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二年級說課稿精選【三篇】

字號:

說課就是教師闡述在課堂教學中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的教學研究活動。說課之前一般要事先寫出說課稿。從性質來看,說課具有說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流性等特點。說課主要由說課者、說課內容、說課方法和聽評者四個基本要素組成。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一、作品分析
    《在鐘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樂器出色地模仿各種
    掛鐘、鬧鐘、報時的聲音。內容淺顯生動,使人容易聯想到鐘表店里熱鬧的景象。
    二、設計意圖:
    新課標中關于感受與鑒賞一部分提到: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欣賞教學中要以音樂欣賞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為主。使學生養(yǎng)成聆聽的好習慣,并從中獲得美感。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欣賞課中,啟發(fā)學生展開聯想,模仿樂曲中所出現的各種音響、節(jié)奏,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欣賞課的目的之一。
    為此,我制訂了兩個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感受音樂所描繪的熱鬧情景,體驗樂曲中的不同情緒所表現的不同情境。
    2、通過欣賞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作品作者奧爾特為主線,將它設計為鐘表店的老板,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欣賞來了解奧爾特老板和他的工人們的一天的工作情況。我采用猜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對比法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啟發(fā)法引導學生進行律動創(chuàng)編;通過看各種鐘表的圖片來增長學生的知識、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四、教學程序:
    我設計的活動過程是有序不斷遞進的,從交流—欣賞—理解—創(chuàng)造—發(fā)散,基本活動流程為:
    1、交流:通過猜謎了解學生對鐘表表象的認識。
    2、欣賞:通過欣賞音樂,想象樂曲所表達的內容。
    3、理解:從樂曲中找到生活中聽到的鐘表的聲音進行模仿。
    4、創(chuàng)造:通過欣賞完整的樂曲,創(chuàng)編律動,參與到音樂當中。
    5、發(fā)散:通過出示鐘表圖片,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一)導入
    1、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易與人親近的特點,我選擇以猜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情緒,拉進師生距離。
    2、通過出示題目,使學生展開聯想,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鐘表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
    1、先請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修表),通過音響再次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2、每一件音樂作品都源自于生活。因此在再聽時,引導學生能夠發(fā)現生活中鐘表的聲音,并模仿出來。
    3、課標中提出,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欣賞作品時,能夠感受并描述出音樂中的速度變化和情感的表現,因此,在欣賞完第一樂段時,我讓學生說出樂曲的速度和情緒。
    4、在欣賞第二樂段(休息)時,我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啟發(fā)學生將此樂段旋律與第一樂段的旋律在速度和情緒上進行對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
    5、在欣賞第三樂段(完工)時,我又引導學生找出與第三樂段的相似樂段,還能說出兩樂段的不同之處。使學生感受到工人們在完工后喜悅的心情。
    (三)游戲創(chuàng)編
    通過將作品作者擬為鐘表店老板,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感到置身于作品之中。再通過讓學生扮演各種各樣的小鐘表,從沒修好到修好,體驗情緒,并通過模仿鐘表們的動作,感受情緒,使學生參與到音樂當中。
    (四)拓展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立是為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本作品的欣賞,從側面了解音樂學科以外的知識,同時,以本曲為音樂背景,也沒有脫離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五)小結
    由于本課的主旨是“時間的歌”,因此在本課結束時,以一首《惜時》進行收尾,使學生懂得時間寶貴的道理,同時也起到了學科整合的作用。后讓學生聽著樂曲走出教室,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五、總結
    在本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以“聽”為主,開展不同形式引導學生傾聽音樂、感受音樂、參與音樂。在對作品的講解中,我也盡量少說精說,引導學生自己去欣賞、感受。但在授課中,我也有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對學生的情況掌握的不夠等。希望各位老師對我的授課進行進一步的指導。謝謝!
     【篇二】
    一、領悟課標,把握重點——悟教材
    《時間像小馬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二課,教學課時為一課時。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緒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F大調。歌曲采用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形象地模仿時鐘走動的聲響。旋律多為級進,并采用了模進、節(jié)奏重復等手法,使歌曲流暢上口,情緒歡快、活潑。歌詞簡單明了,寓意深刻。
    通過分析歌曲的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模仿小馬車奔跑的音樂形象,以及旋律的上行和下行特點,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馬車“由遠及近”和“由近及遠”的空間距離,引導學生聽辨和表現聲音的漸強與漸弱,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通過歌曲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懂得時間可貴,教育學生從小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根據教材內容和新課程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的設計如下: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引導學生感受和表現聲音的漸強與漸弱,提高音樂的表現力。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表演歌曲《時間像小馬車》,并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歌詞。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活動,讓學生懂得時間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珍惜時間。
    2、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學唱歌曲,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編歌詞;教學難點則是聽辨和表現聲音的漸強與漸弱,并能在歌曲中表現其音樂效果。
    3、教學教具:節(jié)奏卡片歌譜卡片多媒體教學平臺雙響筒等。
    二、了解對象,因材施教---明學情
    由于學生剛從一年級升入二年級,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還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但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有強烈的表現*,能關注自然界與日常生活中的聲音,了解一些基本的音樂表現要素,能初步感受和表現聲音的漸強、漸弱在音樂情緒中的表現效果。
    三、感知體驗激趣樂學——選教法
    所以我在課堂上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采用flas*的情境設疑,以感受和表現聲音的漸強和漸弱為主線,啟發(fā)誘導學生在游戲感知旋律,理解教材,建立生動直觀的音樂表象。遵循在輕松、愉悅、民主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體驗快樂求知的原則,我采用如下幾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體驗教學法;模仿創(chuàng)編法。
    四、自主學習自悟探究——授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自覺主動的投入到音樂學習情境中才有利他們的藝術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指出教師應該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自學能力的人,要教給學生學的方法,從而達到不依賴老師教的目的。本課學習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學法:
    1、合作表現法:聽辯聲音的漸強與漸弱后,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一步表現聲音的漸強與漸弱。
    2、情景助人法:根據二年級學生參與性強,樂于助人的特點,再學習歌詞部分采用了幫助老師排列正確的歌詞順序環(huán)
    節(jié),達到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相互合作,和熟悉歌詞的目的。
    3、模擬編創(chuàng)法:給歌曲配上律動、為歌曲創(chuàng)編歌詞等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律動表演能力和編創(chuàng)能力。
    4、先扶后放:師引導、扶助學生重點學習第一段歌詞,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二段歌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巧設程序培養(yǎng)能力——說過程
    (一)情境設疑,動畫導入:
    (1)播放歌曲《我心愛的小馬車》,師生隨音樂激情律動。消除陌生感,拉近師生距離。
    (2)動畫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嘉賓,他是誰呢?”變成了一輛時間馬車。【為揭示課題埋下伏筆】(觀看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調動他們主動參與的興趣。)
    (3)師:“請同學們聽聽這兩段節(jié)奏聲音有什么變化?”(師用打擊樂敲擊出漸強、漸弱的聲音效果。了解生活中聲音的“大”“小”在音樂中用“強”“弱”來表示。并引導學生感受聲音是漸漸變化的。)
    (4)師:“你們能想出其他方式來表現漸強、漸弱的聲音變化嗎?”(根據二年級學生好學、好動的特點,引導他們發(fā)揮想象,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表現聲音的漸強與漸弱效果。
    (二)學學唱唱構建新知
    (1)師:“祝賀同學們的表現,時間馬車送來了一個禮物,是什么呢?哦,是歌曲《時間像小馬車》。聽一聽,歌曲旋律中有我們剛才體驗的漸強與漸弱的變化嗎?”(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樂句中的漸強漸弱的變化。)
    (2)師:“他們藏在歌曲的哪里呢?”(我抓住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觀看直觀的旋律演示,模仿上行旋律漸強,下行旋律,激發(fā)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
    首先跟老師演示旋律,模唱旋律,培養(yǎng)學生漸強、漸弱的音樂形象。
    其次學習歌詞,通過引導學生用律動輔助熟悉歌詞,進一步感知漸強、漸弱的音響效果,為學生的歌唱表現做鋪墊。
    (3)師:“你們能自學歌曲第二段歌詞嗎?”通過扶一扶,放一放等手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4)師:“除了齊唱,你們還可用哪些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鞏固歌曲。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表現*和增強自信心)
    (5)師:“這么優(yōu)美的歌聲,要是配上舞蹈,該多好啊?(引導學生用律動形式來表現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發(fā)揮、展現自已的個性。
    (三)合作創(chuàng)編拓展思維
    師:“為什么說時間像小馬車呢”?因為時間一刻也不停留的向前走!“你覺得時間還可以像生活中的是什么”?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創(chuàng)編思維,引導他們聯系自然界與生活中的聲音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編。
    (四)導行明理德育滲透
    (1)師:“是啊,時間是多么的寶貴。真因為如此,古今中外有很多關于惜時的名言和古詩,課前布置的作業(yè)你們收集了嗎?”讓學生介紹自已收集的惜時名言。
    (2)師;“時間馬車還給我們帶來禮物,你們想看看嗎?”(課件出示古詩)原來是一首與時間有關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惜時》
    晉·陶淵明
    盛年不重來,一日無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五)評價總結課堂延伸
    (1)評價:感謝冬冬為我們送來的禮物《時間像小馬車》《惜時》,通過學習,你收獲了什么?(引導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內容)
    (2)總結:希望你們勒住的時間馬車的韁繩,在有限的時間里,好好學習,提升素養(yǎng),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
     【篇三】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蘇少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勞動樂.》中歌曲《小鞋匠》
    2、教材分析:本單元以“勞動樂”為主題,將音樂表現與勞動的快樂貫穿始終。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感受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勞動的愉快。《小鞋匠》是一首活潑風趣的德國兒童歌曲,以敘述的口吻描述了小鞋匠高超的技藝和快樂勞動的情景。本單元選用這首歌曲是為了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不同的勞動角色,通過參與律動、小樂器演奏等音樂活動感受歌曲的特點,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這首歌曲樂句清晰,每一句節(jié)奏又基本相同,以的節(jié)奏貫穿全曲,弱起的節(jié)奏則形成歌曲非常典型的音樂特征。
    3、教學目標:
    (1)聆聽《鞋匠之舞》,感受音樂旋律和情緒的變化,并通過圖譜提示進行律動,體驗小鞋匠歡快活潑的音樂形象。
    (2)在欣賞和學唱的活動中,能初步區(qū)分小樂句和音樂段落,為以后的音樂欣賞奠定基礎。
    (3)能用輕巧、富有彈性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小鞋匠》。
    (4)在創(chuàng)作表演活動中,能夠富有表現力的表現勞動的快樂。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用輕巧、富有彈性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難點:弱起小節(jié)、感知歌曲旋律的特點。
    二、說學法:
    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注意方式、思維方式、學習興趣與高年級學生不同。因此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主動聆聽、聽辨模唱、鼓勵比賽等方式,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發(fā)展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三、說教法
    本課教學我運用了直觀感受法(聽覺感受、視覺感受)、情境教學法、律動參與法、評價鼓勵法等來進行教學。
    四、說過程:
    本節(jié)課我共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舊知導入,激發(fā)興趣
    以一年級學唱的《快樂的小木匠》導入
    2.欣賞樂曲,入情入境
    觀看鞋匠修鞋視頻,并在欣賞《鞋匠之舞》時用根據圖譜隨音樂律動,體驗在音樂中勞動的樂趣。
    3.教唱歌曲,積極表現
    通過各種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樂于用歌聲及律動等在同伴面前表現。
    5.綜合拓展,體驗樂趣
    觀看鞋匠做鞋視頻,聆聽鞋匠的節(jié)奏生活,從而激發(fā)孩子用小樂器模擬勞動時的聲音。
    五、教學反思
    本次授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均能自主學習、樂于學習,達到了預期構想的效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音樂氛圍,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而使他們獲得音樂審美體驗。
    1視覺聽覺體驗,鞋匠是傳統(tǒng)的手工藝人,當今的孩子對他們知之甚少,我通過讓孩子們觀看鞋匠的修鞋與做鞋的視頻,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的,其實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在欣賞環(huán)節(jié)中,我又鼓勵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入情入境,在音樂活動中體驗鞋匠工作的樂趣,促使他們產生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干的手的愿望。
    3在教唱環(huán)節(jié)中,我用輕松互動的氛圍,如用歌曲的中的一段歌詞唱著表揚他們,既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又不知不覺的解決了歌曲中的難點節(jié)奏。我又通過和他們一起唱,同伴接口唱,及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請能力強的小朋友教唱等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及學生認真聆聽同伴,樂于評價的習慣,形成了和諧互動,教師引領,學生主體的課堂。
    4拓展活動中,小樂器的運用,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音樂感、節(jié)奏感方面起到了特別好的效果,在自助探索如何選擇小樂器來表現鞋匠干活時的特殊聲音,并自己創(chuàng)編節(jié)奏的環(huán)節(jié)中又很好的挖掘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還在我的引導下,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比如凳子來模仿聲音,更是激發(fā)學生發(fā)現生活,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