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孫權勸學》

字號:

課件,即課文教學時的開場白,教師一走上講臺,就用一篇課件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課件的設計,往往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文體類型、作家風格、作品的內容和具體寫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而靈活運用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孫權勸學》,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孫權勸學》它選自《資治通鑒》,同學們先看一下《資治通鑒》的相關知識。關于司馬光,同學們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課文
    1.學習文言文*重要的是朗讀。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讀出感情。下面老師讀一下,同學們要聽準字音、停頓。
    2.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看看這幾個字怎么讀。
    3同學們,該你們來朗讀了!千萬要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把握好節(jié)奏。
    4.好,下面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才能啊?
    5.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孫權(182-252)即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孫策死后,他18歲便繼承了孫氏政權,據守江東。208年與劉備聯(lián)合,大敗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戰(zhàn)役,吳軍大敗蜀漢軍隊。229年稱帝于武昌,后遷都建鄴。230年派將軍衛(wèi)溫到達夷州(臺灣),加強了與夷州的聯(lián)系。
    呂蒙(178-219),字子命,三國時吳國名將。安徽阜南人,少依孫策部將鄧當。鄧當死代領其軍。后從孫權攻占各地。曾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長進甚快。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占領荊洲。不久病故。
    魯肅(172-217),三國時吳國名將、政治家。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出身士族,為孫權所敬重。主張聯(lián)劉抗曹,助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領其軍,繼續(xù)與劉備維持和好關系
    6.理清了人物關系,下面我們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書下 注釋,來疏通課文,有問題盡量在小組內解決,若組內有疑難,則提出來全班解決。
    有哪個詞哪句話不理解,提出來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還有兩個成語出自本課,看大屏幕;吳下阿蒙: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希望同學們能把它們積累下來,并熟練運用。刮目相待(刮
    三、研讀賞析
    理解課文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進行,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再讀一遍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這幾個問題。
    1、孫權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2、呂蒙讀書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3、在塑造三個人物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好,現(xiàn)在我們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1.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xiàn)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不可推辭.孫權勸學可謂善勸.
    2.文武雙全,有勇又有謀.
    3.運用了對話的描寫方法
    本文*大的亮點就是對話描寫,我們再仔細揣摩一下:
    1.找出孫權勸學“勸”的內容,并揣摩他說話時的語氣
    (1)“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理?(此處板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tài)?
    “邪”表反問語氣??梢妼O權對呂蒙不聽勸告的不悅,有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边@樣說有什么作用?現(xiàn)身說法,言辭懇切
    2.接下來還有一個人物出場,那就是魯肅,請二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心理?說明了什么?十分驚訝。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的驚人變化。
    (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自得、自豪。
    3.我們剛才對人物的語言進行了揣摩,下面請同學們在此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我相信,這,同學們一定會讀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這樣幾個問題:
    1、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2、呂蒙由不愿學,到學,再到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3、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確: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后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讀書學習能使人聰明,更有力量。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成為全面的人。
    勸人要講究策略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要愛才但不能忌才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能說明本文的故事);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五、背誦課文
    同學們對課文把握的不錯?,F(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背背課文,看誰背得又快又準1
    六、課堂練習
    請看大屏幕,誰能回答這些問題?
    七、總結
    同學們掌握的真不錯。我們來小結一下。
    八、布置作業(yè)
    古今中外有許多勸人讀書的名言、格言,請搜集這些名言。
    
篇二

    一、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對話描寫。
    2.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研討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學習刻苦治學的態(tài)度,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重視學習,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二、學習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的意思。
    (2)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研討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法學法設計:
    1.朗讀法。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再現(xiàn)人物形象。
    3.討論法。研討“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的比學趕超意識。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傷仲永》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板書題目)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蓞蚊捎袀€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伤麉蚊捎袀€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后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奪回荊州,終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守荊州的關羽率主力攻樊城,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一面命一個人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這個人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然后出其不意急襲荊州.關羽率軍回救荊州失敗,走麥城,中埋伏被俘殺。這就是歷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計。這個奪荊州擒關羽厲害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呂蒙。(《三國演義》第75回“關云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呂蒙,字子明三國吳國名將,初不習文,怎么會變得這么厲害呢?今天要學的《孫權勸學》會告訴我們這個原因的。)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文中故事發(fā)生時間大約是漢獻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這一年吳國大將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時的孫權可以說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呂蒙,所以對他真誠地提出了學習的要求,寄予了厚望。)
    (二)、初讀熟讀課文
    1.范讀。教師范讀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1)理解下列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shù)?,當權辭:推辭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見往事:了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并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xiàn)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F(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么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三)、精讀疏通文意(競賽法)
    翻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jié):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四)、研讀賞析文章
    1、分析語言(分組表演閱讀)
    ①“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xiàn)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睉撛鯓颖磉_?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總結: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說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后現(xiàn)身說法,讀書的益處,表現(xiàn)出他的善勸。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2、人物形象(研討法)
    孫權:善權,從自身出發(fā)。呂蒙:善學,虛心。魯肅:尊重有學識的
    3、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五)、積累詞句。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2.但當涉獵()3.見往事耳()4.即更刮目相待()
    (二)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2.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六、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