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馬上就要和大家見面了,我們從小就要多了解一些節(jié)氣的知識,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今天就要告訴大家關于立冬的知識,歡迎閱讀!
-立冬三候-
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BR> 一候丨水始冰
冰寒于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丨地始凍
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BR> 三候丨雉入大水為蜃
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習俗-
1、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2、補冬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時序進入冬令,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營養(yǎng)。食人參、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燉八珍等。
3、吃餃子
北方有立冬吃餃子的風俗。餃子的原名據(jù)稱叫“嬌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傲⒍欢孙溩油?,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F(xiàn)代人延續(xù)著這一古*俗。
4、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這是北京的叫法,以前北平城里賣糖葫蘆,除了擺攤,還有專門走街串胡同的,或提著籃子,或扛著稻草扎的簽筒,一路走一路吆喝。冰糖葫蘆所用的果子,傳統(tǒng)的自然以山楂為主,后來卻也有山藥、葡萄、橘瓣、荸薺等。
5、冬泳
慶祝立冬的方式現(xiàn)在也有了創(chuàng)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xié)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對于冬泳愛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礎,循序漸進,應該從天氣暖和時堅持每天下水,持續(xù)進行鍛煉。
-立冬養(yǎng)生-
古人說,冬天養(yǎng)生,最要順應避藏,避寒藏暖,就要早臥晚起?!岸股熳闩P,一身俱暖”,暖被中,溫柔鄉(xiāng)。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yǎng)。在飲食上要“溫補”,少辛增酸,預防疾病。
1、進食“六黑”
中醫(yī)認為對應五行的原則,冬季養(yǎng)生應以補“黑”為主,應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發(fā)菜、海參等黑色的食物,這些黑色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鐵、鋅、硒等礦物質,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2、減少外出
人是萬物之靈,不會像動物那樣遷徙或冬眠,而是通過人為改善起居環(huán)境來達到御寒、保溫、健康生活的目的。冬天,我們要穿棉衣、燒火炕、燒暖氣等等,同時要歇冬、貓冬,有意識地減少外出和活動。
3、藏陽氣
冬天,中醫(yī)順應自然的養(yǎng)生保健原則就是養(yǎng)藏?!饵S帝內經(jīng)》中強調:“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訴,無擾乎陽”,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養(yǎng)切記“養(yǎng)藏”陽氣。一要早睡晚起。人們要適當早睡,早晨不宜起得太早,時間允許的話,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fā)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
4、勤鍛煉
立冬時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jù)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5、宜養(yǎng)心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yǎng)生要注重于"藏",即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寧。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fā)泄出來,以保持心態(tài)平和。
畫家眼中的冬天
畫里的冬天是安靜的,就像天上的一朵云,安靜的矗立在一旁,雪覆蓋了房頂,土地,輕輕的落下,均勻,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虛虛地積起來,什么都掩蓋了。天和地之間,已經(jīng)沒有了空間。
攝影師眼中的冬天
攝影師眼中的冬天可以純凈入如孩童,可以夢幻如仙境,它們都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凝固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凝聚成了刻在心海里永遠的記憶和珍藏。
十一月,北方的冬日是那種清澈的冷,沒有泥沙,沒有塵土,干凈純粹。霧籠罩著大地,萬物像披著紗布一樣,是個白茫茫的世界。
除了凜冽的寒風,皚皚的白雪,還有駿馬,袍子,獵狗等活躍在雪國的大地,他們或玩耍,或安靜,或馳騁,都給北方的冬天增加了勃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