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閑夢遠》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入宋后的詞作。兩首詞分別選取春秋兩季景色為代表去著力描繪,采取夢幻的形式,將虛景與實景融合為一,借夢境抒情,表達對故國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望江南•閑夢遠》(其一)
五代•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賞析】
這首詞描寫江南春景,描摹生動,筆筆見情。首二句概括江南地區(qū),春暖花開之美景。“芳春”一詞,不僅詩人如見春之繽紛之色,也使人如聞春之馥郁之香。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兩句,分別從江面和飛絮來具體描寫“芳春”的美景。江面之水碧綠澄澈,如微微搖動的翡翠一般。江上畫船游舫,來往穿梭,使得江水蕩起一圈圈的漣漪。畫船之中管弦陣陣,令人迷醉。首句從視覺和聽覺角度來寫江面之景,把有形之物、無形之聲和鮮明之色加以調配,繪制成一幅水上音樂會的畫圖。句末的“綠”,是春天代表之色,更是鮮活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寫出了水之碧,又把春天之青草、翠柳、綠萍等景物一概收入畫面中,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次句,作者的視角從水面轉向陸地,寫柳絮紛飛的江南暮春之景。這句既是對“柳絮”實景的描寫,同時還是對“春風”的暗寫。正是由于在風的吹拂下,柳絮才能在空中飄飛,在地上翻滾。“輕塵”既寫出柳絮之輕盈,如細微的塵土一般,同時又是實寫,暗示出友人之多。末句正是引出人物,寫出友人爭相觀賞百花,以至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詞人沒有從正面寫花,卻通過看花人之“忙殺”的反應,從側面寫出了花之繁多美麗。
擴展閱讀:李煜簡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稱南唐后主。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違命侯,改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煜善為詩詞,著作甚多,惟已散逸。后人輯存,僅詩詞數(shù)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李后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內(nèi)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以亡國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故有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的詩人。李煜在中國詞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chuàng)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擴展閱讀:李煜的評價
王國維:“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而且還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針對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所道:“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王氏認為此評乃揚溫、韋,抑后主。而學術界亦有觀點認為,周濟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詞句的工整對仗等修飾方面不如溫庭筠、韋莊,然而在詞作的生動和流暢度方面,則前者顯然更為生機勃發(fā),渾然天成,“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胡應麟《詩藪·雜篇》:后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謙(徐釚《詞苑叢談》引語):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沈謙(沈雄《古今詞話·詞話》卷上引語):后主疏于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覺張郎中、宋尚書,直衙官耳。
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余懷《玉琴齋詞·序》: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詞評》: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李后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
《望江南•閑夢遠》(其一)
五代•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賞析】
這首詞描寫江南春景,描摹生動,筆筆見情。首二句概括江南地區(qū),春暖花開之美景。“芳春”一詞,不僅詩人如見春之繽紛之色,也使人如聞春之馥郁之香。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兩句,分別從江面和飛絮來具體描寫“芳春”的美景。江面之水碧綠澄澈,如微微搖動的翡翠一般。江上畫船游舫,來往穿梭,使得江水蕩起一圈圈的漣漪。畫船之中管弦陣陣,令人迷醉。首句從視覺和聽覺角度來寫江面之景,把有形之物、無形之聲和鮮明之色加以調配,繪制成一幅水上音樂會的畫圖。句末的“綠”,是春天代表之色,更是鮮活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寫出了水之碧,又把春天之青草、翠柳、綠萍等景物一概收入畫面中,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次句,作者的視角從水面轉向陸地,寫柳絮紛飛的江南暮春之景。這句既是對“柳絮”實景的描寫,同時還是對“春風”的暗寫。正是由于在風的吹拂下,柳絮才能在空中飄飛,在地上翻滾。“輕塵”既寫出柳絮之輕盈,如細微的塵土一般,同時又是實寫,暗示出友人之多。末句正是引出人物,寫出友人爭相觀賞百花,以至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詞人沒有從正面寫花,卻通過看花人之“忙殺”的反應,從側面寫出了花之繁多美麗。
擴展閱讀:李煜簡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稱南唐后主。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違命侯,改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煜善為詩詞,著作甚多,惟已散逸。后人輯存,僅詩詞數(shù)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李后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內(nèi)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以亡國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故有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的詩人。李煜在中國詞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chuàng)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擴展閱讀:李煜的評價
王國維:“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而且還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針對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所道:“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王氏認為此評乃揚溫、韋,抑后主。而學術界亦有觀點認為,周濟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詞句的工整對仗等修飾方面不如溫庭筠、韋莊,然而在詞作的生動和流暢度方面,則前者顯然更為生機勃發(fā),渾然天成,“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胡應麟《詩藪·雜篇》:后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謙(徐釚《詞苑叢談》引語):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沈謙(沈雄《古今詞話·詞話》卷上引語):后主疏于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覺張郎中、宋尚書,直衙官耳。
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余懷《玉琴齋詞·序》: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詞評》: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李后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