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經(jīng)典滿分議論文作文【三篇】

字號:

沒有秋霜的錘打,沒有秋風的鍛鑄,秋天的楓葉怎會周身紅徹?愿你像這火紅的楓葉,在生活的風霜中染成鮮紅的顏色!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高考經(jīng)典滿分議論文作文【三篇】》供您查閱。
    
    【篇一:青春就像東逝水】
    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從來沒有什么能夠永垂不朽。
    古往今來,多少樓臺煙雨中,而今剩下幾座?昔日的古羅馬,是何等的強大與輝煌?而今只是歷一朵比較大的浪花。再看看身邊的人還跟往昔一樣嗎?不朽,看上去不過是個笑話。樓臺在時間中湮滅,什么都沒留下。古羅馬也抵不過時間的侵蝕,輝煌過后,只剩下一片荒涼。而我們身邊的人終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那時我們便要承受孤獨。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朽,因為我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作為億萬平凡人中的一員,不朽對我們來說太過遙不可及。終有一天,青春的熱血將會冷卻,曾經(jīng)的夢想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就像這向東流逝的水一樣,不可抗拒,無法逃離。
    西方的龐貝古城,中國的樓蘭古國,哪一個不曾在歷叱咤風云過?秦國的始皇帝,漢代的漢武帝,哪一個沒有追求過長生術?他們想要不朽,可現(xiàn)實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掙脫自然的法則,終只成為一抔黃土。
    想要不朽的人,請醒醒吧。歲月不饒人,更不必說其他東西了。但是正是因為我們不能不朽,所以我們才更要珍惜當下,過好屬于自己的每一分鐘。
    活在當下,不去考慮自己能否不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生活的真諦。一個只想自己不朽的人,是不會享受生活的,也不會真正不朽的。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多少人的青春的葬送在那段黑暗的歲月里。那時的他們風華正茂,正值青春年華。望著滿目蒼涼的大地,毅然決定參軍,去抵抗瘋狂的日軍。青春的熱血揮灑在生他、養(yǎng)他、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曾經(jīng)的少年不是倒在了抗日前線,就是已成為一名成熟的軍人了。青春已經(jīng)離他們遠去,而他們則被冠上了人們英雄的頭銜。青春雖然遠去,但他們還有一腔熱血,不朽的信念支撐著他們,陪他們度過黑暗,迎接光明。
    到如今,英雄們早已離去,可他們的精神與信念卻是不朽的。因為他們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少年,教會他們青春非常短暫,唯有做出于自己、于國家、于社會有意義的事,正能量才會被傳遞下去,一個民族才會不朽。
    青春就像東逝水,水終不會回頭,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青春也是如此,但你別忘了,流水經(jīng)過的地方,樹木叢生,綠草如茵,而樹木與綠草會在這片有水的地方生生不息。青春的生命是充滿生機的,他們長在青春的河畔,汲取養(yǎng)分,壯大己身,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凋零,但他們的根不會死,根會積蓄力量,重新開出青春的光芒。
    青春者,縱萬難,亦不懼。銹蝕*,不朽靈魂。
    【篇二: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
    毛毛蟲選擇了短暫的束縛,才有了蝴蝶破繭而出的翩翩起舞;牡蠣選擇了短暫的痛苦,才有了珍珠脫殼而出的瑩潤光澤。為了到達理想的彼岸,為了想要的自由,我們必須穿越沙漠。當人生遭遇不自由,遭遇困境時,我們要樂觀曠達,堅持信念,勇敢面對,開辟獨有的天空。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樂觀曠達。蘇軾,一代文豪。從意氣風發(fā)步入仕途,其間有得意,更有坎坷。他有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與睿智的思想,更有樂觀曠達、忘懷得失、超然物外、閑適灑脫的心境,雖然命運多舛,人生路途風雨飄零,多次遭貶,甚或深陷烏臺詩案幾近生命之憂,他依然寧靜如月,曠達如風。窘居黃州,親耕東坡時,他依然樂觀高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縱筆酣暢淋漓,《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成千古名唱。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堅持信念。不想讓鄉(xiāng)親的夢,跌落于懸崖。門巴的女兒格桑德吉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執(zhí)意要回到家鄉(xiāng),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然而困難重重,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艱險的山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身邊。她堅持信念,用一顆心,脈動了一群人的心。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勇敢面對。作家史鐵生在美的年華突然雙腿癱瘓,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他無數(shù)次坐著輪椅來到地壇,似乎要從這座歷經(jīng)四百多年滄桑的古園哪里獲得了某種啟示,追問生命的意義,汲取頑強生活與奮斗的力量。他迷茫過,痛苦過,但他又艱難地從生存的窄縫里勇敢地走了出來,帶著豁然開朗的喜悅。他找到了寫作這條路,他曾戲稱自己“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在寫作這條路上,史鐵生勇敢地堅持下去,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人生路漫漫,學習或生活中,難免遇到坎坷,當遭遇不自由時,我們無需迷茫、徘徊,甚或消沉,命運執(zhí)掌自己手中,我們要樂觀曠達,堅持信念,勇敢面對,開辟自己獨有的天空。
    【篇三: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們沒有選擇地降臨人世,時間、環(huán)境、親人,都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如果人生是一場沙漠之旅,是必須要完成的旅行,雖然我們無法回避沙漠,但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如何走下去,我的人生我做主。
    黃沙漫漫,駝鈴聲聲,滿目蕭瑟的荒原上,沙駝追逐著夕陽。當別人爭相退步時,當別人嫉妒她的美貌時,王昭君卻選擇了無悔的奉獻。沙海何懼,朔風何懼,再大的風沙也阻擋不了昭君的腳步,因為她的內(nèi)心再也沒有任何懼怕與負擔,她的心早已迎向大漠。大漠的沙石聆聽過她對國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風見證過她對民族與諧的期盼?!耙蝗プ吓_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歷史成就了昭君的忠誠剛烈,她的心靈飛向了人性的至高點。
    是什么維持了漢匈五十年的與平與安定?是昭君的選擇,昭君的愛。
    東晉名士陶淵明也曾熱衷于*,渴望施展抱負與才華,“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但是黑暗的*始終沒有他的用武之地。陶淵明從田園中找到了心靈的寄托,“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終在彭澤任上他發(fā)出了“安能為五斗米折腰示鄉(xiāng)里小兒”的感嘆,選擇辭官歸田?!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帶月荷鋤歸”,陶淵明的生活樸素自然,詩情畫意。
    是什么成就了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是灑脫無羈的田園生活,是陶淵明的選擇。
    因為父親病痛的疾苦,魯迅來到日本仙臺學醫(yī)。那時,他信奉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青年必勝于老年。課間時播放日俄戰(zhàn)爭時的幻燈片,給了魯迅非常大的震動,自那以后,“我便覺得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彼J為首要的是改變?nèi)藗兊木?,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應首推文藝,于是就倡導文藝運動了。從此,中國多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是什么成就了魯迅的棄醫(yī)從文?是魯迅的責任感,魯迅的選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搏擊,前方的路并非坦途,遭遇荊棘與坎坷時,要迎難而上,時刻以前人為榜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人生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