汗馬功勞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hàn mǎ gōng láo,釋義:泛指功勞。以下“幼兒益智成語故事:汗馬功勞”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汗馬功勞
蕭相國,即蕭何,輔佐劉邦稱帝的首要功臣。劉邦平定天下后,按功勞大小封賞群臣。他認(rèn)為蕭何的功勞,便封為酂侯,賜予豐厚的俸祿。而其他功臣卻認(rèn)為蕭何的功績不足以封侯賜地,他們向劉邦*說:“我們跟隨您征戰(zhàn)天下,出生入死。有的人參戰(zhàn)多達(dá)百余次,少的也有幾十陣。我們攻城略地,殺敵無數(shù),可以說功高勞苦。可是蕭何呢?他只手持筆墨空發(fā)議論,從未親身參戰(zhàn),哪有‘汗馬之勞’可言。但他得到的封賞卻在我們之上,憑什么啊?”
劉邦解釋道:“各位都知道狩獵吧?”將軍們異口同聲地說:“知道啊?!?BR> 劉邦說:“那知道獵狗吧?”將軍們點點頭,但猜不透劉邦葫蘆里到底要賣什么藥。
劉邦接著說:“狩獵時,獵狗負(fù)責(zé)追殺獵物,它們的行動完全按照獵人的指示。你們呢,攻城略地確實有功,但你們只是功狗而已。蕭何,他是給獵狗發(fā)出指示的獵人,他是功人。而且你們多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就算難得了,但蕭何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的隊伍,跟著我一同出力。他的功勞是怎么也不應(yīng)忘記的!所以我給他的封賞要比給你們的厚重?!?歷史故事)
“功狗”們聽了劉邦的這番言論,無話可說。只好屈居于“功人”蕭何之下,不再爭鬧。
“汗馬之勞”后多作“汗馬功勞”,形容卓越、出眾的功績。
——《史記·蕭相國世家》
【求解驛站】指在戰(zhàn)場上建立戰(zhàn)功?,F(xiàn)多形容辛勤工作做出貢獻(xiàn)。初作“汗馬之勞”。汗馬,指因奔馳而出汗的戰(zhàn)馬。
【活學(xué)活用】韓信跟著劉邦打天下,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
【妙語點撥】劉邦稱帝后,功臣們?nèi)找範(fàn)幑?,不能決定高下。蕭何、曹參之爭,表面上看是兩人爭功,實際上是文武兩班大臣的爭奪戰(zhàn)。處理不好功臣的問題,將造成嚴(yán)重的不穩(wěn)定因素。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劉邦舉獵犬與獵人的比喻,認(rèn)為獵犬在前搏擊野獸,須有獵人在后操縱指示;戰(zhàn)將之功好比獵犬,蕭何之功,好比獵人,平息了這場紛爭。的確,自古以來,均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标P(guān)鍵時刻,一條心計的力量足以勝過千軍萬馬。
【近義】豐功偉績、勞苦功高
【反義】一事無成
引證解釋
汗馬:馬累了出了汗,比喻征戰(zhàn)勞苦。原指在戰(zhàn)爭中立下的大功勞。現(xiàn)泛指大的功勞。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BR> 《史記·蕭相國世家》: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待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將俺丞相汗馬功勞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但老先生這一番汗馬的功勞,限於資格,料是不能載入史冊的了?!?BR> 清·李寶嘉《*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就是營、哨各官,也都是當(dāng)時立過汗馬功勞,甚么“黃馬褂”、“巴圖魯”、“提督軍門頭品頂戴”,一個個保至無可再保。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zhàn),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BR> 成語典故
《史記·晉世家》敘述春秋時晉文公的一段故事時,也說過“汗馬之勞”的話。晉文公,名重耳,是晉獻(xiàn)公的兒子,所以又稱公子重耳。他曾*國外達(dá)十九年之久,后來回國做了國君,而且稱霸一時。當(dāng)他回國之初,即位為晉文公時,對于隨從他*的人員,一一*行賞。有個小臣名叫介之推,沒有提出自己有什么功勞,也不求賞賜,躲到深山里隱居起來了。另一個小臣名叫壺敘,見三次行賞都沒有他的份兒,便對晉文公說:“君行三賞,賞不及臣,敢請罪!”晉文公當(dāng)即把行賞的標(biāo)準(zhǔn)向他說明:“夫?qū)乙匀柿x,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箭矢炮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fù)受次賞;若以力事我而無補我缺者,此復(fù)受次賞。三賞之后,故且及子?!?BR> 《史記·蕭相國世家》和《漢書·蕭何傳》也有一段有關(guān)“汗馬之勞”的故事。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xiāng),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始終幫著他,籌謀劃策,忠心耿耿,是劉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劉邦又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擔(dān)任相國。劉邦認(rèn)為*勞應(yīng)以蕭何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為“酂侯”(酂,縣名,今湖北光化縣),食邑八千戶。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們說:“我們拼死拼命,多的經(jīng)過百余戰(zhàn),少的也打過幾十仗,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只會耍筆桿、發(fā)議論,根本沒上過戰(zhàn)場,封賞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么道理?”劉邦問道:“你們知道打獵的事嗎?”大家同聲回答:“知道。”再問道:“那么你們知道獵狗嗎?”又是同聲回答:“知道?!眲钣谑墙又f:“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發(fā)蹤指示者人也’)。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至于蕭何,能‘發(fā)蹤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你們多數(shù)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難得了,可是蕭何,他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們的軍隊,跟著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勞是怎么也不能忘記的!”大家聽了,便誰也不吭氣了。
“汗馬之勞”,一般都說作“汗馬功勞”,形容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勞,已不限于軍事方面。
“發(fā)蹤指示”,也成為一句成語,比喻指揮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