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詩經(jīng):《瞻卬》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chǎn)生的作品為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詩經(jīng):《瞻卬》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瞻卬》
    瞻卬昊天,則不我惠??滋畈粚帲荡舜髤?。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鞫人忮忒。譖始競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吊不祥,威儀不類。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維其優(yōu)矣。人之云亡,心之憂矣。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無不克鞏。無忝皇祖,式救爾后。
    【譯文】
    仰望廣大無際天,仿效君王不仁愛。很久以來不安寧,降下這些大瘟疫。邦國騷擾不安定,士官百姓遭疾苦。害蟲殘害禾苗疾,沒有終結(jié)傷害盡??嵝倘缇W(wǎng)不收斂,生靈涂炭無止境。
    別人若有好田土,你卻侵占歸自己。別人田里人民多,你卻奪來做奴隸。這些本是無辜人,你卻捕殺不講理。那些本是有罪人,你卻反去赦免他。
    聰明男人建國家,聰明女人多敗國。美麗而又聰明女,又是梟來又是鴟。婦有長舌愛亂講,災(zāi)難由此找到階。禍亂不是從天降,出自婦人梟長舌。無人教來無人誨,只是婦人來把持。
    婦喜嫉恨又善變,諂言爭競相違背。難道她還不夠狠,那么怎樣才算惡?好比買賣利三倍,君子一眼能識別。這個女人無公事,她卻不做蠶織事。
    上天何以來指責?神明如何不具備?舍棄憑借使遠離,計度相互憎或恨。不善良兮不吉祥,威儀不放祭祀上。人們都說要滅亡,邦國竭盡將損毀。
    上天降禍人迷茫,計度迷茫多充足。人們都說要滅亡,心里真是很憂傷。上天降禍人迷茫,計度迷茫多隱微。人們都說要滅亡,回天乏術(shù)心傷悲。
    泉水沸騰涌出地,計度泉水有多深。心之憂傷由來久,難道只是始于今?禍亂不生于我前,禍亂不生于我后。美好廣大無際天,無不能使人恐懼。不要愧對光明祖,效法祖先救子孫。
    【賞析】
    這亦是一首在家族內(nèi)部宴會上唱的雅歌,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后,幽王宮涅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zhí)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伐六濟之戎失??;同時天災(zāi)頻仍,周朝統(tǒng)治內(nèi)外交困。引致西周滅亡的導(dǎo)火線是幽王廢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lián)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于戲(今陜西臨潼東)。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并立。宜臼為避犬戎,遷都到洛邑,是為周平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晉文侯所殺。
    歌者目睹這一切,痛心疾首,憂心如焚,唱出此歌。一方面他憤怒地譴責幽王的荒*無道,一方面他又痛斥了褒姒干預(yù)朝政,禍國殃民,無中生有,陷害無辜之人。由此認為此女就是禍亂的根源。在五、六段,歌者一連三句“人之云亡”,對良臣賢士盡去的惋惜痛切之情溢于言表,表現(xiàn)出一個正直賢臣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本歌還善用比喻,將褒姒比作“蟊賊蟊疾”、“為梟為鴟”,既貼切又生動,又蘊涵強烈的厭惡之情。
    擴展閱讀:
    詩經(jīng)名稱由來
    《詩經(jīng)》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BR>    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jīng)》,是由于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jīng)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