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800字高中生三篇

字號:


    讀后感是高中寫作一個很重要的點,通過對閱讀的理解,學會在閱讀中總結自己的所認識的一切,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800字高中生三篇,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篇一】
    曾經,有這樣一條溝,又臟又臭,蚊蠅成群;溝附近住的人過著這般生活,住在將要倒塌的房屋里,傳染病在此肆虐,下雨天,臭水攜著大尾巴蛆和一些尸體沖進屋中。
    人們過得生不如死,卻也無可奈何。
    但是,改革開放以后,共產黨沒有先修達官貴人們的住處,而是先挖這條臭水溝,男女老少一心向黨,輪番上陣,終于疏通了新溝,堵上了舊溝。
    從此,人們的生活得到了無可比擬的改善,日子蒸蒸日上。
    不錯,這正是老舍的話劇作品《龍須溝》,它生動再現(xiàn)了中國解放前的黑暗生活以及解放后的幸福生活,令人驚嘆、欣喜。
    現(xiàn)在的生活更是讓人舒心,衣食住行全都不用擔心。
    許多低保戶都得到了黨和zf的關心和幫助,一些黨員主動為他們送米面,捐錢財。
    中華大地沐浴著共產黨神圣的光輝,在黨的陽光下正一天天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富足,更加強盛。
    我很同情那個極為不幸,失足淹死在龍須溝里的小女孩——小妞,她若是有幸能看到當今國泰民安的狀況,一定會感慨萬千。
    激動不已,這些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都離不開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創(chuàng)造,現(xiàn)在的孩子恰是生活在好時代;每天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接受著免費的教育,在寬敞平整的操場上愉快地玩耍。
    我們的住處也在改變,由漏雨的茅草屋,到灰磚的瓦房,再到混凝土的小平房,直至我們現(xiàn)在住的高樓大廈。
    這些情景一定會使解放前的人們羨慕不已——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到了這個新時代,竟然從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
    時代在變遷,物質生活也在逐步改變,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改變。
    但是,黨徽依舊閃耀,黨旗仍然鮮艷,黨員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奉獻。
    不變的只有我們的共產黨!
    父輩人擁戴起的共產黨,用烈士的軀干為我們鋪墊了一條平坦的大路,他指引我們走向幸福、成功,而我們只需要懷揣著一顆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的心,在黨的陽光下健康地長。
    【篇二】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感悟到我們向雷鋒學習,就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老人,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鐘,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標兵;見到老師,問一聲好,你就是一個懂文明,講道德的人;過母親節(jié)時,你送給媽媽一束康乃馨,或為她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獻上一曲動聽的歌等等,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具體表現(xiàn)。
    這一切,不僅讓別人得到了快樂,你自己同樣也享受著快樂的。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還體會到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也值得我學習!無論做什么事都是擠時間鉆研!我以前學習馬馬虎虎,能偷懶的地方就偷懶。
    自從了 解 到雷鋒叔叔為工作、學習都非常認真、刻苦鉆研時,我也暗下決心認真學習,為祖國效力讀好書,做一個有能力、出色的人!把學習看成一種樂趣,為自己的將來而讀書。
    讀《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有這么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做不完的!我們應用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這樣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聽上去很偉大,行動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不難。
    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時、一分鐘,甚至就在那么一秒鐘,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你終將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去爭做做有道德的人吧!
    【篇三】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從智者時代,無數(shù)哲人畢生致力于弄清楚1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萬物初生于水,終將復歸于水。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如是說?!叭f物生于有而歸于無”。
    中國古代國學,將人生劃分為幾個階段,三十而立,從懵懂步入成熟,四十不惑,不惑,極盡人生苦樂,五十知天命,人生聽天由命,死亡的終極將是1個倍為嚴肅的話題。
    他懇切踏實的論調,加上諸佛菩薩的箴言開示,除卻人們對死亡的“大恐懼”,甚至使人們視死為相伴一生的老友。《西藏生死書》在西藏佛教和現(xiàn)代科學2個傳統(tǒng)之間,提供了1個交會點。索甲仁波切在喇嘛大行后看著酥油燈點著的影子,思考著死亡和自己的死,“在我的悲傷當中,慢慢浮現(xiàn)出1種深沉的接受,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實,我就決心把一生奉獻在修行。”或許佛家的修行固非目的,卻是格物致知的1種方式。固然,死亡不是終點,卻使人類在自然的面前跌了跟頭。當他們肆無忌憚地為著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奪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毀滅未來,直到后悔莫及。如同致力挽救亞馬遜雨林的前任巴西環(huán)境部長所說的,我們到底還需要多少類似的警告呢?
    那日去北川,站在老北川廢墟前,看著滔滔的江水,卷起層層浪花,靜默的北川,在浪花中總結生命力?!笆欠裼衼硎馈保瑥奈鞑胤鸾趟钟^點來看,我們可以把整個存在分成4個不斷而息息相關的實體:①生,②臨終和死亡,③死后,④轉世。佛學者在這個空隙之間,提出1個觀點,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的心性,剎那間生死之際顯現(xiàn)無遺。
    或許北川對于過去來說已經成為1個符號,頹敗的符號,這(]符號中,每一處是有故事的,天災毀滅的是自然,作為符號的存在,好似時間的產物。龐貝呢,龐貝的每一處,都流下了歷史的眼淚,頹敗的美麗見證著地球的成長,就像美麗的堰塞湖,形似九寨的山水,三色匯流,錯落有致,符號也涌動出應有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