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máo bù bá,釋義:是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原指楊朱的極端自我主義,后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以下“幼兒益智成語故事:一毛不拔”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一毛不拔
墨翟,是戰(zhàn)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史稱“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zhàn)爭。
同一時期,還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他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別人進行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禽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拔不拔?”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禽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愿意嗎?”
楊朱默不作聲了。
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朱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下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張‘兼愛’,提倡愛世上所有的人,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只要對天下人有利,他也是心甘情愿的?!?BR> 【出處】戰(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
民間故事二:
古代有個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嗇。
由于他整天盤剝窮人,累得病倒了,差一點昏死過去。
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見屋里擠滿了送終的親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說:“六叔,是不是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面?”他搖搖頭。
二侄問:“是不是有筆銀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
還是他妻子明白,看見兩根燈芯同時燃點,就挑掉一根。
這時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氣。突然,快斷氣的六叔流著淚,湊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說話。他說:“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兩張便紙分給前來吊孝的親戚?!薄拔宜篮?,別用棺材來盛我,挖個坑,把我埋了就成?!薄拔宜篮?,不要請和尚念經(jīng),我在黃泉下自己會念經(jīng)的?!薄拔宜篮螅盐业钠兿聛恚u給皮匠;把我的毛拔下來賣給做刷子的人,一根別丟了……”
“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丟失,形容極端自私。
引證解釋
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燕丹子》卷中:“荊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BR> 宋蘇軾《答陳季常書》“鄉(xiāng)諺有云缺口鑷子者”自注:“缺口鑷子者,取一毛不拔。”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二回:“董超罵道:‘你這財主們,間常一毛不拔,今日天開眼,報應得快!’”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季葦蕭揚州入贅蕭金鉉白下選書》:他從徽州請了我出來,住了半年,我說:‘你要為我的情,就一總送我二三千銀子?!挂幻话?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清·袁枚《新齊諧·鐵公雞》:“濟南富翁某,性慳吝,綽號鐵公雞,言一毛不拔也?!?BR> 《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里面,白吃白喝?!?BR> 洪深《貧民慘劇》第三幕:“他姑媽姑丈有錢,藏起來,一毛不拔,出門洋車都舍不得坐。”
詞語辨析
一毛不拔和“愛財如命”都形容極其吝嗇;“愛財如命”含有“極其貪婪”的意思;一毛不拔沒有;一毛不拔含有“自私”的意思。“愛財如命”沒有。
成語正音:毛,不能讀作“mǎo”。
成語辨形:拔,不能寫作“撥”。
近義詞: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愛財如命
反義詞:一擲千金、揮金如土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其實不貶義)
歇后語:上等牙刷;涼水煺雞;鐵公雞
一毛不拔造句
一、公益事業(yè)捐款會上,那個商人一毛不拔。
二、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在親人需要資助時,他也一毛不拔。
三、看他整天攥著兩個拳頭,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四、他很吝嗇。她老板是個一毛不拔的人。她出手從不大方。
五、一毛不拔陰險冷血過橋抽板怕死草菅人命,可謂壞事做盡。
六、這種一毛不拔的人,誰會愿意跟他來往?
七、別說我一毛不拔,今天花上一毛錢,對你”信騷擾”:本周暑假聚會,我請客你買單,想吃啥隨便點。
八、這種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嗇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