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的這首詞初看是詠梅,但并不單純是為了詠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風亮節(jié)來比喻自己的卓爾不然。下面是分享的詠梅的古詩詞《好事近·詠梅》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好事近·詠梅》
宋代:陳亮
的皪兩三枝,點破暮煙蒼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橫笛。
月華如水過林塘,花陰弄苔石。欲向夢中飛蝶,恐幽香難覓。
【譯文】
煙靄濃,暮色蒼,幾枝疏梅分外亮。清瘦的枝條探過屋檐,把吹笛的美人輕輕依傍。
石苔上花影婆娑,月華如水映照著林塘。想化作夢蝶向花飛去,又怕難覓她的幽香!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翠園枝》等。雙調(diào)四十五字,仄韻格。
的皪(delì):光亮、鮮明貌。
暮煙:傍晚的煙霧。
玉奴:美女。
月華:月色。
苔石:長著青苔的石頭。
飛蝶:用梁祝典故,二人兩愛而無法長相守,最后化成彩蝶翩翩飛舞。
【賞析】
陳亮的這首詞初看是詠梅,但并不單純是為了詠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風亮節(jié)來比喻自己的卓爾不然。
詞的上片,作者用凝煉的畫筆,似乎毫不經(jīng)意地就點染出屋角檐下那兩三枝每天都見到但并未留心過的梅的綽約風姿?!暗陌崈扇?,點破暮煙蒼碧”,“的皪”,用這兩字點出梅花的秀潔,但也只有兩三枝,故并不顯得繁艷。而在“蒼碧”的暮煙襯托下,卻還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點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筆下沒有給讀者一個鮮花錦簇的熱烈畫面,而只以“兩三枝”相點綴,似乎顯得冷清。這是因為梅開于冬春之際,這使它與姹紫嫣紅的春花不同,它的開放,要經(jīng)受一番與嚴寒的搏斗。梅以虬勁的枝干和甚至顯得稀疏的花朵,在萬卉凋零的嚴寒中向世界顯示了它獨出的英姿,這孤傲給人以特殊的美感。人們折梅或畫梅,往往只取一兩枝,正不以繁華似錦為美。因此,詞中“的皪兩三枝”確是恰到好處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給人以“點破”“暮煙蒼碧”的感覺。接下來,詞人用帶有主觀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這梅介入人事,并賦予它以情感。
詞的下片更以抒情為主。換頭兩句不僅有承轉(zhuǎn)作用,而且極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種優(yōu)美靜謐的境界,為寫朦朧夢境創(chuàng)造條件。然后,作者別出心裁地以夢中化蝶、追蹤香跡抒發(fā)自己對梅的喜愛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續(xù)以“恐幽香難覓”一句為結(jié),卻言夢中雖可化蝶穿花,卻因無法再尋覓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寫出愛梅人對梅可見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虛虛實實、或夢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陸離,把這梅的品格和詞人的心境交織在一起來寫,表達得曲折盡意,饒有余味。
借物詠懷的手法,是中國魏晉之際的阮籍首創(chuàng),他用此法創(chuàng)作了80多首詩詞,此后,很多身居戰(zhàn)亂中懷才不遇的詩人常采用這種手法來借物寄心,寫懷述志?!霸伱贰备菤v代詩詞作家耳熟能詳?shù)念}材。所以,關(guān)于梅,無論從什么角度來描寫,總難免除落入俗套之運。像眾所周知的梅的高潔品格,這當然是必須突出的重點,但若純粹地只從這點著眼,就勢必會步前人后塵。如何從這里獨辟蹊徑,寫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陳亮的這首詩詞,從表面上看,顯得平淡無奇,沒有驚人之語,運用歷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細品讀,便會發(fā)現(xiàn)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寫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實在是獨具一格,精妙獨到。
擴展閱讀:陳亮文學成就
陳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書孝宗,反對茍合偏安,痛斥宰相,倡言恢復,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他的政論、史論,如《上孝宗皇帝書》《中興五論》《酌古論》等,提出“任賢使能”、“簡法重令”等革新圖強言論,無不以功利為依歸。其哲學論文,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是永康學派的代表。他提倡“實事實功”,有益于國計民生,并斥責理學家空談心性,譏諷為“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他還與朱熹多次進行論辯。所作文章,說理透辟,筆力縱橫馳騁,氣勢慷慨激昂,自稱“人中之龍,文中之虎”,可謂“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陳亮詞作現(xiàn)存74首。他的愛國詞作能結(jié)合政治議論,自抒胸臆,曾自言其詞作“平生經(jīng)濟之懷,略已陳矣。”如《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薄赌钆珛伞さ嵌嗑皹恰罚骸皯{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币约啊顿R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等,可見其愛國憤世之情,慷慨激烈,氣勢磅礴。詞風與辛棄疾相近似。劉熙載《藝概》卷四說:“同甫與稼軒為友,其人才相若,詞亦相似?!?BR> 陳亮作詞,曾自述:“本之以方言俚語,雜之以街譚巷歌,摶搦義理,劫剝經(jīng)傳,而卒歸之曲子之律,可以奉百世豪英一笑?!彼鞒龕蹏缐阎~外,亦有艷麗、閑適、應(yīng)酬和投贈、祝壽之作,其中如《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虞美人》“東風蕩揚輕云縷”等,頗為清幽閑淡,疏宕有致。然而他的應(yīng)酬、祝壽之詞則大都無甚新意,但“不作一妖語、媚語”(毛晉《龍川詞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