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簡稱自考,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創(chuàng)立,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
【第一篇】
1 下列各項中,能使腎小球有效濾過壓降低的是
A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B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C 腎小囊內靜水壓降低 D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升高
E 腎小囊內膠體滲透壓升高
2 根據(jù)管球反饋學說,當流經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時
A 同一腎單位的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 同一腎單位的腎小球血流量增加
C 腎交感神經興奮 D 近端小管對水和溶質的重吸收增加
E 腎素分泌增加
3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
A 當入球小動脈收縮時升高 B 當出球小動脈舒張時升高
C 比出球小動脈血壓低 D 比體內其他毛細血管血壓高
E 隨機體動脈血壓的升降而升降
4 近髓腎單位的主要功能是
A 重吸收Na+和分泌K+ B 重吸收Na+和分泌H+
C 釋放腎素 D 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 E 濃縮或稀釋尿液
5 給家兔靜脈注射25%葡萄糖10ml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B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C 腎血漿晶體滲透壓增高 D 腎小管液溶質濃度升高
E腎血流量增加
6 正常情況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
A 不隨重吸收物質的不同而不同 B 不受腎小球濾過率的影響
C 隨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而增加 D 隨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而減少
E 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調節(jié)
7 根據(jù)球管平衡現(xiàn)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約為腎小球濾過率的
A 1/2 B 2/3 C 3/4 D 4/5 E 5/6
8 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是指
A 腎小球濾過率和體表面積的比值 B 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C 腎血漿流量和體表面積的比值 D 腎小球濾過率和血流量的比值
E 腎血流量和體表面積的比值
9 與腎小球濾過無關的因素是
A 血漿晶體滲透壓 B 血漿膠體滲透壓 C 腎血流量
D 濾過膜的面積 E 濾過膜的通透性
10 腎小管超濾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 遠曲小管 E 集合管
11 腎血流量的絕大部分供應
A 腎被膜 B 腎皮質層 C 腎外髓部 D 腎內髓部 E腎盂
12 下列有關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Na+為主動或被動重吸收 B Cl-為主動重吸收
C K+為被動重吸收 D HCO3-為主動重吸收
E 水為主動或被動重吸收
13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點是
A 重吸收物質種類少 B 各種物質重吸收量少
C 小管上皮腔面膜兩側電位差大 D 受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jié)
E 小管液與上皮細胞內液保持等滲
【第二篇】
1 下列哪一種情況會使尿Na+排出增加
A 滲透性利尿 B 急性代謝性堿中毒 C 高醛固酮血癥
D 小管液流速降低 E 水利尿
2 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可造成
A 髓質滲透濃度由內向外逐漸升高 B內髓質間質滲透壓梯度
C 外髓質間質滲透壓梯度 D遠曲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滲
E 集合管內尿素稀釋
3 腰骶部脊髓受損時,排尿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
A 尿失禁 B尿頻 C 尿潴留 D多尿 E尿痛
4 皮質腎單位的結構特點之一是
A 分布于內皮質層 B 入球小動脈口徑較出球小動脈口徑粗 C 髓袢很長
D 含腎素顆粒較少 E 腎小球體積較大
5 建立腎內髓部滲透壓梯度的主要溶質是
A 磷酸鹽和NaCl B KCl和尿素 C 尿素和葡萄糖
D NaCl和KCl E 尿素和NaCl
6 腎維持機體水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過對下列哪一項的調節(jié)實現(xiàn)的
A 腎小球的濾過量 B 近端小管對水的重吸收量
C 髓袢降支對水的重吸收量 D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量
E 腎小管的分泌功能
7 正常成年人每天須排出900mmol/L溶質,如果某人尿濃度稀釋功能障礙,尿液滲透濃度為300mmol/L,那么,他每天至少需飲多少水才能防止體液的滲透濃度升高(假設不顯汗喪失水為1.5L/d)
A 1.5L/d B 3.0L/d C 4.5L/d D 6.0L/d E 7.5L/d
8 主要調節(jié)遠曲小管和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內源性物質是
A 醛固酮 B 腎上腺素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緊張素Ⅱ E 糖皮質激素
9 對水容易通透而對Na+不容易通透的腎小管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降支細段 C 髓袢升支細段
D 髓袢升支粗段 E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10 下列哪項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 循環(huán)血量增加 B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C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D 心房納尿肽分泌升高
E 下丘腦調節(jié)肽釋放增多
11 下列哪項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A 大量出汗 B 大量失血 C 大量飲清水
D 疼痛,焦慮和手術應激 E 腦室內注射高滲鹽水
12 尿液最容易通過的腎小管是
A 髓袢降支細段 B 髓袢升支粗段 C 遠曲小管
D 集合管皮質部 E 集合管內髓部
【第三篇】
1 小管液中水的等滲性重吸收發(fā)生于
A 近端小管 B 髓袢降支細段 C髓袢升支細段
D 髓袢升支粗段 E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2 下列哪一種情況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 靜脈注射1L高張NaCL溶液 B 靜脈注射1L等滲尿素溶液
C 靜脈注射1L5%葡萄糖溶液 D 增加細胞外液量
E 升高動脈血壓
3 下列哪一種情況下腎血流量最多
A臥位時 B立位時 C 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 D 劇烈運動時 E 應激時
4 毀損下丘腦視上核和室旁核,將引起
A 尿量增加,尿液高度稀釋 B尿量增加,尿液高度濃縮
C尿量減少,尿液高度稀釋 D 尿量減少,尿液高度濃縮
E尿量不變,尿液高度稀釋
5 在病理情況下,出現(xiàn)尿蛋白的原因是
A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 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
C 血漿蛋白含量增多 D 腎小管重吸收蛋白質減少
E 腎血流量增加
6 酸中毒時遠曲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減少
C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減少 D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增多
E K+-H+交換減少,Na+-H+交換增多
7 堿中毒時遠曲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減少
C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減少 D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增多
E K+-H+交換增多,Na+-H+交換減少
8 切除腎上腺皮質的狗,其
A 血容量增加,尿納增多,血鉀升高
B 血容量減少,尿納增,血鉀升高
C 血容量減少,尿納減少,血鉀降低
D 血容量增加,尿納增多,血鉀降低
E 血容量,尿納,血鉀均不變
9 營養(yǎng)不良患者常出現(xiàn)腎的濃縮功能減弱,這是由于
A 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 B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D 尿素生成減少
E 醛固酮分泌增加
10 動脈血壓在80-180mmHg范圍內變動時,腎血流量可保持相對穩(wěn)定,這是由于下列哪一項調節(jié)的結果
A 球-管平衡 B 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C 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調節(jié)
D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調節(jié) E 自身調節(jié)
11 用于測量腎血漿流量的物質是
A 尿素 B 肌酐 C 菊粉 D 碘銳特 E 酚紅
【第四篇】
1 下列有關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只能從胞體至末梢單向傳導 B 神經纖維中各纖維之間互不干擾
C 只要結構完整就能正常傳導興奮 D 不受內環(huán)境因素變化的影響
E 連續(xù)刺激時,傳導能力很快下降
2 關于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的描述,那一項是正確的
A 神經纖維直徑越大,傳導速度越慢
B 細胞外K+濃度升高可加快傳導速度
C 有髓神經纖維髓鞘越厚,傳導速度越慢
D 溫度在一定范圍內升高可加快傳導速度
E 麻醉不影響神經纖維傳導速度
3 支配骨骼肌的運動神經纖維屬于下列哪一種類別
A Aα類纖維 B Aβ類纖維 C Aγ類纖維 D Aδ類纖維 E C類纖維
4 B類纖維主要是
A 軀體運動傳入纖維 B 皮膚觸壓覺傳入纖維
C 皮膚痛,溫覺傳入纖維 D 自主神經節(jié)前纖維 E 自主神經節(jié)后纖維
5 下列哪一種神經纖維屬于C類纖維
A 骨骼肌運動纖維 B 肌梭的傳入纖維
C 腱器官的傳入纖維 D 自主神經的節(jié)前纖維 E 自主神經的節(jié)后纖維
6 關于神經纖維軸漿運輸?shù)拿枋?,正確的是
A 軸突內的軸漿并非經常在流動 B 順向和逆向軸漿運輸?shù)乃俣认嗟?BR> C 狂犬病病毒可經順向軸漿運輸而擴散 D 與神經的功能性的營養(yǎng)性作用有關
E 與維持神經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無關
7 順向快速軸漿運輸?shù)闹饕\輸
A 具有膜的細胞器 B 遞質合成酶 C 微絲和微管
D 神經營養(yǎng)因子 E 細胞代謝產物
8 神經的營養(yǎng)作用
A 指神經對受支配組織功能活動的影響
B 通過神經末梢釋放遞質或調質而實現(xiàn)
C 依靠經常性釋放神經營養(yǎng)因子而實現(xiàn)
D 能被持續(xù)應用局部麻醉藥所阻斷
E 不易察覺,切斷神經后能明顯表現(xiàn)出來
9 脊髓灰質炎患者發(fā)生肌體肌肉萎縮的主要原因是
A 病毒對患者肌肉的直接侵害 B 患肢肌肉血液供應明顯減少
C 失去支配神經的影響性作用 D 失去高位中樞對脊髓的控制
E 運動神經纖維受損而患肢長期廢用
10 神經營養(yǎng)因子是
A 有神經元胞體合成并由末梢釋放
B 是神經營養(yǎng)性作用的物質代謝
C 可影響受支配組織的內在代謝活動
D 可影響神經膠質細胞的代謝和功能活動
E可影響神經元的生長發(fā)育和功能完整性
11 神經營養(yǎng)因子進入神經末梢的方式是
A 單純擴散 B 易化擴散 C 原發(fā)性主動運輸
D 繼發(fā)性主動運輸 E 受體介導式入胞
12 關于神經膠質細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既有樹突又有軸突 B 與相鄰細胞有突觸聯(lián)系
C 細胞間普遍存在縫隙連接 D 有隨細胞外Na+濃度改變的膜電位
E 有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
13 腦損傷時,膠質細胞可因過度增生而功能減弱,下列哪一項功能減弱與局部癲癇病灶的形成有關
A 營養(yǎng)性作用 B 絕緣作用 C 屏障作用 D 泵K+能力 E支持作用
【第五篇】
1 一傳入纖維進入中樞后,一方面興奮某一中樞神經元,另一方面發(fā)出側枝,通過興奮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抑制另一中樞神經元,這種抑制稱為
A 突觸后抑制 B 交互抑制 C 回返性抑制 D 同步抑制 E 去極化抑制
2 下列關于傳入側枝性抑制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神經元傳入側枝與自身形成負反饋回路
B 傳入纖維的主干與側枝釋放不同的遞質
C 通過交互性突觸而產生交互抑制作用
D 這種抑制僅發(fā)生于脊髓,腦內不存在
E 作用意義是使不同中樞的活動協(xié)調起來
3 某脊髓運動神經元在其興奮后發(fā)出沖動的同時,通過軸突發(fā)出側枝興奮閏紹細胞,轉而抑制其自身和同一中樞的活動,這種抑制稱為
A 突觸前抑制 B 傳入側枝性抑制 C 交互抑制 D 回返性抑制 E 去極化抑制
4 關于脊髓閏紹細胞構成的抑制,正確的是
A 以軸突-軸突式突觸為結構基礎
B 通過串聯(lián)性突觸而起抑制作用
C 閏紹細胞有興奮性和抑制性遞質共存
D 能使支配同一肌肉的許多神經元同時活動
E 能使同一關節(jié)活動的神肌收縮而屈肌舒張
5 突觸前抑制的結構基礎是
A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lián)合
B 軸突-胞體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lián)合
C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lián)合
D 軸突-樹突式突觸和軸突-樹突式突觸的聯(lián)合
E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軸突式突觸的聯(lián)合
6 下列有關突觸前抑制的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以樹突-樹突式突觸為結構基礎 B 多見于運動傳出通路中
C 潛伏期和持續(xù)時間均較長 D 因突觸前膜發(fā)生超極化而產生
E 意義在于使神經元的活動及時中止
7 產生突觸前抑制的機制是
A 突觸前膜K+通道磷酸化而關閉 B 進入突觸前末梢的Ca2+減少
C 突觸前末梢釋放抑制性遞質 D 通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介導
E 突觸后膜產生IPSP
8關于突觸前易化的產生,正確的是
A 結構基礎和突觸前抑制完全不同 B 到達突觸前末梢的動作電位頻率高
C 有多個興奮同時到達突觸前末梢 D 進入突觸前末梢的Ca2+增多
E 突觸后膜有多個EPSP發(fā)生總和
9 下列有關化學性突觸傳遞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 雙向傳布 B 對內環(huán)境變化敏感 C 不衰減性傳遞
D 興奮節(jié)律不變 E 不易疲勞
10 根據(jù)測定,興奮通過一個突觸的時間為
A 0.1-0.2ms B 0.3-0.5ms C 0.7-1.0ms D 1.5-2.5ms E 3.0-5.0ms
11 下列有關非突觸化學傳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僅發(fā)生于中間神經元 B 在單胺類神經纖維中都發(fā)生
C 曲張體僅為遞質儲存部位 D 末梢所有部位均有遞質釋放
E 釋放一次遞質能確保產生一次動作電位
12 下列關于電突觸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結構基礎是離子通道 B 傳遞速度慢,潛伏期長
C 允許所有帶電物質通過 D 一般為單向傳遞 E 可促進神經元的同步活動
13 局部回路神經元是
A 突起很不發(fā)達 B 數(shù)量較少 C 分布局限 D進化程度較低 E 突觸形式多樣
【第一篇】
1 下列各項中,能使腎小球有效濾過壓降低的是
A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B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C 腎小囊內靜水壓降低 D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升高
E 腎小囊內膠體滲透壓升高
2 根據(jù)管球反饋學說,當流經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時
A 同一腎單位的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 同一腎單位的腎小球血流量增加
C 腎交感神經興奮 D 近端小管對水和溶質的重吸收增加
E 腎素分泌增加
3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
A 當入球小動脈收縮時升高 B 當出球小動脈舒張時升高
C 比出球小動脈血壓低 D 比體內其他毛細血管血壓高
E 隨機體動脈血壓的升降而升降
4 近髓腎單位的主要功能是
A 重吸收Na+和分泌K+ B 重吸收Na+和分泌H+
C 釋放腎素 D 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 E 濃縮或稀釋尿液
5 給家兔靜脈注射25%葡萄糖10ml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B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C 腎血漿晶體滲透壓增高 D 腎小管液溶質濃度升高
E腎血流量增加
6 正常情況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
A 不隨重吸收物質的不同而不同 B 不受腎小球濾過率的影響
C 隨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而增加 D 隨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而減少
E 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調節(jié)
7 根據(jù)球管平衡現(xiàn)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約為腎小球濾過率的
A 1/2 B 2/3 C 3/4 D 4/5 E 5/6
8 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是指
A 腎小球濾過率和體表面積的比值 B 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C 腎血漿流量和體表面積的比值 D 腎小球濾過率和血流量的比值
E 腎血流量和體表面積的比值
9 與腎小球濾過無關的因素是
A 血漿晶體滲透壓 B 血漿膠體滲透壓 C 腎血流量
D 濾過膜的面積 E 濾過膜的通透性
10 腎小管超濾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 遠曲小管 E 集合管
11 腎血流量的絕大部分供應
A 腎被膜 B 腎皮質層 C 腎外髓部 D 腎內髓部 E腎盂
12 下列有關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Na+為主動或被動重吸收 B Cl-為主動重吸收
C K+為被動重吸收 D HCO3-為主動重吸收
E 水為主動或被動重吸收
13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點是
A 重吸收物質種類少 B 各種物質重吸收量少
C 小管上皮腔面膜兩側電位差大 D 受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jié)
E 小管液與上皮細胞內液保持等滲
【第二篇】
1 下列哪一種情況會使尿Na+排出增加
A 滲透性利尿 B 急性代謝性堿中毒 C 高醛固酮血癥
D 小管液流速降低 E 水利尿
2 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可造成
A 髓質滲透濃度由內向外逐漸升高 B內髓質間質滲透壓梯度
C 外髓質間質滲透壓梯度 D遠曲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滲
E 集合管內尿素稀釋
3 腰骶部脊髓受損時,排尿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
A 尿失禁 B尿頻 C 尿潴留 D多尿 E尿痛
4 皮質腎單位的結構特點之一是
A 分布于內皮質層 B 入球小動脈口徑較出球小動脈口徑粗 C 髓袢很長
D 含腎素顆粒較少 E 腎小球體積較大
5 建立腎內髓部滲透壓梯度的主要溶質是
A 磷酸鹽和NaCl B KCl和尿素 C 尿素和葡萄糖
D NaCl和KCl E 尿素和NaCl
6 腎維持機體水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過對下列哪一項的調節(jié)實現(xiàn)的
A 腎小球的濾過量 B 近端小管對水的重吸收量
C 髓袢降支對水的重吸收量 D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量
E 腎小管的分泌功能
7 正常成年人每天須排出900mmol/L溶質,如果某人尿濃度稀釋功能障礙,尿液滲透濃度為300mmol/L,那么,他每天至少需飲多少水才能防止體液的滲透濃度升高(假設不顯汗喪失水為1.5L/d)
A 1.5L/d B 3.0L/d C 4.5L/d D 6.0L/d E 7.5L/d
8 主要調節(jié)遠曲小管和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內源性物質是
A 醛固酮 B 腎上腺素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緊張素Ⅱ E 糖皮質激素
9 對水容易通透而對Na+不容易通透的腎小管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降支細段 C 髓袢升支細段
D 髓袢升支粗段 E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10 下列哪項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 循環(huán)血量增加 B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C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D 心房納尿肽分泌升高
E 下丘腦調節(jié)肽釋放增多
11 下列哪項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A 大量出汗 B 大量失血 C 大量飲清水
D 疼痛,焦慮和手術應激 E 腦室內注射高滲鹽水
12 尿液最容易通過的腎小管是
A 髓袢降支細段 B 髓袢升支粗段 C 遠曲小管
D 集合管皮質部 E 集合管內髓部
【第三篇】
1 小管液中水的等滲性重吸收發(fā)生于
A 近端小管 B 髓袢降支細段 C髓袢升支細段
D 髓袢升支粗段 E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2 下列哪一種情況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 靜脈注射1L高張NaCL溶液 B 靜脈注射1L等滲尿素溶液
C 靜脈注射1L5%葡萄糖溶液 D 增加細胞外液量
E 升高動脈血壓
3 下列哪一種情況下腎血流量最多
A臥位時 B立位時 C 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 D 劇烈運動時 E 應激時
4 毀損下丘腦視上核和室旁核,將引起
A 尿量增加,尿液高度稀釋 B尿量增加,尿液高度濃縮
C尿量減少,尿液高度稀釋 D 尿量減少,尿液高度濃縮
E尿量不變,尿液高度稀釋
5 在病理情況下,出現(xiàn)尿蛋白的原因是
A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 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
C 血漿蛋白含量增多 D 腎小管重吸收蛋白質減少
E 腎血流量增加
6 酸中毒時遠曲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減少
C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減少 D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增多
E K+-H+交換減少,Na+-H+交換增多
7 堿中毒時遠曲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減少
C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減少 D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增多
E K+-H+交換增多,Na+-H+交換減少
8 切除腎上腺皮質的狗,其
A 血容量增加,尿納增多,血鉀升高
B 血容量減少,尿納增,血鉀升高
C 血容量減少,尿納減少,血鉀降低
D 血容量增加,尿納增多,血鉀降低
E 血容量,尿納,血鉀均不變
9 營養(yǎng)不良患者常出現(xiàn)腎的濃縮功能減弱,這是由于
A 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 B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D 尿素生成減少
E 醛固酮分泌增加
10 動脈血壓在80-180mmHg范圍內變動時,腎血流量可保持相對穩(wěn)定,這是由于下列哪一項調節(jié)的結果
A 球-管平衡 B 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C 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調節(jié)
D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調節(jié) E 自身調節(jié)
11 用于測量腎血漿流量的物質是
A 尿素 B 肌酐 C 菊粉 D 碘銳特 E 酚紅
【第四篇】
1 下列有關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只能從胞體至末梢單向傳導 B 神經纖維中各纖維之間互不干擾
C 只要結構完整就能正常傳導興奮 D 不受內環(huán)境因素變化的影響
E 連續(xù)刺激時,傳導能力很快下降
2 關于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的描述,那一項是正確的
A 神經纖維直徑越大,傳導速度越慢
B 細胞外K+濃度升高可加快傳導速度
C 有髓神經纖維髓鞘越厚,傳導速度越慢
D 溫度在一定范圍內升高可加快傳導速度
E 麻醉不影響神經纖維傳導速度
3 支配骨骼肌的運動神經纖維屬于下列哪一種類別
A Aα類纖維 B Aβ類纖維 C Aγ類纖維 D Aδ類纖維 E C類纖維
4 B類纖維主要是
A 軀體運動傳入纖維 B 皮膚觸壓覺傳入纖維
C 皮膚痛,溫覺傳入纖維 D 自主神經節(jié)前纖維 E 自主神經節(jié)后纖維
5 下列哪一種神經纖維屬于C類纖維
A 骨骼肌運動纖維 B 肌梭的傳入纖維
C 腱器官的傳入纖維 D 自主神經的節(jié)前纖維 E 自主神經的節(jié)后纖維
6 關于神經纖維軸漿運輸?shù)拿枋?,正確的是
A 軸突內的軸漿并非經常在流動 B 順向和逆向軸漿運輸?shù)乃俣认嗟?BR> C 狂犬病病毒可經順向軸漿運輸而擴散 D 與神經的功能性的營養(yǎng)性作用有關
E 與維持神經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無關
7 順向快速軸漿運輸?shù)闹饕\輸
A 具有膜的細胞器 B 遞質合成酶 C 微絲和微管
D 神經營養(yǎng)因子 E 細胞代謝產物
8 神經的營養(yǎng)作用
A 指神經對受支配組織功能活動的影響
B 通過神經末梢釋放遞質或調質而實現(xiàn)
C 依靠經常性釋放神經營養(yǎng)因子而實現(xiàn)
D 能被持續(xù)應用局部麻醉藥所阻斷
E 不易察覺,切斷神經后能明顯表現(xiàn)出來
9 脊髓灰質炎患者發(fā)生肌體肌肉萎縮的主要原因是
A 病毒對患者肌肉的直接侵害 B 患肢肌肉血液供應明顯減少
C 失去支配神經的影響性作用 D 失去高位中樞對脊髓的控制
E 運動神經纖維受損而患肢長期廢用
10 神經營養(yǎng)因子是
A 有神經元胞體合成并由末梢釋放
B 是神經營養(yǎng)性作用的物質代謝
C 可影響受支配組織的內在代謝活動
D 可影響神經膠質細胞的代謝和功能活動
E可影響神經元的生長發(fā)育和功能完整性
11 神經營養(yǎng)因子進入神經末梢的方式是
A 單純擴散 B 易化擴散 C 原發(fā)性主動運輸
D 繼發(fā)性主動運輸 E 受體介導式入胞
12 關于神經膠質細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既有樹突又有軸突 B 與相鄰細胞有突觸聯(lián)系
C 細胞間普遍存在縫隙連接 D 有隨細胞外Na+濃度改變的膜電位
E 有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
13 腦損傷時,膠質細胞可因過度增生而功能減弱,下列哪一項功能減弱與局部癲癇病灶的形成有關
A 營養(yǎng)性作用 B 絕緣作用 C 屏障作用 D 泵K+能力 E支持作用
【第五篇】
1 一傳入纖維進入中樞后,一方面興奮某一中樞神經元,另一方面發(fā)出側枝,通過興奮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抑制另一中樞神經元,這種抑制稱為
A 突觸后抑制 B 交互抑制 C 回返性抑制 D 同步抑制 E 去極化抑制
2 下列關于傳入側枝性抑制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神經元傳入側枝與自身形成負反饋回路
B 傳入纖維的主干與側枝釋放不同的遞質
C 通過交互性突觸而產生交互抑制作用
D 這種抑制僅發(fā)生于脊髓,腦內不存在
E 作用意義是使不同中樞的活動協(xié)調起來
3 某脊髓運動神經元在其興奮后發(fā)出沖動的同時,通過軸突發(fā)出側枝興奮閏紹細胞,轉而抑制其自身和同一中樞的活動,這種抑制稱為
A 突觸前抑制 B 傳入側枝性抑制 C 交互抑制 D 回返性抑制 E 去極化抑制
4 關于脊髓閏紹細胞構成的抑制,正確的是
A 以軸突-軸突式突觸為結構基礎
B 通過串聯(lián)性突觸而起抑制作用
C 閏紹細胞有興奮性和抑制性遞質共存
D 能使支配同一肌肉的許多神經元同時活動
E 能使同一關節(jié)活動的神肌收縮而屈肌舒張
5 突觸前抑制的結構基礎是
A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lián)合
B 軸突-胞體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lián)合
C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lián)合
D 軸突-樹突式突觸和軸突-樹突式突觸的聯(lián)合
E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軸突式突觸的聯(lián)合
6 下列有關突觸前抑制的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以樹突-樹突式突觸為結構基礎 B 多見于運動傳出通路中
C 潛伏期和持續(xù)時間均較長 D 因突觸前膜發(fā)生超極化而產生
E 意義在于使神經元的活動及時中止
7 產生突觸前抑制的機制是
A 突觸前膜K+通道磷酸化而關閉 B 進入突觸前末梢的Ca2+減少
C 突觸前末梢釋放抑制性遞質 D 通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介導
E 突觸后膜產生IPSP
8關于突觸前易化的產生,正確的是
A 結構基礎和突觸前抑制完全不同 B 到達突觸前末梢的動作電位頻率高
C 有多個興奮同時到達突觸前末梢 D 進入突觸前末梢的Ca2+增多
E 突觸后膜有多個EPSP發(fā)生總和
9 下列有關化學性突觸傳遞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 雙向傳布 B 對內環(huán)境變化敏感 C 不衰減性傳遞
D 興奮節(jié)律不變 E 不易疲勞
10 根據(jù)測定,興奮通過一個突觸的時間為
A 0.1-0.2ms B 0.3-0.5ms C 0.7-1.0ms D 1.5-2.5ms E 3.0-5.0ms
11 下列有關非突觸化學傳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僅發(fā)生于中間神經元 B 在單胺類神經纖維中都發(fā)生
C 曲張體僅為遞質儲存部位 D 末梢所有部位均有遞質釋放
E 釋放一次遞質能確保產生一次動作電位
12 下列關于電突觸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結構基礎是離子通道 B 傳遞速度慢,潛伏期長
C 允許所有帶電物質通過 D 一般為單向傳遞 E 可促進神經元的同步活動
13 局部回路神經元是
A 突起很不發(fā)達 B 數(shù)量較少 C 分布局限 D進化程度較低 E 突觸形式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