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平衡的練習

字號:

在化學的學習初中,化學的反應速率和平衡都是學習的重點,下面將為大家?guī)磉@方面的知識點的練習題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對處于化學平衡的體系,從化學平衡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速率變化時,化學平衡一定發(fā)生移動
    B.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時,化學反應速率一定變化
    C.正反應進行的程度大,正反應速率一定大
    D.只有催化劑存在下,才會發(fā)生化學反應速率變化,而化學平衡不移動的情況
    解析:選B?;瘜W平衡移動的過程就是由v(正)=v(逆)變?yōu)関(正)≠v(逆),再轉(zhuǎn)化為v′(正)=v′(逆)的過程,故B正確。使用催化劑時,反應速率改變,平衡并不移動,故A錯誤;對于類似H2(g)+I2(g)2HI(g)的反應,其他條件不變,改變壓強時,反應速率變化,平衡不移動,D錯。反應進行的程度大,正反應速率不一定大,C錯。
    2.(2009年高考廣東卷)已知汽車尾氣無害化處理反應為2NO(g)+2CO(g)N2(g)+2CO2(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可使該反應的逆反應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劑可有效提高正反應速率
    C.反應達到平衡后,NO的反應速率保持恒定
    D.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CO和CO2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時,反應達到平衡
    解析:選A。升高溫度、v正、v逆都增大,只是增大的程度不同,A錯。使用催化劑可以同等程度地增大v正和v逆,B對。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v正=v逆≠0,C、D正確。
    3.(2009年高考寧夏卷)硫代硫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組實驗中最先出現(xiàn)渾濁的是()
    實驗反應溫度/℃Na2S2O3溶液稀硫酸H2O
    V/mLc/(mol•L-1)V/mLc/(mol•L-1)V/mL
    A2550.1100.15
    B2550.250.210
    C3550.1100.15
    D3550.250.210
    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眾多,本題從濃度和溫度兩個因素考查,根據(jù)濃度越大,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可以推知D組實驗中最先出現(xiàn)渾濁。
    4.(2010年河北石家莊市高中畢業(yè)班教學質(zhì)量檢測)某溫度下,體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可逆反應:X(g)+Y(g)Z(g)+W(s)ΔH>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應速率增大
    B.當容器中氣體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
    C.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應的ΔH增大
    解析:選B。本題綜合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因素。固體或純液體濃度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都沒有影響,A項錯誤;由于該反應為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反應,所以當壓強不變時,表明氣體物質(zhì)的量不變,反應已達平衡;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項錯誤;反應熱是物質(zhì)間完全反應時的數(shù)值,與平衡移動無關。
    5.(2009年高考天津卷)人體血液內(nèi)的血紅蛋白(Hb)易與O2結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輸氧能力。CO吸入肺中發(fā)生反應:CO+HbO2O2+HbCO,37℃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20。HbCO的濃度達到HbO2濃度的0.02倍,會使人智力受損。據(jù)此,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A.CO與HbO2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cO2•cHbCOcCO•cHbO2
    B.人體吸入的CO越多,與血紅蛋白結合的O2越少
    C.當吸入的CO與O2濃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時,人的智力才會受損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壓氧倉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動
    解析:選C。本題利用一氧化碳中毒為知識背景既考查化學平衡的移動以及平衡常數(shù),又考查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A項是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正確;B項根據(jù)所給的平衡,增加一氧化碳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正確;C項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等于220,帶入數(shù)值計算,可知C錯;D項正確。
    6.合成氨反應為N2(g)+3H2(g)2NH3(g),今有A、B、C、D四個容器,每個容器中有兩種操作,兩種操作分別達到平衡后,操作1中N2和操作2中NH3轉(zhuǎn)化率之和一定不為1的是(起始體積相等)()
    A.恒溫恒容:操作1:加1molN2+3molH2,
    操作2:加2molNH3
    B.恒溫恒壓:操作1:加1molN2+3molH2,
    操作2:加2molNH3
    C.恒溫恒容:操作1:加1molN2+3molH2,
    操作2:加3molNH3
    D.恒溫恒壓:操作1:加1molN2+3molH2,
    操作2:加3molNH3
    解析:選C。從正、逆兩個方向分別建立等效平衡,則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與生成物的轉(zhuǎn)化率之和為1。
    7.(2009年高考全國卷Ⅰ)下圖表示反應X(g)4Y(g)+Z(g);ΔH<0,在某溫度時X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下列有關該反應的描述正確的是()
    A.第6min后,反應就終止了
    B.X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85%
    C.若升高溫度,X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將大于85%
    D.若降低溫度,v正和v逆將以同樣倍數(shù)減少
    解析:選B。6min時反應達平衡,但未停止,故A項錯誤;X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變化量為1mol•L-1-0.15mol•L-1=0.85mol•L-1,轉(zhuǎn)化率為(0.85/1)×100%=85%,B項正確。ΔH<0,反應放熱,故升高溫度,平衡將逆向移動,則X的轉(zhuǎn)化率減小,C項錯誤;降溫,正、逆反應速率同時減小,但是降溫平衡正向移動,故v正>v逆,即逆反應減小的倍數(shù)大,D項錯誤。
    8.T℃時,在容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的變化如下圖a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分別為T1和T2時,B的體積百分含量與時間的關系如下圖b所示,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A的轉(zhuǎn)化率增大
    B.T℃時,若在該容器中有0.4mol•L-1的A、0.4mol•L-1的B和0.2mol•L-1的C反應,達到平衡后,C的濃度仍為0.4mol•L-1
    C.在(t1+10)min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在(t1+10)min時,保持壓強不變,通入稀有氣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解析:選B。分析a圖得反應式為A(g)+3B(g)2C(g),且知當A、B的起始濃度分別為0.5mol•L-1、0.7mol•L-1時,C的平衡濃度為0.4mol•L-1。將B項中投料時的C物質(zhì)“回歸”成反應物,得A、B的起始濃度也分別為0.5mol•L-1、0.7mol•L-1,與原平衡等效,B項正確。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正向)移動,C項錯誤。若保持壓強不變再通入稀有氣體,相當于對原平衡體系減壓,平衡應向逆反應方向移動,D項錯誤。分析b圖知,T1>T2,升高溫度,B的含量增加,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A的轉(zhuǎn)化率減小,A項錯誤。
    9.(2009年高考山東卷)2SO2(g)+O2(g)V2O5△2SO3(g)是制備硫酸的重要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催化劑V2O5不改變該反應的逆反應速率
    B.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反應速率一定增大
    C.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將縮短反應達到平衡的時間
    D.在t1、t2時刻,SO3(g)的濃度分別是c1、c2,則時間間隔t1~t2內(nèi),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為v=c2-c1t2-t1
    解析:選D。本題考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催化劑V2O5使該反應的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A不對;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反應速率不一定增大,如在恒容條件下通入稀有氣體,則由于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變,則反應速率不變,故B錯;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小,將延長反應達到平衡的時間,故C不對。
    10.(2009年高考重慶卷)各可逆反應達平衡后,改變反應條件,其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解析:選D。A中加入CH3COONa(s),溶液中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動,c(H+)減小,pH增大,A錯。B中反應實質(zhì)為Fe3++3SCN-Fe(SCN)3,改變KCl的濃度對平衡幾乎無影響,B錯。C中是恒溫恒壓,通入Ar會導致體積增大使反應物濃度變小,平衡逆向移動,H2的轉(zhuǎn)化率減小,C錯。D中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動,CH3OCH3的轉(zhuǎn)化率變大,D對。
    11.(2009年高考寧夏卷)在一定溫度下,反應12H2(g)+12X2(g)HX(g)的平衡常數(shù)為10。若將1.0mol的HX(g)通入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在該溫度時HX(g)的分解率接近于()
    A.5%B.17%
    C.25%D.33%
    解析:選B。12H2(g)+12X2(g)HX(g)的平衡常數(shù)K1為10,那么HX(g)12H2(g)+12X2(g)的平衡常數(shù)K2為110,設分解的HX(g)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xmol•L-1,得:
    HX(g)12H2(g)+12X2(g)
    c始1.000
    c反應xx2x2
    c平1.0-xx2x2
    K2=12x1212x121.0-x=12x1.0-x=110,解得x=0.17,所以,該溫度時HX(g)的分解率接近于17%。
    12.(2010年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第二學期期中練習)在373K時,把0.5molN2O4通入體積為5L的真空密閉容器中,立即出現(xiàn)紅棕色。反應進行到2s時,NO2的濃度為0.02mol•L-1。在60s時,體系已達平衡,此時容器內(nèi)壓強為開始時的1.6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前2s,以N2O4的濃度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1mol•L-1•s-1
    B.在2s時體系內(nèi)的壓強為開始時的1.1倍
    C.在平衡時體系內(nèi)含N2O40.25mol
    D.平衡時,如果壓縮容器體積,則可提高N2O4的轉(zhuǎn)化率
    解析:選B。c始(N2O4)=0.5mol5L=0.1mol•L-1,因N2O42NO2,所以在反應進行到2s時,v(N2O4)=12v(NO2)=0.02mol•L-12s×2=0.005mol•L-1•s-1,A項不正確;n(NO2)=0.02mol•L-1×5L=0.1mol,反應后n(總)=0.5mol+0.1mol×12=0.55mol,故B項正確;設到達平衡時,反應的N2O4物質(zhì)的量為x,由
    N2O42NO2
    n始:0.5mol0
    n平:0.5mol-x2x
    則0.5mol+x0.5mol=1.6,所以x=0.3mol,C項不正確;壓縮容積,壓強增大,平衡向N2O4方向移動,故N2O4的轉(zhuǎn)化率降低,D項不正確。
    13.(2010年吉林省高考復習質(zhì)量檢測)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反應為________反應(選填“吸熱”、“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________(用序號填空)。
    ①容器中壓強不變
    ②混合氣體中c(CO)不變
    ③v正(H2)=v逆(H2O)
    ④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________。
    解析:(2)K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說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3)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濃度保持不變是平衡狀態(tài),而容器中壓強不變,及兩物質(zhì)濃度相等都不能判斷是否為平衡狀態(tài),②③項可作為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4)由于c(CO2)•c(H2)=c(CO)•c(H2O),cCO•cH2OcCO2•cH2=1,查表知反應溫度為830℃。
    答案:(1)cCO•cH2OcCO2•cH2(2)吸熱(3)②③
    (4)830℃
    14.(2010年淄博實驗中學檢測)在一個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向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3C(g)+D(s),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1.2mol•L-1。
    (1)若使容器溫度升高,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減小,則正反應為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若維持容器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質(zhì),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仍為1.2mol•L-1的是______(用序號填空)。
    ①4molA+2molB
    ②3molC+1molD+1molB
    ③3molC+2molD
    ④1.6molA+0.8molB+0.6molC
    (3)某溫度下,向容器中加入3molC和0.8molD,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仍為1.2mol•L-1,則容器的容積V應大于________L,小于________L。
    解析:(1)因D物質(zhì)為固態(tài),反應前后n(氣)不變,又M=m氣n氣,正反應方向m(氣)減小,引起平均摩爾質(zhì)量M減小,升溫平衡向吸熱反應的方向移動,故正反應方向為吸熱反應。
    (2)按①投料,C的平衡濃度為2.4mol•L-1;按②投料,相當于在原平衡體系中再加入B,C平衡濃度大于1.2mol•L-1;按③投料,相當于在原平衡體系中再加入D物質(zhì),但因D為固體,增加其量對平衡移動無影響,故C的平衡濃度仍為1.2mol•L-1;④投料中若再同時投入0.2molD,平衡后C的濃度可仍為1.2mol•L-1,故現(xiàn)條件下無法確定。
    (3)設容器體積為V,若加入的3molC和0.8molD不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則c(C)=3molV=1.2mol•L-1,則V=2.5L;若0.8molD完全轉(zhuǎn)化(向逆反應方向),則c(C)=3mol-2.4molV=1.2mol•L-1,則V=0.5L,故容器體積的取值范圍為0.5L
    答案:(1)吸熱(2)③(3)0.52.5
    15.合成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氫氣,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潔燃料。從天然氣獲得合成氣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①CH4(g)+H2O(g)CO(g)+3H2(g)
    ΔH1=+206.1kJ•mol-1
    ②CH4(g)+CO2(g)2CO(g)+2H2(g)
    ΔH2=+247.3kJ•mol-1
    ③CO(g)+H2O(g)CO2(g)+H2(g)ΔH3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①,測得CH4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反應進行的前5min內(nèi),v(H2)=________;10min時,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
    (2)如圖2所示,在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兩容器初始容積相等。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②,并維持反應過程中溫度不變,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轉(zhuǎn)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3所示,請在圖3中畫出乙容器中CH4的轉(zhuǎn)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3)反應③中ΔH3=________。800℃時,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0,某時刻測得該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見下表:
    COH2OCO2H2
    0.5mol8.5mol2.0mol2.0mol
    此時反應③中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式是________(填代號)。
    a.v正>v逆b.v正
    c.v正=v逆d.無法判斷
    解析:(1)根據(jù)圖象先計算出前5min內(nèi)CH4的平均反應速率:v(CH4)=0.5mol•L-15min=0.1mol•L-1•min-1,可知v(H2)=0.3mol•L-1•min-1。10min時改變的條件不可能為增大容器體積,否則改變條件的瞬間CH4的濃度會減少。改變的條件可能為升溫或充入水蒸氣。
    (2)甲容器反應開始后壓強增大,乙容器壓強不變、體積增大,可看成是由甲容器減壓得到,乙容器的反應速率慢、CH4的轉(zhuǎn)化率大。畫圖時注意三點:一是拐點即平衡點,二是CH4的轉(zhuǎn)化率,三是斜率。(3)將反應①減去反應②即可得反應③,故ΔH3=ΔH1-ΔH2。根據(jù)濃度商Q=cCO2•cH2cCO•cH2O=2.0×2.00.5×8.5=44.25v逆,則a正確。
    答案:(1)0.3mol•L-1•min-1升高溫度(或充入水蒸氣)
    (2)
    (3)-41.2kJ•mol-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