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階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經(jīng)濟史、社會史以及其它學(xué)術(shù)史的重要資料,是此前或相同時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難以企及和不能比擬的。下面是分享的國學(xué)寶典《左傳》:哀公四年。歡迎閱讀參考!
《哀公四年》
【原文】
【經(jīng)】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盜殺蔡侯申。蔡公孫辰出奔吳。葬秦惠公。宋人執(zhí)小邾子。夏,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晉人執(zhí)戎蠻子赤歸于楚。城西郛。六月辛丑,亳社災(zāi)。秋八月甲寅,滕子結(jié)卒。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葬滕頃公。
【傳】四年春,蔡昭侯將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公孫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以兩矢門之。眾莫敢進。文之鍇后至,曰:「如墻而進,多而殺二人?!瑰|執(zhí)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鍇遂殺之。故逐公孫辰,而殺公孫姓、公孫盱。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北方。左司馬眅、申公壽余、葉公諸梁致蔡于負函,致方城之外于繒關(guān),曰:「吳將水斥江入郢,將奔命焉。」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單浮余圍蠻氏,蠻氏潰。蠻子赤奔晉陰地。司馬起豐、析與狄戎,以臨上雒。左師軍于菟和,右?guī)熫娪趥}野,使謂陰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晉、楚有盟,好惡同之。若將不廢,寡君之愿也。不然,將通于少習(xí)以聽命。」士蔑請諸趙孟。趙孟曰:「晉國未寧,安能惡于楚,必速與之?!故棵锬酥戮胖葜?。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且將為之卜。蠻子聽卜,遂執(zhí)之,與其五大夫,以畀楚師于三戶。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而盡俘以歸。
秋七月,齊陳乞、弦施、衛(wèi)寧跪救范氏。庚午,圍五鹿。九月,趙鞅圍邯鄲。冬十一月,邯鄲降。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十二月,弦施逆之,遂墮臨。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逆畤、陰人、盂、壺口。會鮮虞,納荀寅于柏人。
【譯文】
四年春季,蔡昭公準備到吳國去。大夫們恐怕他又要遷移,跟著公孫翩追趕蔡昭公并用箭射他,蔡昭公逃進百姓家里就死了。公孫翩拿著兩支箭守在門口,大家不敢進去。文之鍇后到,說:“并排像一垛墻一樣往前走,至多只能殺死我們兩個人。”文之鍇拿著弓走在前面,公孫翩射他,射中肘部。文之鍇就殺死了公孫翩,并因此驅(qū)逐了公孫辰而殺死了公孫姓、公孫盱。
夏季,楚國人攻下夷虎以后,就策劃向北方擴張。左司馬眅、申公壽馀、葉公諸梁在負函集合蔡國人,方城山外的人在繒關(guān)集合,說:“吳國將要溯江而上進入郢都,大家都要奔走聽命?!币?guī)定一晚上的期限,襲擊梁地和霍地。單浮馀領(lǐng)兵包圍蠻氏,蠻氏潰散。蠻子赤逃亡到晉國的陰地。司馬征召豐地兵卒、析地人和狄戎入伍當兵,逼近上洛。左翼部隊駐扎在菟和,右翼部隊駐扎在倉野,派人對陰地的命大夫士蔑說:“晉國和楚國有過盟約,喜愛和厭惡彼此相共。如果這個盟約不廢除,這是寡君的愿望。不這樣,我們準備打通少習(xí)山再來聽取你們的命令。”士蔑請示趙孟,趙孟說:“晉國沒有安定,哪里能和楚國搞壞關(guān)系?一定要快點把人交給他們!”士蔑就召集九州之戎,說將要分給蠻子土田而在那里筑城,而且準備為這件事情占卜。蠻子前來聽取占卜,就逮捕了他和他的五個大夫,在三戶交給楚軍。司馬假裝給蠻子城邑和建立宗主,來引誘分散的戎人,然后全部俘虜回去。
秋季,七月,齊國的陳乞、弦施、衛(wèi)國的寧跪救援范氏。十四日,包圍五鹿。九月,趙鞅包圍邯鄲。冬季,十一月,邯鄲投降。荀寅逃亡到鮮虞,趙稷逃奔到臨地。十二月,弦施迎接趙稷,就拆毀了臨地的城墻。國夏攻打晉國,占取了邢地、任地、欒地、鄗地、逆畤、陰人、盂地、壺口,會合鮮虞,把荀寅送到柏人邑。
擴展閱讀:
左傳真正作者
唐朝的趙匡首先懷疑《左傳》不是左丘明所作,但并無任何依據(jù)。此后,有些學(xué)者也持懷疑態(tài)度。葉夢得認為作者為戰(zhàn)國時人;鄭樵《六經(jīng)奧論》認為是戰(zhàn)國時的楚人;朱熹認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項安世認為是魏人所作;程端學(xué)認為是偽書。
清朝的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仍然以嚴謹?shù)氖妨蠟橐罁?jù),認為是左丘明所著。清末康有為斷言它是西漢末劉歆偽造。但在劉歆以前《左傳》已被許多人抄撮或征引過,故康氏之說也難成立。
今人童書業(yè)則認為是吳起所作,但吳起的性情與左傳截然不同;趙光賢認為是戰(zhàn)國時魯國人左氏所作。但當代學(xué)者多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左丘明所作。據(jù)楊伯峻考證,大約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