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八首》(其五)是左思《詠史》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它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憤懣的感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是西晉五言詩的扛鼎之作。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左思的詩詞《詠史八首》(其五),歡迎閱讀!
《詠史八首》(其五)
晉•左思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
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歘來游?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賞析】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兩句的大意是,站在千丈高的山峰上抖衣,以抖落俗世的沙塵;在萬里長河中洗腳,以洗去塵世的污濁。這是左思想象中的隱居生活,詩人欲在高山上抖衣,在長河中洗腳,表明他要滌除世俗的塵污。左思出身寒門,雖有很高的文學(xué)才華,卻在當(dāng)時的門閥制度下屢不得志,只好在詩中表述自己的抱負(fù)和對權(quán)貴的蔑視。在這首詩中,詩人最后決心與門閥社會決裂,希望追隨高士許由過隱居高蹈的生活——“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這兩句寫得豪邁高亢,雄健勁挺,“千仞岡”、“萬里流”,顯得氣勢雄邁;“振衣”、“灌足”,則傲骨崢然,清高脫俗,表現(xiàn)了詩人曠放、超脫的性格,被沈德潛評為“俯視千古”。
擴展閱讀:左思的簡介
左思(約250~305),字泰沖(《晉書》作太沖,考當(dāng)時并無太字字形,當(dāng)以墓碑為正,詳見下文“相關(guān)爭議”一節(jié)),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文學(xué)家,其《三都賦》頗被當(dāng)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另外,其《詠史詩》《嬌女詩》也很有名。其詩文語言質(zhì)樸凝練。后人輯有《左太沖集》。
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quán)貴賈謐,為文人集團“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后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約250~305)字泰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xué),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xué)書法鼓琴,皆不成,后來由于父親的激勵,乃發(fā)憤勤學(xué)。左思貌丑口訥,不好交游,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jīng)注》及《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dāng)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并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后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颙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shù)年后病逝。有《左泰沖集》。
擴展閱讀:左思的詩歌風(fēng)格
左思詩歌代表作品是《詠史》詩8首,見于《文選》。《詠史》自班固以來大抵是一詩詠一事,在客觀事實的復(fù)述中略見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詠史》錯綜史實,融會古今,連類引喻,“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沈德潛《古詩源》)。左思早年有著強烈的用世之心,自認(rèn)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第1首),希望有所作為。但是在門閥制度的壓抑下,他始終懷才不遇。在《詠史》詩第2首中,他以“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的藝術(shù)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xiàn)象;在第7首中他借詠古代賢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睂Χ髿⑷瞬诺暮诎惮F(xiàn)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其筆鋒之尖銳,在兩晉南北朝是不多見的?!对伿贰吩娺€借詠古人,闡明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志向,聲稱:“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彼粤捍u論家鐘嶸說左思“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詩品》)。形容陶淵明有“左思風(fēng)力”,也說明了左思詩歌的風(fēng)骨剛健,有建安遺風(fēng)。
明清之際王夫之曾說:“三國之降為西晉,文體大壞,古度古心,不絕于來茲者,非泰沖其焉歸?”(《古詩選評》)左思《詠史》詩的這種風(fēng)格被鐘嶸稱為“左思風(fēng)力”。“左思風(fēng)力”曾對陶淵明產(chǎn)生過影響。左思所創(chuàng)造的“澗底松”這一藝術(shù)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用來抒發(fā)懷才不遇的苦悶。
左思另有《招隱》詩兩首,文筆流麗,其中“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贊賞?!秼膳姟芬皇?,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對小女兒的疼愛之情躍然紙上。陶淵明的《責(zé)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隱《驕兒詩》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響。此外他還有《雜詩》一首,《悼離贈妹》詩二首。前者風(fēng)格與《詠史》相近,后者是四言詩,典雅凝重。
《詠史八首》(其五)
晉•左思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
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歘來游?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賞析】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兩句的大意是,站在千丈高的山峰上抖衣,以抖落俗世的沙塵;在萬里長河中洗腳,以洗去塵世的污濁。這是左思想象中的隱居生活,詩人欲在高山上抖衣,在長河中洗腳,表明他要滌除世俗的塵污。左思出身寒門,雖有很高的文學(xué)才華,卻在當(dāng)時的門閥制度下屢不得志,只好在詩中表述自己的抱負(fù)和對權(quán)貴的蔑視。在這首詩中,詩人最后決心與門閥社會決裂,希望追隨高士許由過隱居高蹈的生活——“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這兩句寫得豪邁高亢,雄健勁挺,“千仞岡”、“萬里流”,顯得氣勢雄邁;“振衣”、“灌足”,則傲骨崢然,清高脫俗,表現(xiàn)了詩人曠放、超脫的性格,被沈德潛評為“俯視千古”。
擴展閱讀:左思的簡介
左思(約250~305),字泰沖(《晉書》作太沖,考當(dāng)時并無太字字形,當(dāng)以墓碑為正,詳見下文“相關(guān)爭議”一節(jié)),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文學(xué)家,其《三都賦》頗被當(dāng)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另外,其《詠史詩》《嬌女詩》也很有名。其詩文語言質(zhì)樸凝練。后人輯有《左太沖集》。
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quán)貴賈謐,為文人集團“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后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約250~305)字泰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xué),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xué)書法鼓琴,皆不成,后來由于父親的激勵,乃發(fā)憤勤學(xué)。左思貌丑口訥,不好交游,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jīng)注》及《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dāng)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并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后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颙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shù)年后病逝。有《左泰沖集》。
擴展閱讀:左思的詩歌風(fēng)格
左思詩歌代表作品是《詠史》詩8首,見于《文選》。《詠史》自班固以來大抵是一詩詠一事,在客觀事實的復(fù)述中略見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詠史》錯綜史實,融會古今,連類引喻,“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沈德潛《古詩源》)。左思早年有著強烈的用世之心,自認(rèn)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第1首),希望有所作為。但是在門閥制度的壓抑下,他始終懷才不遇。在《詠史》詩第2首中,他以“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的藝術(shù)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xiàn)象;在第7首中他借詠古代賢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睂Χ髿⑷瞬诺暮诎惮F(xiàn)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其筆鋒之尖銳,在兩晉南北朝是不多見的?!对伿贰吩娺€借詠古人,闡明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志向,聲稱:“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彼粤捍u論家鐘嶸說左思“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詩品》)。形容陶淵明有“左思風(fēng)力”,也說明了左思詩歌的風(fēng)骨剛健,有建安遺風(fēng)。
明清之際王夫之曾說:“三國之降為西晉,文體大壞,古度古心,不絕于來茲者,非泰沖其焉歸?”(《古詩選評》)左思《詠史》詩的這種風(fēng)格被鐘嶸稱為“左思風(fēng)力”。“左思風(fēng)力”曾對陶淵明產(chǎn)生過影響。左思所創(chuàng)造的“澗底松”這一藝術(shù)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用來抒發(fā)懷才不遇的苦悶。
左思另有《招隱》詩兩首,文筆流麗,其中“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贊賞?!秼膳姟芬皇?,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對小女兒的疼愛之情躍然紙上。陶淵明的《責(zé)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隱《驕兒詩》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響。此外他還有《雜詩》一首,《悼離贈妹》詩二首。前者風(fēng)格與《詠史》相近,后者是四言詩,典雅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