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是唐代詩人李益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此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臨窗獨坐時孤寂落寞的心緒,抒發(fā)了他對苗發(fā)與司空曙等故人的悠悠思念之情。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李益描寫風的詩詞《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歡迎閱讀!
《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
唐•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賞析】
傍晚時分,詩人獨自臨窗而坐,突然之間,一陣微風吹來,引起了詩人的思緒。他靜靜地聆聽著院子里細微的響聲,覺得一切是那樣的靜謐。此時,詩人只希望微風能進入屋內,和自己一起彈琴聊事,作一知己。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寫風吹動竹門,給詩人內心帶來的觸動。這兩句當脫胎于古樂府的《華山畿》“夜相思,風吹窗簾動,言是所歡來”?!伴_門復動竹”這一句描寫得十分細膩,形象生動。一陣清風吹來,門動竹響,這本是極其細微的,一般人難以發(fā)覺,然詩人卻能瞬間捕捉到這一細節(jié),而且還有所思想“疑是故人來”??梢娫娙舜藭r的內心,是一直掛牽著好友的,這種對朋友的思念使之內心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反映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深切?!耙墒枪嗜藖怼?,一個“疑是”,說明了竹門動并不是由于朋友來了,而是風吹的結果,“故人來”只是自己的幻想罷了,將“開門復動竹”的原因歸結給了風,真正點明這兩句是對風的描寫。同時這兩句一句寫景,是實寫,一句描寫心理,是虛寫,一實一虛,虛實結合,十分生動傳神。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中唐人故多佳詩,不及盛唐者,氣力減耳。雅淡則不能高渾,雄奇則不能沉靜,清新則不能深厚。至貞元以后,苦寒、放誕、纖縟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風氣不墜,如《竹窗聞風》、《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
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敲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李益以是得名?!?BR> 擴展閱讀:李益的簡介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唐代詩人。
大歷四年(769年),李益中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元和初,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游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士、孟門參軍、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用為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集賢學士,判院事,轉右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擴展閱讀:李益的評價
李益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端瓦|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于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后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蘆管悠揚激起鄉(xiāng)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
唐•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賞析】
傍晚時分,詩人獨自臨窗而坐,突然之間,一陣微風吹來,引起了詩人的思緒。他靜靜地聆聽著院子里細微的響聲,覺得一切是那樣的靜謐。此時,詩人只希望微風能進入屋內,和自己一起彈琴聊事,作一知己。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寫風吹動竹門,給詩人內心帶來的觸動。這兩句當脫胎于古樂府的《華山畿》“夜相思,風吹窗簾動,言是所歡來”?!伴_門復動竹”這一句描寫得十分細膩,形象生動。一陣清風吹來,門動竹響,這本是極其細微的,一般人難以發(fā)覺,然詩人卻能瞬間捕捉到這一細節(jié),而且還有所思想“疑是故人來”??梢娫娙舜藭r的內心,是一直掛牽著好友的,這種對朋友的思念使之內心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反映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深切?!耙墒枪嗜藖怼?,一個“疑是”,說明了竹門動并不是由于朋友來了,而是風吹的結果,“故人來”只是自己的幻想罷了,將“開門復動竹”的原因歸結給了風,真正點明這兩句是對風的描寫。同時這兩句一句寫景,是實寫,一句描寫心理,是虛寫,一實一虛,虛實結合,十分生動傳神。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中唐人故多佳詩,不及盛唐者,氣力減耳。雅淡則不能高渾,雄奇則不能沉靜,清新則不能深厚。至貞元以后,苦寒、放誕、纖縟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風氣不墜,如《竹窗聞風》、《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
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敲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李益以是得名?!?BR> 擴展閱讀:李益的簡介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唐代詩人。
大歷四年(769年),李益中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元和初,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游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士、孟門參軍、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用為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集賢學士,判院事,轉右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年)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
擴展閱讀:李益的評價
李益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端瓦|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于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后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蘆管悠揚激起鄉(xiāng)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