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高山流水》教學反思

字號:

這篇課文是西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傳說:俞伯牙琴藝高超卻難覓知音,偶然的機會結(jié)識了知音鐘子期,兩人相約來年再聚,不料俞伯牙等來的是鐘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俞伯牙痛失知音,碎琴祭友,后人為了紀念這段“知音”友誼,將伯牙碎琴所在的小山命名為“碎琴山”,并將“高山流水”這個樂曲的名稱固化為成語,象征友誼。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一、讀準字音
    讀準字音是誦讀的基本要求,也是進一步誦讀的前提條件。
    二、 讀準節(jié)奏
    即使文中加了標點,還存在著句內(nèi)停頓的問題,如果句內(nèi)停頓不當,句意會錯,節(jié)奏也會走樣。因此,斷準句,是讀準節(jié)奏的第一步。例如:《高山流水》中的后一句“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中“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當用斜線劃分出適當?shù)耐nD后,就不僅句意明白曉暢,讀來也節(jié)奏分明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誦讀,要求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準節(jié)奏,讀出抑揚頓挫,做到停頓得當,語氣連貫。
    三、 讀懂文意
    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還不能將文章的意思讀懂,要讀懂文章的意思還要在字詞上下功夫。
    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要求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小結(jié)出古文學習的方法,即“借助注釋,聯(lián)系譯文,請教字典、同學”等,再以此為學習要求,要求小組自主學習本文中的帶點詞句。同學們很快投入到緊張的自主學習中,不一會兒,通過多種方法的學習,他們已能初步順利地了解帶點詞句的意思,終將文章意思讀懂。在此過程中,絕不能弄得似是而非,也不可“大概加估計”,更不能留下死角。在此基礎上,再回過頭來放聲朗讀全文,便能更好地從整體上來把握全文的意思了。
    篇二
    就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來說,自認為還是緊緊扣住了目標的,只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慢”似乎成了我的標簽,(2個課時,3節(jié)課緊巴巴講完,夠汗顏的?。┰诜此甲约翰蛔愕耐瑫r,我也在想自己到底有何特別之處,或許這“慢”也就是自己與眾不同之處?!奥币灿新暮锰幇桑瑢τ趩栴}的回答,可以等待更多的學生,可以等待他們的勇氣爆發(fā);有時候也在想,課堂上如果也真過急促,可能效果也并不好。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想想自己的特別之處,課堂有自己的個性。
    這節(jié)課我借助了課件,這在平時基本也是不用的。從另一個層面,我這節(jié)課也有點作秀啦!不過,看來我還是秀出了自己的特點--慢。
    篇三
    《高山流水》這篇課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課文以高山流水為線索,對朋友間的深情厚誼進行了描寫,很感人。因此在教學時我首先從讀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是抓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課文用“按捺不住”、“猛地站了起來”、“拉著子期的手”等等的描寫表現(xiàn)伯牙遇到知音后那種興奮和激動的心情;用“失聲痛哭”、“噙著眼淚”、“長嘆”等描寫則表現(xiàn)伯牙痛失知己后無比悲痛的心情,使孩子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懂得應該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