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學期必修一試題

字號:

現(xiàn)代人總結成功的幾大要素:正確的思想、不懈的行動、偉大的性格、嫻熟的技能、天賜的機會、寶貴的健康??梢?,想取得成功,不僅要吃“苦中苦”,也要相關條件的配合支持,那些光知道吃苦的人,那些吃了不值得吃的苦的人,那些把吃苦當成解決一切問題法寶的人,恐怕只能繼續(xù)在“苦中苦”的怪圈里徘徊。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上學期必修一試題》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xù)關注本站!
    【一】
    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其中1-7題為單選,8-12題為多選)
    1.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這個概念沒有多大意義
    B.只有體積很小的物體才能看作質點
    C.凡輕小的物體,皆可看作質點
    D.如果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屬于無關或次要因素時,即可把物體看作質點
    2.關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質點做直線運動時,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質點做曲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兩個位移相同的質點,它們所通過的路程一定相等
    D.兩個質點通過相同的路程,它們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3.關于時刻和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華山中學早上第四節(jié)課的上課時間是12:05~12:45是時刻
    B.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在北京時間19:00準時開播是時間
    C.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時刻
    D.1min內有60個時刻
    4、下列物理量中屬于矢量的是()
    ①、速度②、加速度③、路程④、位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加速度為零,其速度一定為零
    B.物體的加速度減小,其速度一定減小
    C.物體的加速度越小,其速度變化越小
    D.物體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變化越快
    6.汽車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那么開始剎車后2s與開始剎車后6s汽車通過的位移之比為()
    A.3:4B.3:1C.1:1D.4:3
    7.一個質點運動的v-t圖線如圖1所示,則相對應的s-t圖線如圖2中正確的是()
    8、物體運動的初速度為6m/s,經(jīng)過10s速度的大小變?yōu)?0m/s,則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0.8m/s2B.1.4m/s2C.2.0m/s2D.2.6m/s2
    9、關于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重的物體g值大
    B、同一地點、輕和重的物體的g值一樣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樣大
    D、隨緯度越高,g值越大
    10.質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系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單位制單
    位),則該質點()
    A.第1s內的位移是5mB.前2s內的平均速度是6m/s
    C.該質點一定作勻加速直線運動D.任意1s內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11.物體A的加速度為3m/s2,物體B的加速度為-5m/s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B.物體B的速度變化比A的速度變化快
    C.物體A的速度可能在減小
    D.物體B的速度一定在減小
    12.警車A停在路口,一違章貨車B恰好經(jīng)過A車,A車立即加速追趕,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則0~4s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車的加速度為2.5m/s2B.3s末A車速度為7m/s
    C.在2s末A車追上B車D.在4s末A車追上B車
    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實驗題(每題6分,共12分)
    13.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________(填“低壓交流電或低壓直流電或直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它的工作電壓是________(填“220V”或“6V”).當電源頻率是50赫茲時,它每隔________秒打點.
    14.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其中斜面傾角θ可調,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紙帶上計數(shù)點的間距如圖所示,其中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
    (1)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A.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
    B.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wěn)定后放開小車.
    C.將小車??吭诖螯c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
    D.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讓紙帶穿過限位孔.
    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寫).
    (2)圖紙帶中標出的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T=________s.
    (3)若認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則打計數(shù)點1、3時小車對應的速度分別為:v1=_________m/s,v3=________m/s,(結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4)(2分)據(jù)此可求出小車從1到3計數(shù)點內的加速度為a=____________m/s2。(結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三.計算題(共40分)
    15.(8分)汽車以16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運動,剎車后經(jīng)過3秒鐘速度變?yōu)?0m/s,求:(1)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
    (2)剎車后10秒內的位移;
    16、(10分)有一輛汽車沿筆直公路行駛,第1s內通過5m的距離,第2s內和第3s內各通過20m的距離,第4s內通過15m的距離,第5s內反向通過10m的距離,求:
    (1)這5s內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2)后2s內的平均速度。
    17.(10分)從離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個小球,取g=10m/s2,求小球:
    (1)經(jīng)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
    (2)下落時間為總時間的一半時的位移?
    (3)自開始下落計時,在第1s內的位移、后ls內的位移?
    18.(12分)如圖所示,一物體由底端D點以4m/s的速度沿固定的光滑斜面向上做勻減速運動,途徑A、B兩點.已知物體在A點時的速度是B點時的2倍;由B點再經(jīng)過0.5s物體滑到斜面高點C時恰好速度為零.設sAB=0.75m,求:
    (1)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2)斜面的長度;
    (3)物體由底端D點滑到B點時所需的時間。
    【二】
    第Ⅰ卷(48分)
    一、選擇題(第1—7題為單選題,第8—12題為多選題,每題4分)
    1.如圖所示是汽車中的速度計,某同學在汽車中觀察速度計指針位置的變化.開始時指針指示在如左圖所示的位置,經(jīng)過7s后指針指示在如右圖所示位置,若汽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那么它的加速度約為()
    A.7.1m/s2B.5.7m/s2
    C.1.6m/s2D.2.6m/s2
    2.一個從靜止開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從開始運動起,連續(xù)通過三段位移的時間分別是1s、2s、3s,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這三段位移對應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別是().
    A.1:22:32,1:2:3B.1:23:33,1:22:32C.1:2:3,1:1:1D.1:3:5,1:2:3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速度方向與規(guī)定正方向相反,物體速度一定減小
    B.加速度不為0,物體速度一定增加
    C.加速度不斷減小,速度也一定不斷減小
    D.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4.將一小球以初速度v從地面豎直上拋后,經(jīng)4s小球離地面高度為6m.若要使小球拋出后經(jīng)2s到達相同高度,則初速度v0應(g取10m/s2,不計阻力)()
    A.小于vB.大于vC.等于vD.無法確定
    5.如圖所示,在兩塊相同的豎直木板之間,有質量均為m的4塊相同的磚,用兩個大小均為F的水平力壓木板,使磚靜止不動,則第3塊磚對第4塊磚的摩擦力大小為()
    A.0B.mg
    C.D.2mg
    6.如圖所示,斜面體P放在水平面上,物體Q放在斜面上.Q受一水平作用力F,Q和P都靜止.這時P對Q的靜摩擦力和水平面對P的靜摩擦力分別為、.現(xiàn)使力F變大,系統(tǒng)仍靜止,則
    A.、都變大B.變大,不一定變大
    C.變大,不一定變大D.、都不一定變大
    7.如圖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輪,輕繩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點,另一端繞過定滑輪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靜止.現(xiàn)緩慢地拉繩,在使小球沿球面由A到半球的頂點B的過程中,半球對小球的支持力N和繩對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A.N變大,T變小B.N變小,T變大
    C.N變小,T先變小后變大D.N不變,T變小
    8.下列情況中的速度,屬于瞬時速度的是()
    A.百米賽跑的運動員沖過終點時的速度為9.5m/s
    B.由于堵車,汽車在通過隧道過程中的速度僅為1.2m/s
    C.返回地球的太空艙落到太平洋水面時的速度為8m/s
    D.子彈射穿某一薄板過程中的速度為700m/s
    9.下圖是作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時間圖像,其中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是圖()
    10.如圖所示,a、b、c為三個物塊,M、N為兩個輕質彈簧.R為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繩,它們連接如圖并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有可能N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M處于壓縮狀態(tài)
    B.有可能N處于壓縮狀態(tài)而M處于拉伸狀態(tài)
    C.有可能N處于不伸不縮狀態(tài)而M處于拉伸狀態(tài)
    D.有可能N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M處于不伸不縮狀態(tài)
    11.若兩個共點力F1、F2的合力為F,則有().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何一個分力B.合力F的大小可能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
    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何一個分力D.合力F的大小隨F1、F2間夾角的增大而減小
    12.如圖,物體用兩根繩子懸掛,開始時繩OA水平,現(xiàn)將兩繩同時沿順時針方向轉過90°,且保持兩繩之間的夾角α不變(α>90°),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在旋轉過程中,設繩OA的拉力為T1,繩OB的拉力為T2,則()
    A.T1先減小后增大B.T1先增大后減小C.T2逐漸減小D.先減小后增大
    第Ⅱ卷(52分)
    二、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每空3分,共15分)
    13.(1)利用打點計時器,拉動通過計時器的紙帶可以分析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這一實驗能夠分析的運動可以是()
    A.加速直線運動
    B.速度不斷減小的直線運動
    C.速度方向由負變正,加速度方向恒為正的直線運動
    D.速度方向恒為正,加速度方向由負變正的直線運動
    (2)一打點計時器同定在斜面上某處,一小車拖著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從斜面上滑下,下圖是打出的紙帶的一段.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利用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求出小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小數(shù)點后保留兩位)
    14.“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示.F與F′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甲乙
    15.用金屬制成的線材(如綱絲、鋼筋)受到的拉力會伸長,17世紀英國物理學家胡克發(fā)現(xiàn),金屬絲或金屬桿在彈性限度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這就是的胡克定律.這個發(fā)現(xiàn)為后人對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現(xiàn)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屬桿,長為4m,橫截面積為0.8cm2,由于直接測試有困難,就選用同種材料制成樣品進行測試,通過測試取得數(shù)據(jù)如下:
    (1)根據(jù)測試結果,推導出線材伸長x與材料的長度L、材料的橫截面積S及拉力F的函數(shù)關系為。
    (2)在尋找上述關系中,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三.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16題8分、17題9分、18題10分、19題10分,共37分,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解答過程)
    16.求證: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1)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是一個恒量;
    (2)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不允許用圖象法證明.證明過程中用到的物理量如果用字母表示,必須先行設定)。
    17.在某市區(qū)內,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A向東勻速行駛,一位觀光游客正由南向北從斑馬線上橫過馬路,汽車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游客正在D處向北走)經(jīng)0.7s作出反應,從A點開始緊急剎車,但仍將正步行至B處的游客撞傷,該汽車終在C處停下.為了清晰了解事故現(xiàn)場,現(xiàn)以下圖示之:
    為了判斷汽車司機是否超速行駛,并測出肇事汽車速度vA,警方派一車胎磨損情況與肇事車相當?shù)能嚕▌x車時兩車加速度一樣大),以法定高速度vm=14m/s行駛在同一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車的出事點B急剎車,恰好也在C點停下來.在事故現(xiàn)場測得AB=17.5m、BC=14.0m、BD=2.6m,問:(1)該肇事汽車的初速度vA是多大?
    (2)游客橫過馬路的速度是多大?
    18.如圖所示,質量M=1kg的木塊套在豎直桿上,并用輕繩與質量m=2kg的小球相連。今用跟水平方向成的力F=20N拉著球,帶動木塊一起豎直向下勻速運動,運動中M、m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g=10m/s2,求:
    (1)運動過程中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2)木塊M與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19.如圖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的質量分別為mA=10kg,mB=20kg,A.B之間,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一輕繩一端系住物體A,另一端系于墻上,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今欲用外力將物體B勻速向右拉出,求所加水平力F的大?。=10m/s2,sin37°=0.6,cos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