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及教學反思

字號:

教學反思是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與發(fā)現,它為教學工作提供了“再創(chuàng)造”的可能,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并學習這種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圖片、童年故事。
    2.預習課文,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不懂的知識找資料弄明白。
    3.生字、新詞卡片。
    4.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學習課文生字。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提問: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些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同學們想知道的很多問題,我們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問題,還需我們做進一步探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預習。
    (1)輪讀詞語: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閃隕(yǔn)石大坑(kēng)臥進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嶺流域(yù)
    遺(yí)跡奇怪嚴嚴實實平整震驚
    (2)質疑問難,解難。
    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fā)展的科學家。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后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qū),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觀看錄象)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輪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大石頭寫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三、學習生字
    1.認讀要寫的字。
    2.爭做寫字小老師:那幾個字容易寫錯,該怎么寫,請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畫,第六筆為“┖”。
    “臥”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筆順,第三筆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筆順。
    3.各自練寫,評價反饋。
    四、作業(yè)設計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質。
    2.學習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語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追求的可貴品質對一個人的事業(yè)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閱讀選讀課文《做風車的故事》。
    一、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二、精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感受巨石之“怪”。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這塊奇怪的大石頭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1)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課文,思考: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在書上劃出重點詞句。
    (2)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討論:
    一怪,它是獨立的──“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這塊石頭體積龐大──“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時間久──“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四怪,沒有人說得清它的由來──“爸爸也說不清楚”。
    (3)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問。
    2.體會李四光是怎么提問題的。
    按課文內容填空:這么重的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它應該()。可它()?
    3.感受人物品質。
    大石頭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樣的感受,他產生了疑問,他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呢?
    (1)自讀課文,找、畫關鍵重點詞句。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fā)現”幾個關鍵詞語,理解李四光執(zhí)著探索的可貴品質,體會課文是怎樣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執(zhí)著探索寫具體的。
    (3)一塊大石頭,引發(fā)了一個重大的科學研究成果,這個成果震驚了全世界!讀到這里的時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爺爺說的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李四光爺爺,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朗讀對話。
    三、拓展延伸,加強感悟
    你還搜集到李四光爺爺哪些故事?特別是他的童年故事?讀過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總結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fā)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fā)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五、閱讀選讀課文《做風車的故事》
    1.談話,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李四光爺爺小時侯看到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引發(fā)他的思考和探索,后來出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兩百多年前,有一個孩子看到蘋果往下掉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蘋果既不往旁邊飛,也不往天上飛,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東西在吸引它呢?”經過他反復推測、不斷研究,終于發(fā)現了宇宙間的規(guī)律──“萬有引力定律”,成為世界的科學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2.揭示課題。
    3.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布置思考題:
    (1)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寫到了小牛頓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你欣賞小牛頓哪一點?
    4.自主閱讀。
    5.交流,指導朗讀。
    六、作業(yè)超市
    1、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2、抄寫生字詞語。
    3.繼續(xù)搜集、閱讀其他名人故事。 
    【教學反思】
    我在上這課時,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識?”導入,揭示課題。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2個疑問:
    1、這塊大石頭“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決自己提出的疑問的。這是兩個切中要害的問題,我將問題及時打在電腦上,呈現給全班學生作為自學的導向問題。學生通過自讀自學,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我也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定在討論問題一。
    孩子們發(fā)言積極,找到了許多重點語句,我雖然表面鎮(zhèn)定地在講課,帶領孩子挖掘語言的重點、訓練感情朗讀。可是此時,我的心里已經開始發(fā)虛了。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思維在無限制地擴張,體悟的點鋪得太開了,顯得很散,影響整個課堂的嚴謹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時剎車的方法,怎么辦?好不容易,終于有同學說到了我課前預設的句子了,趕快抓住,將問題的討論縮小到第二段。
    課后我仔細思考了這個插曲,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接觸新教材,對這篇課文讀得不夠透徹:
    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大”,從而引發(fā)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于成為了我國的地質學家。所以,如果將目標再鎖定明確一些,就不會出現課堂上孩子說話如此散的現象了,我可以這樣安排學習任務: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塊石頭的“大”?第二課時再安排后半部分來歷怪的特點。后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大”,來歷“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頭”呢!齊讀課題下課。唉!怎么沒早點發(fā)現。而且這歸段的能力,是三年級重點要培養(yǎng)的,錯過了好機會。
    不錯,細節(jié)決定成敗,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疏忽,讓我覺得整節(jié)課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2、朗讀的形式過于單一:
    不知為什么,我總是會忽略朗讀形式的問題,學著學著就變成齊讀為主了,整個課堂齊讀的比例占到了80%,學生讀得口干舌燥,還得繼續(xù)奮戰(zhàn)。朗讀可以分為:個別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課堂上,每一種形式的朗讀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個別指名讀可以將全體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焦點,通過個別學生的朗讀達到示范、糾錯、突破重點等多項指向明確的功能,同時體現了一個朗讀的個性,關注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齊讀可以很好地調控課堂紀律,使朗讀有氣勢,但不易抒發(fā)孩子個人的朗讀情感。再說賽讀,這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他們喜歡小組競賽,喜歡那種獲勝的感受,尤其是當兩組站起來的時候,特別精神,特別投入。因此,課堂應是多種朗讀方式的結合體,讓朗讀揚長避短,發(fā)揮更大的功效。
    另外課堂也有成功之處,需要堅持的。
    1、識字的自主學習:
    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培養(yǎng)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
    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fā)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
    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fā)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