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課件【三篇】

字號:

課件的選擇要依據(jù)教學的內容、本人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優(yōu)化為準。好的課件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課件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為授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就由為大家?guī)肀睅煷蟀嫒昙壪聝哉Z文《美麗的小興安嶺》課件,歡迎各位參考借鑒!
    
篇一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激發(fā)學生執(zhí)掌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15個生字,掌握生字新詞。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
    4.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按四季變化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按四季變化的順序介紹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抓住每季特點觀察的方法。
    2.體會課文中用詞準確、生動的優(yōu)美句子。
    教學難點
    文中介紹的景象及動物、物產等,學生不夠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
    課前準備
    1.掛圖、生字卡片。
    2.學生收集小興安嶺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1小節(jié)。
    2.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多讀多想,讀懂了哪些問題,提出讀不懂的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啟發(fā)談話,借助地圖介紹小興安嶺的有關資料。
    2.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小興安嶺的圖片、文字資料。
    小興安嶺:是黑龍江省自西北向東南走向的山脈,海拔600-1000米,長約400千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后用鉛筆畫出生字新詞。
    2.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3.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組織學生認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然后交流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老師的幫助。
    四、歸納主要問題: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1.自由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思考:讀了這一段,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2.默讀第一小節(jié),想一想,從幾個地方看出樹很多?
    出示紅松、白樺、櫟樹的圖片,認識這些樹木,了解各自的特點。
    3.練習朗讀,體會“綠色的海洋”的美麗。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精讀課文,進一步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富饒的特點,從而激發(fā)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找出文中用詞準確、生動的句子,多讀多悟,體會意境。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語句,感悟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特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再現(xiàn)小興安嶺的美麗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小興安嶺什么多?朗讀第一小節(jié)。(板書:林海)
    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知道小興安嶺美在哪里。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三、學習第二小節(jié)。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這一小節(jié)主要描寫了這些景物。它們是按順序列出的。
    2.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些景物什么樣?
    3.理解描寫樹木的句子。
    (1)讀這一句,想想:春天的樹長得什么樣?
    (2)出示句子,比較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春天,樹木長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3)指導朗讀這句話。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樣?學生自學匯報。
    5.看圖想像春天的畫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四、學習第三小節(jié)。
    1.大聲朗讀這段話,像學習春天的一段一樣,按順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畫下來,對照圖畫說出夏天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讀,思考這些怎么樣,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3.學生自學匯報。
    4.練習朗讀。
    五、以自學為主,學習第五、六小節(jié)。
    1.觀看錄像,激發(fā)興趣。
    2.學生自學。
    (1)體會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
    (2)再讀這兩段話,把你的感情讀出來。
    3.秋天。重點理解秋天“飛舞”的落葉和豐碩的“寶”,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并感情朗讀。
    4.冬天。重點體會“刮”的準確,并感情朗讀。
    六、總結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樹木的特點。
    七、齊讀后一小節(jié)。
    八、學習拓展。
    兩者任選一道
    1.你喜歡小興安嶺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下來。
    2.把你喜歡的季節(jié)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來。
    板書
    美麗的小興安嶺
    春樹木嫩綠春水漲滿
    夏樹木茂密野花盛開美麗的花園綠色的海洋
    秋落葉飛舞野果成熟巨大的寶庫
    冬積雪覆蓋野獸進洞
    
篇二

    一、教材簡析:
    1.教學內容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yōu)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總結出小興安嶺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2.教學重點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用詞要準確”。這篇課文是這一重點的典型范文,之前已經有《瀑布》一課作了鋪墊,在本文中又有許多句子用詞準確、生動形象,可以進行充分的體會。
    3.教學目的
    ①認知情感方面: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感受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特有的美;
    ②能力方面:準確理解描寫四季美景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各個季節(jié)景色特點觀察的方法;
    ③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意圖:
    一、關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意圖: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在“夏、秋、冬”各部分教學中,我將用配有相應文字的精美圖片展現(xiàn)小興安嶺的美景。這樣,在圖文對照下,吸引學生注意力,直觀呈現(xiàn)教學內容,使學生主動學習,有所感慨;直接展示教學難點,主導學生對重難點詞句形象地理解,體會句子的生動描寫,進而滿懷喜愛之情,有所抒發(fā)。
    比如:學生欣賞夏天“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之后,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有所感慨,就適時地讓學生談出自己美的感受——這其中就蘊含著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訓。緊接著,順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指導朗讀,使學生在聲情并茂中反復揣摩領會。由此,水到渠成,深刻理解了詞句的準確性。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的方式也實現(xiàn)了全面革新。
    2.突破重點、難點
    當教學中的知識要點、關鍵詞句需要理解,而學生“若有所悟”又“啟而不發(fā)”時,我將采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與語文學科整合,幫助學生理解,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圖文對照形象地理解夏天“森林浸于晨霧、像利箭般的金光”;秋天“松柏更蒼翠、落葉飛舞”;冬天“雪花飛舞、西北風呼呼”所描繪的種種景象和詞句中準確用詞的生動含義。
    3.情感熏陶,審美鑒賞
    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應用突破了時間、空間、事物變化發(fā)展以及人類感官局限,創(chuàng)設了情境。真實的景象,引人入勝的畫面,使學生置身于小興安嶺的美麗情境中,大大充實、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現(xiàn)力。
    我將又借用如畫的美景吸引學生,引導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感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象,體會用詞準確。并機動地安排了拓展欣賞環(huán)節(jié),充分展現(xiàn)小興安嶺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熏陶、審美鑒賞的教材。文中的情感、意境有時是難以完全言傳的。美不是抽象的,美育是感性的,它總伴隨著生動的形象出現(xiàn)。如果學生能看到小興安嶺的真實畫面,他們會驚訝,會陶醉,為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而有所感慨,而有所抒發(fā)。這種審美感知力正是審美的核心。
    二、關于教學內容及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
    我將在一課時教學文章的開頭和“春天”部分,并初步明示“學習方法”。在第二課時教學的一開始,就運用多媒體展示精美圖片聯(lián)系一課時,聲情并茂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
    以此為基礎,展開二課時的訓練點:先按照“學習方法”指導學習“夏天”部分,主要意圖在于讓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怎樣讀懂一段寫景的文章”,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句子的生動描寫。
    再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去自學“秋天”和“冬天”兩部分,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體現(xiàn)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自讀自悟、自感自言,同時也是在檢驗學生掌握技能的教學效果。
    “學習方法”這條主線,使一、二課時有機地聯(lián)系,并使教學步驟更顯層次。通過本課進一步強化方法,并應用于自學實踐,使學生學有所得,體現(xiàn)了一種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如果說一課時“春天”部分的教學是基礎點,那么“夏天”部分的教學就是訓練點,而“秋天”和“冬天”部分的教學則是評價點。
    在教學后,我將利用末尾自然段總結,簡明扼要地給本課教學畫上完美的句號。若有剩余時間,“拓展欣賞”將給學生進一步留下深刻難忘的回憶。
    三、關于板書設計意圖:
    1.體現(xiàn)文章結構和寫作順序;
    2.體現(xiàn)各部分重點;
    3.強調本文以“樹”為主線來展示小興安嶺絢麗多彩的畫面。
    教學效果預計:
    通過本課的精心設計,通過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的無法比擬的效果,通過圖文結合的生動畫面,我相信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參與教學,在“認知、情感、技能”這幾方面,既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又掌握了學習方法,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培養(yǎng),切實體會到了字里行間的準確描寫,達到動之以情、理解認識、想象激情、情不自禁、真情流露,在朗讀中抒情的完美效果!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今后語文教學發(fā)展的方向,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內涵豐富的課題。今天我的說課只是在這方面初步的嘗試,肯定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指正,幫助。謝謝大家!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導入新課,介紹小興安嶺。
    在祖國的東北有一座山脈叫小興安嶺。小興安嶺幾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極了。
    你們想去那兒旅行嗎?是在明媚的春天去,還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樹葉繁茂的夏天去,還是在白雪覆蓋群山的嚴冬去?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描寫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美。
    二、范讀課文(多媒體配樂朗誦)。
    三、初步了解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1.提示: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寫的是什么?
    2.自讀課文。
    3.學生說自然段段意。
    ①小興安嶺像綠色的海洋。
    ②小興安嶺春天的美景。
    ③小興安嶺夏天的美景。
    ④小興安嶺秋天的美景。
    ⑤小興安嶺冬天的美景。
    ⑥小興安嶺是花園,也是寶庫。
    四、教學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
    2.讀了第一段,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么地方?
    3.如果我們來到小興安嶺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用“海洋”來比喻小興安嶺的樹,告訴我們什么?
    五、教學第二自然段。
    1.春天來了,小興安嶺一片春意,假如這時我們來到小興安嶺,會看到怎樣的美景呢?(主要有哪些景物)
    2.語言訓練:“春天,我們來到了小興安嶺,我看到_____。”(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和詞語。)
    3.結合學生描述,指點“匯”“淙淙地”的意思。(“淙淙”是形容水流的聲音。小溪輕輕流淌,還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
    小鹿也出來活動了,課文上用了“在溪邊散步”欣賞自己的影子”,其實小鹿并不知道什么是“散步”,也并不懂得“欣賞”,這都是我們人特有的活動。課文這樣寫,讓我們感到什么?(把小鹿比作人,更覺春天的美好)
    4.指點層次:全段從樹木抽新枝——積雪融化——小鹿快活地活動——原木順水流淌。四層意思勾畫了小興安嶺春天的美景。
    5.朗讀課文。
    六、教學生字、生詞。
    七、寫字。突出下列字形的書寫指導:嫩、酸、鹿、獻、膝、掌、臨、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yōu)美。作者按四季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濃筆重彩地描繪了小興安嶺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教學要點:
    1.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學習三、四、五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描寫生動的句子:課后第3題(2)(3)(4)句
    3.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小興安嶺生機勃勃的春天。我們還沒看夠春天的美景,夏天又來了!讓我們迎著夏天燦爛的陽光,再次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看圖。
    2.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用學習“春天”的方法理解課文,自學后同桌交換意見,解決疑難問題。
    學習方法:①邊讀邊想,主要寫了什么景物。
    ②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和詞語。
    ③感情朗讀課文。
    3.按照學法導讀
    (1)這段寫了夏天小興安嶺什么景物?(板書:樹木、濃霧、陽光、野花)
    (2)夏天的樹木是怎樣的,讀有關句子
    ①教師出示句子,讓學生找出能突出夏天小興安嶺樹木的特點的詞,理解“蔥蔥蘢蘢”;
    ②用換詞方式,體會“密密層層”、“封”的準確性;
    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你從哪兒可以具體看出來?(“擋”、“遮”)
    ④教師范讀,再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過渡:剛才這個句子是老師喜歡的句子,你喜歡哪一句?
    (3)第二句:“濃霧”
    ①出示句子,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詞;
    ②看圖,幫助學生理解“浸”;
    ③想象情境,指導朗讀:霧在山谷里飄起,由于森林被茂密的樹葉子封得嚴嚴實實,濃霧不易散去,整個森林就像泡在濃霧中似的。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覺怎樣?能讀出你的感覺嗎?
    (4)第三句:“太陽”
    ①出示句子,讓學生質疑;
    ②看圖理解“縷”、“像利劍”;
    ③朗讀這個句子。
    (5)第四句:“野花”
    ①出示句子,說說這句好在哪兒?
    ②齊讀句子。
    (6)小結:
    這一段,作者抓住夏天花木繁茂的特點。先從夏天早晨寫起,寫出了小興安嶺早晨特有的朦朧美,再寫太陽漸漸升高,陽光驅散濃霧,出現(xiàn)了利箭一樣的金光,大花壇似的草地。從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節(jié)特點。
    三、默讀課文,自學第四、第五自然段
    我們欣賞了小興安嶺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樣呢?你們想知道嗎?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學生繼續(xù)用上述方法,默讀課文,自學四、五自然段,看看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讀懂一段寫景文章”的方法)
    1.檢查自學情況
    ①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寫了什么景物?
    ②在“秋天”、“冬天”一段,哪個句子寫得好?
    ③出示句子:a.落葉在林間飛舞
    b.西北風呼呼地刮著
    (詞語替換法,讓學生理解“飛舞”更能表現(xiàn)秋天的歡快、活潑;“刮”字突出西北風非常猛烈)
    2.小結:秋天果實累累,遍地是名貴藥材,無邊的森林盡是寶藏,這是多么令人驚喜!冬天,小興安嶺雪花紛飛,動物們獨特的過冬方式增添了無窮情趣。這兩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點,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刻寫出來的。
    3.指導學生讀出豐收的喜悅及動物的不同表現(xiàn)。
    四、總結:
    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進行生動、具體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我們大家卻在小興安嶺里一同度過了春、夏、秋、冬,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么地方?(板書:大花園、寶庫)
    齊讀后一段
    五、師生配合朗讀課文。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課描寫的是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全文共6個自然段,先總的講小興安嶺的樹多,“像綠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別講小興安嶺的景色;后總結: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本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總述小興安嶺是綠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順序緊緊圍繞“美麗”進行具體介紹。作者從色彩、景物、物產幾個方面來寫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礎上,用“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一座巨大的寶庫”作總結。緊扣題目,洋溢著作者對小興安嶺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準備:
    1.一幅《中國地圖》。
    2.課文插圖。
    3.師生搜集的有關小興安嶺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導人:我們的祖國有許多名山大川,“小興安嶺”就是我國的山脈之一。(板書課題)
    2.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小興安嶺的資料。
    3.教師說:讓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小興安嶺的。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特別注意以下讀音。
    融化獻出人參酸甜可口
    (2)字形難點
    融、溪、大、獻、散、鼠
    (3)理解詞語。
    抽出:就是長出的意思。
    欣賞:觀賞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蒼翠:草木等深綠的顏色。
    寶庫:儲藏珍貴物品的地方。課文中指的是物產豐富的地方。
    蔥蔥蘢蘢: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嚴嚴實實:很嚴密很結實。
    三、再讀課文,思考:小興安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四、學習課文后一個自然段。
    1.齊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誘人”、“巨大的寶庫”等詞語的意思。
    3.朗讀本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教師說: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呢?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綠色的海洋?
    2.讀后討論。
    (1)“數(shù)不清”一詞說明什么?(樹多)
    (2)省略號表示什么?(樹的品種多)你能再說出幾種樹的名字嗎?
    (3)“幾百里連成一片”又說明什么?(樹占據(jù)的面積很大)
    3.讀后,我們的眼前會出現(xiàn)一幅怎樣的畫面?(樹海)
    三、學習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體會四季美。
    1.你認為小興安嶺哪個季節(jié)美?
    2.指導學習“春天美”。
    (1)自讀本段。
    (2)邊讀邊畫出:“美”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認為用詞準確、生動的句子,體會。
    (如:”春天,樹木抽中新的枝條……”這句話,“抽出’’比“長出”好,從中體會出枝條快速地長出來,很生動形象。同時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語言的重復。學生可體會“匯成”、“淙淙’,等同語,)
    (4)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小結本段學習方法:通過讀、畫、找、析的方法來理解、體會。
    3.運用上段學法分組選學自己認為美的季節(jié)。
    4.集體匯報,重點體會。
    (1)“夏天美”: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通過換詞的方法體會“封”字用得準確。形象地表現(xiàn)了樹木枝葉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顯示出樹木在夏天生長的勃勃生機。)
    (2)“秋天美”:
    “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BR>    (通過換詞的方法體會用“飛舞”比“飄落”好。表現(xiàn)了落葉隨著秋風悠悠飄落的情景,又表達了——種活潑、快樂的情緒。)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
    (“積滿”,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興安嶺森林是密密層層的。)
    5.選讀你認為美的季節(jié),要求讀出它的美。(生練瀆、評讀)
    總結:
    1.從四季景物的不同特點中,看出什么?(雖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樹木,以此為中心來寫,美得真是生機勃勃、實實在在,小興安嶺是美麗的,誘人的。)
    2.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從景美、物美、有價值、有貢獻幾方面來回答。)
    3.總結語:小興安嶺景色誘人,物產豐富,的確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個寶庫有待于我們不斷地利用和開發(fā)。希望你們長大以后能夠去建設它。為我國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板書設計:
    美麗的小興安嶺
    春欣欣向榮
    夏枝繁葉茂
    秋物產豐富
    冬雪花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