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時,什么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么都比你低,你會自負;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沃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需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高一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一年級語文下冊二單元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你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一】
【原文欣賞】《小溪巴赫》
我一直想寫一寫巴赫。許多次拿起筆,又放下了。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對于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并且不說一句話?!毕裎耶斎灰}其口了。
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樂影響了三百年來人們的藝術(shù)世界,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無以言說,難以描述。我確實不知道該怎么來寫巴赫。但我又實在想寫巴赫。
這一次,鼓勵自己說試一試吧!看看你能不能走進他?
鼓勵我寫下去的原因,是我偶然間看到一個資料,其實這資料早已經(jīng)并不新鮮,只是我的外語太差,德語更是一竅不通。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似乎這個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讀開巴赫的一切,我對他豁然開朗。
說來很慚愧,因為見識的淺陋和閉塞,我聽到的巴赫的第一支樂曲是《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還只是其中的片斷。那時十多年前的事情,因為這里面有經(jīng)威廉漢姆改變而異常動聽的《G弦上的詠嘆調(diào)》。但這支著名的樂曲,當時勃蘭登堡對它根本不屑一顧,沒讓他的樂隊演奏,而是將這支樂曲曲譜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譜中一起賣掉,一共才賣了36先令??梢哉f,如果沒有1802年德國音樂學(xué)家福爾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傳記,沒有1829年門德爾松重新挖掘并親自演出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恐怕巴赫的音樂到現(xiàn)在為止還只值36個先令。
但這樣說并不準確,如果沒有福爾克,門德爾松,還會有別人將巴赫音樂的真實價值挖掘出來,告訴世人的。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即使看來再弱小只是潺潺的溪流,是不僅埋沒不了的,而且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蒼老,相反卻能常青常綠。這確實是音樂獨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樣,出土文物只能觀看,追尋,鉤稽,對比,它卻能站立起來,用自己的聲音塑造起形象來,抖落歲月覆蓋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風(fēng)塵,讓人們刮目相看。時間只會為它增值,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時間和醇厚的味道融為一身,互成正比。
這就是小溪的意義吧?我們總愛說意義,有時意義是挺重要和必要的,意義代表著價值。
小溪,涓涓細流,就那樣流著,流著,流淌了三百年,還在流著,這條小溪的生命力該有多么旺盛。在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其實它就是這樣永不停止地流著,只不過那時被樹蔭掩映,被雜草覆蓋,或在那高高的山頂,我們暫時看不見它罷了。
大河可能會有一時的澎湃,浪濤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會有一時的冰封,斷流,乃至干涸.小溪不會,小溪永遠只是清清的,淺淺地流著,永遠不會因為季節(jié)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斷流,干涸.我們看不見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為我們眼睛的問題:近視,遠視,弱視,色盲,白內(nèi)障,瞎子,或只是俯視浪濤洶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飛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沒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罷了。而小溪就在我們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們的腳下。它穿過碎石,草叢,隱沒在叢林,山澗,行走在無人能達到連鳥都飛不到的地方。
在險峻的懸崖上,它照樣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樣流淌;在陽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樣流淌;在風(fēng)霜雨雪的襲擊下,它照樣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但它讓人感動是持久的,不會一曝十寒,不會繁枝容易紛紛落,不會無邊落木蕭蕭下,而總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細小卻清靜地往前流淌著。它擁有這巴洛克特有的穩(wěn)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體積而在于它滲透進永恒的心靈和歲月里,就像刻進樹木內(nèi)心的年輪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讓你吞下去立刻就煙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燒;它只是你的眼淚,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珍珠項鏈般地掛在你的脖頸上,或悄悄地濕潤著你的心房。
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說巴赫偉大,稱巴赫為“音樂之父”,說在巴赫以后出現(xiàn)的偉大音樂家中,幾乎沒有一個沒受過他的滋養(yǎng)。貝多芬,舒曼,利姆斯基-科薩科夫,雷格爾,勛伯格,肖斯塔科維奇……無數(shù)后代音樂家對巴赫的敬仰和崇拜,甚至專門創(chuàng)作出有關(guān)巴赫的主題音樂,或用只有音樂語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樂樂理體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樂譜中對應(yīng)的B是7,A是6,C是1,H是7,將這四個音符連綴起來就是巴赫名字的音樂專稱),音樂家們用這種他們心心相通的語匯,以他們鐘情的樂器的鳴奏,向巴赫唿喚,表示著對巴赫的敬意。
偉大不見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廟堂之器哉。偉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偉大也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這樣清澈的小溪水,當世事滄桑,春秋代序,高山夷為平地,江河頓失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卻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
這就夠了,這就是小溪的偉大之處。
聽巴赫的音樂,你的眼前永遠流淌著這樣靜謐安詳,清澈見底的小溪水。
在寧靜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樂(那些彌散曲和管風(fēng)琴曲),是孔雀石一樣藍色夜空下的尖頂教堂正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教堂旁不遠的地方流淌著這樣的小溪水,九曲回腸,常袖舒卷,蜿蜒地流著,流向夜的深處,溪水上面跳躍著教堂寂靜而瘦長的影子,跳躍著月光銀色的光點……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巴赫的音樂(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贊歌),是無邊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氣在氤氳地裊裊上升,一群云一樣飄逸的白羊,連接著遙遠的地平線。從朦朦膿膿的地平線那里,流來了這樣一彎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卻帶來親切的問候和夢一樣輕輕的唿喚……
簡介:
《小溪巴赫》是2013年發(fā)表于中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肖復(fù)興。作者以“小溪”概括巴赫音樂的特色:永遠清清、淺淺地流著,有著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作者以詩意的語言描述巴赫音樂的意境:夜空如水,月光皎潔,小溪蜿蜒,銀光跳躍,陽光燦爛,草盛花香,小溪清澈,浮光躍金……小溪,象征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也給我們啟示: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埋沒不了,不會蒼老,能常青常綠;小溪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同樣可以偉大。
背景:
《小溪巴赫》是肖復(fù)興《音樂筆記》中的一篇。這篇文章寫作者對大音樂家巴赫其人、其音樂作品的獨特感受,表現(xiàn)個人對他的敬仰,同時表達真正的藝術(shù)是不朽的。本文主要是歌頌巴赫不以奪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質(zhì),但作者是從他的音樂藝術(shù)的角度來寫的,而又用小溪進行比喻,行文中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來寫,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讀之韻味無窮。肖復(fù)興的作品文筆細膩,意味雋永,流淌著作者濃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這篇文章引領(lǐng)人們走進巴赫的精神。
巴赫(巴哈)(1685~1750),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以創(chuàng)作《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b小調(diào)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樂和器樂曲而著稱。他把前人發(fā)展起來的主要風(fēng)格、形式和傳統(tǒng)概括地加以研究并匯集在一起,使之更加豐富多彩。他的先輩世代均為樂師,他的4個兒子均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國音樂頗具傳奇色彩。
字詞:
浩瀚
恬靜
圣潔
小溪蜿蜒
浮光躍金
草盛花香
銀光跳躍
涓涓
勻稱
氤氳
裊裊上升
練習(xí)題:
1.文章以“小溪巴赫”為題目,有什么好處?
2.請解釋劃線句“它只是你的眼淚,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珍珠項鏈般地掛在你的脖頸上,或悄悄地濕潤著你的心房”的意思。
3.通讀全文,說說這篇文章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4.請賞析文章最后兩段的藝術(shù)手法。
答案:
1、(1)以小溪比喻巴赫音樂、比喻巴赫的品格,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來寫,這就使文章既生動又形象。
(2)表現(xiàn)巴赫以及他的音樂具有的勻稱、恬靜、安詳、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旺盛的生命力、滋養(yǎng)后人的美好品質(zhì)。(意思對即可)
2、答案:(1)“眼淚一句”的意思是巴赫的音樂會深深地打動人心,1分;
(2)“珍珠項鏈”一句意為,這些感動是非常美妙、珍貴的人生之寶,1分;可以美化氣質(zhì),提升精神1分;(3)總說:巴赫的音樂具有默默感化人心的作用。(1分)意思對即可。
3、(1)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埋沒不了,不會蒼老,能常青常綠,如小溪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同樣可以偉大。
(2)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追求崇高的精神……(要從音樂到人生談出兩個層次,每個層次各2分。意思對即可。應(yīng)從文章主旨考慮答題)
4.、(1)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把聽到的音樂比作可以看到的畫面,鮮明形象生動的而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
(2)以詩意的語言(或華麗典雅),描述巴赫音樂的意境——柔美,空靈,有詩意,烘托出巴赫音樂給人帶來的美妙的令人陶醉的藝術(shù)幻境、豐富的想象等音樂魅力;
(3)運用描寫的表達手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巴赫音樂帶給人的藝術(shù)享受,從而表達了對巴赫音樂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4)描寫色彩。描摹豐富的色彩,如藍色夜空•……銀色月光……青草、白羊、金波……五顏六色,美不勝收。表現(xiàn)巴赫音樂詩幻意境。
(5)重章疊唱,錯落活潑,讀來酣暢淋漓。
(6)疊字的運用。暖暖、裊裊……給人音韻的美感。
【二】
【原文欣賞】《上海夜歌》
上海夜歌(一)
公劉
上海關(guān)。鐘樓。時針和分針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鉸碎了白天。
夜色從二十四層高樓上掛下來,
如同一幅垂簾;
上海立刻打開她的百寶箱。
到處珠光閃閃。
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
六百萬人民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縱橫的街道是詩行,
燈是標點。
1956.9.28上海
簡介:
劉振凱認為,這首構(gòu)思新巧的短詩通篇在寫景,沒有一點兒說教文字。但是,“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所抒發(fā)的是對人民上海的熱愛之情,對解放后七年來六百萬上海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業(yè)績的由衷禮贊。
背景:
本詩創(chuàng)作于1956年。上世紀50年代是新中國建立之初。中華民族歷經(jīng)種種磨難終于走到了全新的時代。這引發(fā)了一批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新時代的歌頌,當時涌現(xiàn)了一批謳歌人民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時代沸騰生活的詩人,作者公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詩人之一。
字詞:
巨剪
百寶箱
垂簾
縱橫
壯麗
鉸碎
垂簾
練習(xí)題:
1.詩一開始就抓住上海特有景物,運用比喻,把人們帶進上海之夜色中。在描寫上海夜色時,作者又是抓住什么特點來描繪的?
2.從本詩中給下列修辭方法找出例句。
比喻:
擬人:
排比: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
1.抓住多如繁星的燈和縱橫的街道。
2.比喻:縱橫的街道是詩行。擬人:上海立刻打開她的百寶箱。排比: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
3.表達了作者熱愛新上海,熱愛、贊頌上海人民。
點撥:詩人通過對上海繁花似錦的夜的描繪來表達本詩的主題。
【三】
【原文欣賞】《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xué)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fù)單調(diào)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fēng)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dān)寒潮、風(fēng)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簡介:
《致橡樹》是舒婷創(chuàng)作于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作為新時期文學(xué)的發(fā)軔之作,《致橡樹》在文學(xué)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作者通過木棉樹對橡樹的“告白”,來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愛情觀,唿喚自由,平等獨立,風(fēng)雨同舟的愛情觀,喊出了愛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號,發(fā)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宣言,表達對愛情的憧憬與向往。
背景:
《致橡樹》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認:“10年來寫了不少散文隨筆,總量已經(jīng)遠遠超過詩歌??墒谴蠖鄶?shù)讀者只記得我寫詩,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樹》?!痹凇墩嫠疅o香》一書中,她回憶了《致橡樹》的原型和創(chuàng)作過程。
1975年,福建有位曾經(jīng)在寫作上給予她很大幫助的歸僑老詩人蔡其矯,到鼓浪嶼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時,蔡其矯向她說起這輩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公開談喜歡女孩子是件大膽的事。蔡其矯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很兇悍,他覺得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舒婷說,當時她聽了后很生氣,覺得那是大男子主義思想,男性與女性應(yīng)當是平等的,于是,當天晚上,她就寫了首詩《橡樹》交給蔡其矯,后來發(fā)表時,才改作《致橡樹》。
字詞:
①攀援:同“攀緣”比喻投靠有權(quán)有勢的人往上爬。
]②慰藉:安慰。
③霧靄:霧氣。
④虹霓:同“虹蜺”指彩虹
⑤流嵐:這里指云霧。
練習(xí)題:
1.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組是()
A.跫音春帷窗扉
B.炫耀慰籍泉源
C.癡情威儀相融
D.紅碩霹靂虹霓
2.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或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跫(qióng)音春帷(頭發(fā))窗扉(門)
B.炫(xuàn)耀慰藉(jiè)歸(回家)人
C.威儀(外貌儀表)相融(róng)向(對著)晚
D.紅碩(大)霹靂(lì)虹霓(ní)
3.全是朦朧詩作者的一組是()
A.舒婷顧誠北島梁小斌
B.舒婷顧誠白島鄭愁予
C.海子穆旦顧誠鄭愁予
D.海子北島徐志摩余光中
4.下列論述,不符合鄭愁予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的一項是()
A.“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地現(xiàn)代的?!?BR> B.貫穿著兩種互補的氣質(zhì)神韻,一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一則是曲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
C.把中國的傳統(tǒng)意識和西方現(xiàn)代派的表現(xiàn)技巧結(jié)合得渾然一體,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的中國詩人”。
D.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對國家命運的反思,對社會生活某些方面的審慎思索和批判。
【一】
【原文欣賞】《小溪巴赫》
我一直想寫一寫巴赫。許多次拿起筆,又放下了。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對于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并且不說一句話?!毕裎耶斎灰}其口了。
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樂影響了三百年來人們的藝術(shù)世界,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無以言說,難以描述。我確實不知道該怎么來寫巴赫。但我又實在想寫巴赫。
這一次,鼓勵自己說試一試吧!看看你能不能走進他?
鼓勵我寫下去的原因,是我偶然間看到一個資料,其實這資料早已經(jīng)并不新鮮,只是我的外語太差,德語更是一竅不通。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似乎這個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讀開巴赫的一切,我對他豁然開朗。
說來很慚愧,因為見識的淺陋和閉塞,我聽到的巴赫的第一支樂曲是《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還只是其中的片斷。那時十多年前的事情,因為這里面有經(jīng)威廉漢姆改變而異常動聽的《G弦上的詠嘆調(diào)》。但這支著名的樂曲,當時勃蘭登堡對它根本不屑一顧,沒讓他的樂隊演奏,而是將這支樂曲曲譜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譜中一起賣掉,一共才賣了36先令??梢哉f,如果沒有1802年德國音樂學(xué)家福爾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傳記,沒有1829年門德爾松重新挖掘并親自演出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恐怕巴赫的音樂到現(xiàn)在為止還只值36個先令。
但這樣說并不準確,如果沒有福爾克,門德爾松,還會有別人將巴赫音樂的真實價值挖掘出來,告訴世人的。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即使看來再弱小只是潺潺的溪流,是不僅埋沒不了的,而且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蒼老,相反卻能常青常綠。這確實是音樂獨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樣,出土文物只能觀看,追尋,鉤稽,對比,它卻能站立起來,用自己的聲音塑造起形象來,抖落歲月覆蓋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風(fēng)塵,讓人們刮目相看。時間只會為它增值,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時間和醇厚的味道融為一身,互成正比。
這就是小溪的意義吧?我們總愛說意義,有時意義是挺重要和必要的,意義代表著價值。
小溪,涓涓細流,就那樣流著,流著,流淌了三百年,還在流著,這條小溪的生命力該有多么旺盛。在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其實它就是這樣永不停止地流著,只不過那時被樹蔭掩映,被雜草覆蓋,或在那高高的山頂,我們暫時看不見它罷了。
大河可能會有一時的澎湃,浪濤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會有一時的冰封,斷流,乃至干涸.小溪不會,小溪永遠只是清清的,淺淺地流著,永遠不會因為季節(jié)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斷流,干涸.我們看不見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為我們眼睛的問題:近視,遠視,弱視,色盲,白內(nèi)障,瞎子,或只是俯視浪濤洶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飛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沒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罷了。而小溪就在我們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們的腳下。它穿過碎石,草叢,隱沒在叢林,山澗,行走在無人能達到連鳥都飛不到的地方。
在險峻的懸崖上,它照樣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樣流淌;在陽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樣流淌;在風(fēng)霜雨雪的襲擊下,它照樣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但它讓人感動是持久的,不會一曝十寒,不會繁枝容易紛紛落,不會無邊落木蕭蕭下,而總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細小卻清靜地往前流淌著。它擁有這巴洛克特有的穩(wěn)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體積而在于它滲透進永恒的心靈和歲月里,就像刻進樹木內(nèi)心的年輪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讓你吞下去立刻就煙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燒;它只是你的眼淚,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珍珠項鏈般地掛在你的脖頸上,或悄悄地濕潤著你的心房。
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說巴赫偉大,稱巴赫為“音樂之父”,說在巴赫以后出現(xiàn)的偉大音樂家中,幾乎沒有一個沒受過他的滋養(yǎng)。貝多芬,舒曼,利姆斯基-科薩科夫,雷格爾,勛伯格,肖斯塔科維奇……無數(shù)后代音樂家對巴赫的敬仰和崇拜,甚至專門創(chuàng)作出有關(guān)巴赫的主題音樂,或用只有音樂語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樂樂理體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樂譜中對應(yīng)的B是7,A是6,C是1,H是7,將這四個音符連綴起來就是巴赫名字的音樂專稱),音樂家們用這種他們心心相通的語匯,以他們鐘情的樂器的鳴奏,向巴赫唿喚,表示著對巴赫的敬意。
偉大不見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廟堂之器哉。偉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偉大也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這樣清澈的小溪水,當世事滄桑,春秋代序,高山夷為平地,江河頓失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卻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
這就夠了,這就是小溪的偉大之處。
聽巴赫的音樂,你的眼前永遠流淌著這樣靜謐安詳,清澈見底的小溪水。
在寧靜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樂(那些彌散曲和管風(fēng)琴曲),是孔雀石一樣藍色夜空下的尖頂教堂正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教堂旁不遠的地方流淌著這樣的小溪水,九曲回腸,常袖舒卷,蜿蜒地流著,流向夜的深處,溪水上面跳躍著教堂寂靜而瘦長的影子,跳躍著月光銀色的光點……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巴赫的音樂(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贊歌),是無邊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氣在氤氳地裊裊上升,一群云一樣飄逸的白羊,連接著遙遠的地平線。從朦朦膿膿的地平線那里,流來了這樣一彎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卻帶來親切的問候和夢一樣輕輕的唿喚……
簡介:
《小溪巴赫》是2013年發(fā)表于中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肖復(fù)興。作者以“小溪”概括巴赫音樂的特色:永遠清清、淺淺地流著,有著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作者以詩意的語言描述巴赫音樂的意境:夜空如水,月光皎潔,小溪蜿蜒,銀光跳躍,陽光燦爛,草盛花香,小溪清澈,浮光躍金……小溪,象征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也給我們啟示: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埋沒不了,不會蒼老,能常青常綠;小溪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同樣可以偉大。
背景:
《小溪巴赫》是肖復(fù)興《音樂筆記》中的一篇。這篇文章寫作者對大音樂家巴赫其人、其音樂作品的獨特感受,表現(xiàn)個人對他的敬仰,同時表達真正的藝術(shù)是不朽的。本文主要是歌頌巴赫不以奪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質(zhì),但作者是從他的音樂藝術(shù)的角度來寫的,而又用小溪進行比喻,行文中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來寫,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讀之韻味無窮。肖復(fù)興的作品文筆細膩,意味雋永,流淌著作者濃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這篇文章引領(lǐng)人們走進巴赫的精神。
巴赫(巴哈)(1685~1750),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以創(chuàng)作《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b小調(diào)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樂和器樂曲而著稱。他把前人發(fā)展起來的主要風(fēng)格、形式和傳統(tǒng)概括地加以研究并匯集在一起,使之更加豐富多彩。他的先輩世代均為樂師,他的4個兒子均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國音樂頗具傳奇色彩。
字詞:
浩瀚
恬靜
圣潔
小溪蜿蜒
浮光躍金
草盛花香
銀光跳躍
涓涓
勻稱
氤氳
裊裊上升
練習(xí)題:
1.文章以“小溪巴赫”為題目,有什么好處?
2.請解釋劃線句“它只是你的眼淚,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珍珠項鏈般地掛在你的脖頸上,或悄悄地濕潤著你的心房”的意思。
3.通讀全文,說說這篇文章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4.請賞析文章最后兩段的藝術(shù)手法。
答案:
1、(1)以小溪比喻巴赫音樂、比喻巴赫的品格,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來寫,這就使文章既生動又形象。
(2)表現(xiàn)巴赫以及他的音樂具有的勻稱、恬靜、安詳、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旺盛的生命力、滋養(yǎng)后人的美好品質(zhì)。(意思對即可)
2、答案:(1)“眼淚一句”的意思是巴赫的音樂會深深地打動人心,1分;
(2)“珍珠項鏈”一句意為,這些感動是非常美妙、珍貴的人生之寶,1分;可以美化氣質(zhì),提升精神1分;(3)總說:巴赫的音樂具有默默感化人心的作用。(1分)意思對即可。
3、(1)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埋沒不了,不會蒼老,能常青常綠,如小溪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同樣可以偉大。
(2)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追求崇高的精神……(要從音樂到人生談出兩個層次,每個層次各2分。意思對即可。應(yīng)從文章主旨考慮答題)
4.、(1)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把聽到的音樂比作可以看到的畫面,鮮明形象生動的而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
(2)以詩意的語言(或華麗典雅),描述巴赫音樂的意境——柔美,空靈,有詩意,烘托出巴赫音樂給人帶來的美妙的令人陶醉的藝術(shù)幻境、豐富的想象等音樂魅力;
(3)運用描寫的表達手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巴赫音樂帶給人的藝術(shù)享受,從而表達了對巴赫音樂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4)描寫色彩。描摹豐富的色彩,如藍色夜空•……銀色月光……青草、白羊、金波……五顏六色,美不勝收。表現(xiàn)巴赫音樂詩幻意境。
(5)重章疊唱,錯落活潑,讀來酣暢淋漓。
(6)疊字的運用。暖暖、裊裊……給人音韻的美感。
【二】
【原文欣賞】《上海夜歌》
上海夜歌(一)
公劉
上海關(guān)。鐘樓。時針和分針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鉸碎了白天。
夜色從二十四層高樓上掛下來,
如同一幅垂簾;
上海立刻打開她的百寶箱。
到處珠光閃閃。
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
六百萬人民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縱橫的街道是詩行,
燈是標點。
1956.9.28上海
簡介:
劉振凱認為,這首構(gòu)思新巧的短詩通篇在寫景,沒有一點兒說教文字。但是,“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所抒發(fā)的是對人民上海的熱愛之情,對解放后七年來六百萬上海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業(yè)績的由衷禮贊。
背景:
本詩創(chuàng)作于1956年。上世紀50年代是新中國建立之初。中華民族歷經(jīng)種種磨難終于走到了全新的時代。這引發(fā)了一批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新時代的歌頌,當時涌現(xiàn)了一批謳歌人民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時代沸騰生活的詩人,作者公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詩人之一。
字詞:
巨剪
百寶箱
垂簾
縱橫
壯麗
鉸碎
垂簾
練習(xí)題:
1.詩一開始就抓住上海特有景物,運用比喻,把人們帶進上海之夜色中。在描寫上海夜色時,作者又是抓住什么特點來描繪的?
2.從本詩中給下列修辭方法找出例句。
比喻:
擬人:
排比: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
1.抓住多如繁星的燈和縱橫的街道。
2.比喻:縱橫的街道是詩行。擬人:上海立刻打開她的百寶箱。排比: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
3.表達了作者熱愛新上海,熱愛、贊頌上海人民。
點撥:詩人通過對上海繁花似錦的夜的描繪來表達本詩的主題。
【三】
【原文欣賞】《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xué)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fù)單調(diào)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fēng)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dān)寒潮、風(fēng)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簡介:
《致橡樹》是舒婷創(chuàng)作于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作為新時期文學(xué)的發(fā)軔之作,《致橡樹》在文學(xué)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作者通過木棉樹對橡樹的“告白”,來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愛情觀,唿喚自由,平等獨立,風(fēng)雨同舟的愛情觀,喊出了愛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號,發(fā)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宣言,表達對愛情的憧憬與向往。
背景:
《致橡樹》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認:“10年來寫了不少散文隨筆,總量已經(jīng)遠遠超過詩歌??墒谴蠖鄶?shù)讀者只記得我寫詩,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樹》?!痹凇墩嫠疅o香》一書中,她回憶了《致橡樹》的原型和創(chuàng)作過程。
1975年,福建有位曾經(jīng)在寫作上給予她很大幫助的歸僑老詩人蔡其矯,到鼓浪嶼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時,蔡其矯向她說起這輩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公開談喜歡女孩子是件大膽的事。蔡其矯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很兇悍,他覺得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舒婷說,當時她聽了后很生氣,覺得那是大男子主義思想,男性與女性應(yīng)當是平等的,于是,當天晚上,她就寫了首詩《橡樹》交給蔡其矯,后來發(fā)表時,才改作《致橡樹》。
字詞:
①攀援:同“攀緣”比喻投靠有權(quán)有勢的人往上爬。
]②慰藉:安慰。
③霧靄:霧氣。
④虹霓:同“虹蜺”指彩虹
⑤流嵐:這里指云霧。
練習(xí)題:
1.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組是()
A.跫音春帷窗扉
B.炫耀慰籍泉源
C.癡情威儀相融
D.紅碩霹靂虹霓
2.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或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跫(qióng)音春帷(頭發(fā))窗扉(門)
B.炫(xuàn)耀慰藉(jiè)歸(回家)人
C.威儀(外貌儀表)相融(róng)向(對著)晚
D.紅碩(大)霹靂(lì)虹霓(ní)
3.全是朦朧詩作者的一組是()
A.舒婷顧誠北島梁小斌
B.舒婷顧誠白島鄭愁予
C.海子穆旦顧誠鄭愁予
D.海子北島徐志摩余光中
4.下列論述,不符合鄭愁予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的一項是()
A.“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地現(xiàn)代的?!?BR> B.貫穿著兩種互補的氣質(zhì)神韻,一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一則是曲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
C.把中國的傳統(tǒng)意識和西方現(xiàn)代派的表現(xiàn)技巧結(jié)合得渾然一體,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的中國詩人”。
D.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對國家命運的反思,對社會生活某些方面的審慎思索和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