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我們上路了》課件【三篇】

字號:

課件,即課文教學時的開場白,教師一走上講臺,就用一篇課件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課件的設計,往往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文體類型、作家風格、作品的內(nèi)容和具體寫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而靈活運用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語文S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我們上路了》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nèi)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朗讀感悟法、自主探究法。
    學法: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課前聆聽歌曲《童年》,引導學生談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師: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然而,童年時光再美好,時間老人的腳步也不會為我們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告別父母、告別呵護,獨自“上路”了。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八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節(jié)
    1、優(yōu)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
    2、師:本節(jié)告訴我們什么事情?從哪句體會到“稚嫩”的?
    3、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剛剛?cè)旧夏且荒ǖ姆奂t,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手法。提問:這些事物象征著什么呢?
    4、啟發(fā):除此之外,還有什么事物也能象征我們?nèi)松膭偲鸩剑?BR>    (初升的朝陽、展翅的雛鷹……)
    5、師生配合表演: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么?你怎樣回答?
    6、體會“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讀出什么感情?(自豪、驕傲、擺脫束縛的快樂……)
    7、齊讀、輪讀后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8、過渡: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我們的思想逐步成熟,盡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么樣,我們上路了!路上會遇到哪些情況呢?請喜歡第二節(jié)的同學朗讀。
    (二)學習第二節(jié)
    1、部分學生朗讀本節(jié);
    2、生反饋:本節(jié)告訴我們?nèi)松飞蠒心男┛赡苄??(師相機板書)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當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會怎么樣去處理?(生暢所欲言)
    (三)學習第三節(jié)
    1、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jié);
    2、師:哪句寫人生路上的“美麗”?
    3、學生結合文中小資料及課件理解“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的象征意義;
    4、遇到美麗的事應該怎么辦?從這小節(jié)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
    (走下去)(師板書);
    5、師:哪句寫人生路上的“挫折”?
    6、生體會“風、雨、雷鳴電閃”的象征意義,并說說怎樣面對挫折。(師相機板書)
    7、(課件出示)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學生按照“人生之路,……走下去?!钡男问秸f一說,并齊讀
    課件所示例句。(師板書)
    8、師:讀得真好!讀得人心情激蕩,讀得人斗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fā)一下自己的感情吧!配樂齊讀第三節(jié)。
    四、回顧全文,創(chuàng)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五、閱讀推薦,拓展延伸
    1、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寫給快十三歲的梅格》;
    2、趙麗宏《歲月和青春》。
    六、贈送寄語,總結全文
    課件出示“成長寄語”,師在《明天會更好》的歌曲聲中總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車票,不管什么樣的路,都是一種經(jīng)歷,一種收獲,相信大家都能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但不能因此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祝福同學們的人生之路明天會更好!
    板書設計:
    我們上路了
    美麗—走下去腳踏實地
    挫折—不退縮勇往直前
    
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能夠運用聯(lián)想、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3、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nèi)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憶,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成長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們頻頻向童年揮手作別,走向我們自己的路。板書課題《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初讀全詩(借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3、指名讀課文。
    4、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jié)各講了什么?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朗讀,全文分三部分(第一節(jié):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們還是上路了;第二節(jié):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后退;第三節(jié):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腳踏實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深入理解詩句,體會全詩思想。
    1、自由讀每一部分內(nèi)容,邊讀邊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觸作上記錄。
    2、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在全班進行交流
    (1)教師重點點撥“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象征的意義。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業(yè);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難、學習中的挫折等艱難考驗。)
    4、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用喜歡的方法朗讀。
    (2)在班級表演讀。(師配樂)
    五、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1、請同學們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己創(chuàng)作一首同一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其他你覺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節(jié)。
    2、給學生時間練筆,然后請學生在班上朗讀。
    3、總結。
    六、作業(yè)
    完成《導學導練》相關作業(yè)。
    
篇三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獨立默讀課文,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告別童年的心情和在人生成長道路上胸懷理想、勇往直前的思想情感。
    2、幫助學生獨立認識生字,讀讀記記“抖著威風、歪歪扭扭、雷鳴電閃”等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誦本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句的寓義,讓學生感悟到“我們”在路上會遇到時各種困難、艱險、挫折、失敗,以及我們毫不畏懼的頑強意志。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我們上路了”的含義。能說出這首詩對自己成長的啟示。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與課文相同題材的現(xiàn)代詩一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題。
    師: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古往今來,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從《詩經(jīng)》、《楚辭》到唐詩宋詞,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我們的炎黃子孫繼承了優(yōu)良傳統(tǒng),也寫出一首首優(yōu)美的現(xiàn)代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王慧騏作的現(xiàn)代詩——《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詩歌,了解內(nèi)容。
    (一)教師感情范讀詩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流利、讀通順,注意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2、思考:詩歌中的“我們”指的是誰?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回答問題:詩歌中的“我們”指的是誰?(指——在座的每一位學生,所有與大家一樣要告別童年,已經(jīng)長大的孩子們。)
    2、帶感情讀課題。(帶不同感情讀課題)
    【帶不同感情讀課題,為后面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悟詩歌情感打下鋪墊?!?BR>    3、檢查生字詞情況。(出示卡片:認讀“抖著威風”“歪歪斜斜”“雷鳴電閃”)
    4、指名分小節(jié)讀詩歌。
    5、齊讀詩歌。
    三、再讀詩歌,深入探究。
    (一)小組合作學習詩歌,了解詩歌每小節(jié)都寫了些什么。
    1、小組成員自讀詩歌。
    2、讀后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并作上批注:自己讀懂了些什么。
    (二)班級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順學而導,根據(jù)學生的回報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詩歌不同的小節(jié)。)
    1、詩歌第一小節(jié)。
    ⑴學生交流:我讀懂了——“孩子們長大成人了,告別大人上路了。”“一路上有許多美景。綠樹、輕風、紅旗”……
    ⑵讓學生自由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指導。(例如:a、如果學生提出不理解“剛剛撿到一張很小很小的郵票,貼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苯處熆芍赋?,這是一種象征的寫作方法,在詩歌里運用得非常普遍。象征我們稚嫩的剛剛起步的人生。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展開想象,說一說:“還有什么事物也能代表我們剛起步的人生”?引導學生學著用詩歌的語言練習說話。b、感悟課文中的“不管大人們怎么說”這句話,教師可相機點撥:平時爸爸媽媽嘮叨嗎?都嘮叨些什么?你是怎么對待的?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c、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睉撟x出什么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⑶多種形式讀詩歌,指導學生讀出第一小節(jié)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
    (通過指名讀、男女分讀等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優(yōu)美流暢的語句,充滿詩意地讀,讀出意境美。)
    ⑷總結本節(jié)詩歌寫的內(nèi)容,“雖然我們還很稚嫩,但還是上路了?!保ò鍟骸吧下菲访馈薄#?BR>    2、詩歌第二小節(jié)。
    ⑴學生交流:我讀懂了——“我知道了他們上路時有風險。從這些詩句中感悟到的:我們的膝蓋也許會被石塊磕腫,也許會有驟起的風暴把我們拋入崖底……”“但他們有心理準備?!?BR>    師:你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了,心中充滿了向往,可是大路總是那么平坦的嗎?
    ⑵學生默讀第二小節(jié),思考:感觸深的是什么?畫出相關的句子。
    ⑶交流學生思考的問題。
    ①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實際情況,談談對“驟起的風暴”和“虛幻的風景”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變故,考試的失利、與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來自各方面的誘惑……)(板書:“路中艱險”)
    ②再次感受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方式——象征手法。
    ③引讀“我們的腳步也許是歪歪扭扭,我們的膝蓋也許被石塊磕腫,假如因為這些……一只人觀賞的狗熊?!?BR>    【詩歌里隱喻的內(nèi)涵學生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都體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談,逐步體會“剛剛撿到一張很小很小的郵票,貼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薄奥分衅D險”等語句,在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作者使用的“象征手法”?!?BR>    ⑷談談:當你碰到挫折打擊時的態(tài)度。
    ⑸句式練習:“也許……也許……也許……”
    (師:你想和他們一起上路嗎?你能猜想到這路上還有什么美景,還可能遇到哪些風險嗎?試著仿寫一些詩句。引導學生運用上面的句式,進行大膽想象與寫話。)
    【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有利于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和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BR>    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第二小節(jié)。
    ⑺教師范讀詩歌第二小節(jié)。
    3、詩歌第三小節(jié)。
    ⑴齊讀第三小節(jié)詩歌。
    ⑵小組合作自學。
    【引導學生自學體悟,不理解的地方可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閱讀方法和選用第一、二小節(jié)的學習方法在小組中討論學習?!?BR>    ⑶學生感情朗讀詩歌,并相機詢問學生的讀后體會。(板書:“挑戰(zhàn)風雨”)
    (可補充教參中《標點符號的“自傳”》的文章,讓學生感受“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一個小站,今后的路還很長很遠;從童年步入青少年,走上新的路程,是一個人的成長的標志。”)
    【由于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更要大膽放手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通過思考、想象、交流等形式把握詩歌的意思,逐層深入地體會我們上路時的心情。注重通過多次反復地誦讀并結合想象、體驗、去領悟詩情,并在此基礎上讀出感情來?!?BR>    ⑷指導書寫“售”。
    (三)通讀全詩,回歸整體。
    1、配樂朗讀詩歌。
    2、討論體會: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我們上路”了的理解和體會。
    (引導學生說出各自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話”“空話”。)
    3指導朗讀。
    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
    ⑵為學生配樂,學生表演讀。
    ⑶想象情景,請個別學生來朗誦。
    四、拓展交流。
    準備一首相同題材現(xiàn)代詩,學生互相交流。
    【交流拓展資料,讓學生在同伴之間互相學習課外知識,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五、總結結題。
    師:同學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車票,不管什么樣的路,都是一種經(jīng)歷,一種收獲,相信大家都能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置留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28*我們上路了
    上路品美
    路中艱險(走自己的路,做勇敢的我)
    挑戰(zhàn)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