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論是與教育理論、教育史論并列的教育科學三大部分組成之一。教育理論要回答教育是什么,為什么?教育史論要回答教育做了什么,還能做什么?教育評論則要回答教育做得怎么樣,應該怎樣做?快和來了解教育評論家的社會責任吧!
一、教育評論家要關注教育現實問題
教育評論家關注教育現實,既要貼近教育現實,又要站在更高視點上,用一種有別于他人的精神姿態(tài)和批判眼光關注教育現實。教育評論必須要有現實性,觸及當下重大的教育問題。教育評論家如果沒有對教育現實甚至于現象的切膚體會和認知,不管教育評論話語玩得如何圓熟,仍屬沒有生命力的評論。擁有厚實的教育體察又有真知灼見的教育評論家,只有置身于教育現實,才能站在高處指點教育迷津。同時,教育評論家對教育文化的評論,也只有在教育現實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評論家,就應不斷地強化自我與教育現實的聯系,以良知和感知,捕捉教育潮汛,把握教育脈搏,站在教育發(fā)展前沿,發(fā)揮引領教育文化生產、鑒賞、享用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教育評論總是開展得不好,且存在著隨意、功利、庸俗、空泛諸多弊端。為此,我國教育界應當樹立起一種正確對待教育評論的態(tài)度,把教育評論看作是促進教育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另外,教育評論家應該明辨是非正誤,追尋新的思想溝壑,要樹教育評論正氣。具體講,目前,我國教育評論必須解決好如下十大問題:教育的政治性與學術性辯證統(tǒng)一問題;“雙百方針”的貫徹問題;正確對待批評問題;教育評論家隊伍建設問題;認真履行教育評論的社會職能問題;教育評論家加強學習的問題;倡導求真的學風問題;提倡科學態(tài)度、弘揚科學精神問題;講究評論方法、注重評論實效問題;教育評論獨立品格的形成問題。
教育評論從本質上說是根據社會和人的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對教育文化進行鑒別、評說產生社會輿論作用,從而使教育在社會文明和人自身發(fā)展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教育評論的主要作用是:第一,評介作用。教育文化只有通過教育評論的推薦、傳播、宣傳、評介,才能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所知曉、所接受、所利用,使優(yōu)良的教育文化充分發(fā)揮其在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用。第二,升華作用。教育評論之所以能對教育予以引導,就在于它對紛繁的教育文化不僅有所鑒別、有所推薦、有所贊賞、有所批評,做到“評理若衡,照辭如鏡”,而且對其思想內涵有所發(fā)揮、有所提高,做到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言人之所未言。第三,推動作用。它一方面積極肯定和推薦好的有利于教育發(fā)展的教育文化,另一方面又不留情面地揭露和批評不良的教育文化,推動教育的更優(yōu)發(fā)展。當然,強調教育評論的作用,并不是說教育評論是萬能的,這又涉及到教育評論的公正、客觀問題。我們強調教育評論的公正、客觀,不是在強調一定要以否定來評判教育文化,捧殺與棒殺都不應當是教育評論的正確功用。只有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幫助大眾正確認識和利用教育文化來推動教育和社會的發(fā)展。要使教育評論客觀、公正,就需要教育評論家不僅有正確的公允的判斷力,更要有堅持這個判斷的勇氣。因此,當務之急是呼吁開展教育評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倡學術爭鳴,反對一言堂,改變只能聽到一種聲音的狀態(tài)。教育評論家要以追求真理為已任,站在教育發(fā)展的高度,對教育文化進行恰如其分的評論,堅定不移地關注教育現實問題,依照有利于教育發(fā)展的原則,探求教育真理和實現教育價值,推動教育健康發(fā)展。
二、教育評論家要加強專業(yè)修養(yǎng)
當前教育評論的乏力,體現為教育思想力度不足,或教育精神資源不厚,或教育價值坐標不明,或教育評論能力不強。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評論家的專業(yè)修養(yǎng)薄弱甚至貧乏,面對當今陌生而復雜的教育文化現狀,就顯得束手無策、捉襟見肘了。為此,教育評論家要加強如下專業(yè)修養(yǎng)。
1.教育評論家的主體性。所謂教育評論家就是教育評論主體,必須具有主體性,即對教育文化的評論具有持久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時時處處以教育評論主體的身份,在推動教育文化發(fā)展中起能動作用。其主體性主要包括:第一,主體意識。是教育評論家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觀念表現。主體意識的強弱,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教育評論家對自身發(fā)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從而決定著其主體性的發(fā)展水平。第二,主體能力。是主體能動地駕馭外部世界,推動其評論才能發(fā)展的力量。主體能力發(fā)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條件去發(fā)展自身,從而更好地發(fā)揮主體性。第三,主體價值。主體價值在這里包括教育評論家的自身職業(yè)價值和自我價值,以及教育評論家的教育價值觀。一般地說,教育評論家的教育科學知識境界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自覺地接受教育科學共同體的價值規(guī)范,進而形成自己的主體價值。第四,主體人格。教育評論家不僅要具有現代教育科學知識、教育評論知識經驗和教育評論技藝,而且還應具有對教育評論的情感、意志、靈感、信念、直覺等非理性因素,即主體人格。
2.教育評論家的基本素質:第一,政治素質。是指具有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水平等,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對教育評論與政治的關系有科學的認識。第二,業(yè)務素質。是指具有教育理論家的理論水平,教育實踐家的實踐經驗,教育戰(zhàn)略家的戰(zhàn)略思想等,而且要有科學家的嚴謹和藝術家的浪漫風格,從而形成教育評論家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心理結構和評論風格。第三,思維素質。是指具有慎密的科學邏輯思維,而且不可缺少藝術的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即教育評論家的思維要具有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敏捷性等優(yōu)良品質。第四,品德素質。是指教育評論家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其核心是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tài)度。第五,心理素質。是指在教育評論過程中以服從真理為準則,對各種不同意見有心理承受能力,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境,平靜幽默的情緒,昂揚振奮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第五,創(chuàng)造素質。創(chuàng)造素質包括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精神、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個性、創(chuàng)造技能、創(chuàng)造品質、創(chuàng)造美感等。教育評論家的創(chuàng)造素質,是在長期的揭示教育文化價值的評論實踐中養(yǎng)成的。
3.教育評論家的基本職責:第一,評論教育文化——說長道短論是非。教育評論家最基本的職責便是對教育文化進行科學的評論,鑒別其優(yōu)劣,分析其得失。這種評論以對教育文化的深刻認識為基礎,進而對其內涵和本質特點加以闡釋,最后從總體上作出實事求是的判斷。第二,探討教育評論理論——創(chuàng)建教育評論學。教育評論家還需要在考察大量教育評論現象的基礎上,總結教育評論經驗,探索教育評論規(guī)律,完善教育評論理論體系,創(chuàng)建教育評論學。第三,建設教育文化——抑惡揚善促發(fā)展?!耙栽u促建”是教育評論的宗旨。教育評論家的根本職責就是通過對教育文化作出科學的判斷,引導大眾認識教育文化的優(yōu)劣,達到抑惡揚善促進教育文化健康發(fā)展的目的。進而引導社會大眾選擇、利用和享受教育文化,促進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
4.教育評論家的基本修養(yǎng):第一,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對于教育評論家來說,修養(yǎng)的核心是人生觀問題,要在教育評論實踐中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第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評論家要在教育現實中有所發(fā)現,在教育評論中表達出對教育文化的深刻見解,必須具備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即通常所說的世界觀。教育評論家如果看不見當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那么他的教育評論所表達的思想實質的內在價值就會大大地降低。第三,形成健康向上的教育情感世界。對于教育評論家來說,需要在社會實踐特別是在教育評論實踐中加強情感修養(yǎng),提高情感的純度和濃度,從而提高情感體驗的水平,增強教育評論的感染力。第四,深入教育實際,體驗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只有經過教育評論家的觀察、體驗和研究,也就是通過過濾、咀嚼和消化,才能成為教育評論的材料。教育評論家需要不斷地對教育文化進行這種審美處理,不斷豐富自己的材料寶庫,并在此過程中提高對教育文化的認識,獲得教育評論藝術的發(fā)現。第五,不斷學習和實踐,提高教育評論水平。對教育評論家來說,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逐步認識和掌握教育評論的規(guī)律和特點,努力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
三、教育評論家要實話實說的風格
教育評論家的責任擔當就是通過對教育文化的評論,從理論上、實踐上,改變教育文化的現狀,從而促進人與社會的發(fā)展。然而,在面對當今的教育現實時,教育評論卻表現得被動、窘迫、乏力,缺乏主體性強大的回應和建構性很強的創(chuàng)意。在教育面對消費年代的滾滾紅塵而逐漸失去其社會領域和精神領地時,對世俗的針砭及其引導性的突圍,才是教育評論家應有的責任意識。所以,我們強調教育評論家要以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和敢于“澆花”又敢于“鋤草”的精神,并以實話實說的睿智、勇氣、評論藝術與獨特見解,顯示出應有的品格與氣質,給教育文化生產者與享用者帶來教育引導與心靈啟迪。
1.教育評論的本質要求教育評論家要實話實說。教育評論的本質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教育文化進行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有見地的剖析評論;分析教育文化的優(yōu)劣對錯、質量高低,評議教育文化的思想性、科學性、學術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影響力;判斷教育文化的社會作用和學術價值。為此,教育評論家要有實話實說的風格,即所進行的教育評論要有:思想性,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評論教育文化;引導性,充分發(fā)揮教育評論的正面導向作用;督促性,對教育文化主體產生監(jiān)督和促進作用;科學性,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學術性,對所評教育文化要有獨到見解;群眾性,要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fā)動群眾,吸引群眾;知識性,要包含豐富的知識,言之有物,使閱大眾增長知識;可讀性,要盡力生動有趣、情理交融;信息性,應該容納大量教育信息;多樣性,形式、內容都應是多樣化的。
2.教育評論的品格要求教育評論家要實話實說。教育評論的品格主要是正確的導向,面向教育實際,面向群眾,實事求是,樂于“澆花”,勇于“鋤草”,追求真理,等等。為此,教育評論家要有實話實說的風格,即所進行的教育評論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教育評論要堅持“三個面向”,圍繞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這個中心來進行,要密切聯系教育實際,反映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精神,滿足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群眾觀點,要針對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實際、思想實際進行評論;科學態(tài)度,要實事求是,言之有據,論之有理,要樂于評說新的教育文化,即評論有新觀點、新思想,反映新思潮,包括一些有爭議的教育文化,要勇于評論一些不良的教育文化,要有對教育文化客體負責的精神,多開展批評和反批評。目前,有些人對一些劣質教育文化的無原則吹捧頌揚,或“靜坐獨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這種儒家獨善其身的理論用于教育評論,是不符合教育評論品格的,我們要堅決反對。
3.教育評論的靈魂要求教育評論家要實話實說??陀^、公正、科學、準確是教育評論的靈魂。教育評論通俗地講就是評論教育的價值。為此,教育評論家要有實話實說的風格,即所進行的教育評論要:對所評的教育文化,認真思考,有所見解,然后發(fā)出由衷的議論,或褒或貶都要反映出教育文化的本來面目;著力品評教育文化的精髓、核心,挖掘出教育文化的思想、靈魂,品評教育文化之得失;引導教育文化客體正確認識、理解、消費教育文化。然而,目前的一些教育評論帶上“功利”的目的,用“勢利”的眼光評論教育文化,只褒不貶,這種教育評論勢必走火入魔、迷失本性,不講真話,昧著良心,信口雌黃,哪有客觀,何談公正。讓這些吹捧式評論、勢利式評論、功利式評論、人情式評論、廣告式評論充斥于社會,對教育文化發(fā)展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我們要提倡多批評議論,形成批評議論的環(huán)境和氣氛,培養(yǎng)良好的教育評論風氣。
4.教育評論的功能要求教育評論家要實話實說。教育評論具有導向功能、選擇功能、傳播功能、預測功能。教育評論導向功能的發(fā)揮可以從顯性導向與隱性導向,理論導向與實踐導向,正值導向與負值導向,政治導向與教育導向,剛性導向與柔性導向,評者導向與編者導向諸多方面展開。教育評論的選擇功能的發(fā)揮主要通過教育評論家對教育文化的價值判斷來實現,具體的是通過確定教育評論目的實施對教育文化的選擇,借助教育評論文章實施對教育文化的選擇,依靠教育評論家實施對教育文化的選擇,通過對不良教育文化的批判和揚棄實施對教育文化的選擇。教育評論的傳播功能主要指教育評論家在確定教育評論導向并做出選擇之后,把自己的思想觀點物化成易于媒體傳播的作品形態(tài),并通過媒體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教育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教育評論的預測功能指教育評論家對紛繁的教育文化在鑒別、推薦、贊賞、批評、提升的基礎上,預測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教育評論以上功能的發(fā)揮,都要求教育評論家要實話實說。
總結:教育評論要依照符合時代的真、善、美標準,對教育發(fā)展做出合規(guī)律、合目的與合情理的選擇和判斷,以引導教育獲得發(fā)展,從而使教育對社會文明做出應有貢獻!擔當此重任的教育評論家,要通過對教育文化內涵進行闡釋,揭示教育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引導教育文化健康發(fā)展,進而肩負起推動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