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周記(三篇)

字號:

周記的關鍵是要真,真事、真情、真想,不要虛構。用力表達你正經(jīng)歷的、正思考的事,對提高你的寫作能力是有幫助的,不要當作負擔,也不要覺得有任何壓力,因為真的,只要排列一下就行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周記(三篇)》,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家鄉(xiāng)的習俗可真多!
    吃粽子,是家鄉(xiāng)習俗缺一不可的。把江米泡上兩三個小時,粽葉也泡上。泡好之后,把粽葉疊成筒形,放上江米,再放點棗和花生,最后用江米堵上,包成四角形,用線系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啦!把粽子煮上四五個小時就可以了,剛煮出來的粽子有棗的香甜,花生的香味,又軟又黏。
    戴五谷線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有五種顏色,俗稱“五行,”有避蛇的作用,一般戴到當年的六月初六。到了那天,人們就把身上的五谷線扔到草叢里,祈禱平安幸福吉祥。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重頭戲,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聚集在龍泉湖畔,山呼海動般的人群,隨著那陣陣鼓聲,看那龍舟利劍飛弦,精彩有趣的賽龍舟表達了家鄉(xiāng)人民的喜悅慶賀心情。
    家鄉(xiāng)的習俗豐富多彩,粽子的香甜、艾的清香、香包的藥香都讓我們終身難忘……
    【篇二】
    端午節(jié)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上虞摘楊梅。
    一路上,看著車窗外面美麗的景色,我很開心。
    我們經(jīng)過了杭州灣大橋。大橋很壯觀,它跨越杭州灣,長約三十多公里。
    第二天上午下雨,我們吃完早飯,就在賓館里玩,下午,雨停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爸爸的同事一家去摘楊梅。我們來到一座小山上,山上長著茂密的楊梅樹,枝頭上掛滿了楊梅。由于剛下過雨,路很滑,我們踩著泥慢慢地來到楊梅樹下,開始采楊梅。爸爸提著籃子,我和媽媽一顆一顆地把楊梅摘下來放到籃子里。楊梅有紅色的、粉色的和青色的。我們要挑紅色的摘,因為紅色的楊梅最甜。
    第三天我們回到了上海?;氐郊?,吃著自己摘的楊梅,覺得很甜。
    【篇三】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jié)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shù)字有關聯(lián)。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jié)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說也說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后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jié)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節(ji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