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備考,說說作文那些事

字號:


    高三備考,說說作文那些事,收集整理資料來為大家支招。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边@三怕可以說是在當今校園流行甚廣的戲語。不過,以此戲謔之語觀照當下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還真的有切中肯綮的含括力。從一個人所接受的教育歷程看,當在小學開始用一個個漢字串聯(lián)組合成語言判斷到高考技術(shù),就語文學科而言,寫作在整個流程中占據(jù)的位置是其他任何一個知識點都無法替代的。這里的替代,既指向該部分承擔的得分的使命,又包括這部分的難度。(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用詞造句、謀篇布局、表情達意等綜合性精神運思的使用。)
    也正是緣于這些,每到寫作時,不論處于何種學段、何種時期,都會引發(fā)一下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的發(fā)生。尷尬也好,疑惑也罷。當事后回憶時,作為語文學科的授課老師,內(nèi)心多少還有些許的悲涼與落寞。進入高三,按照教學任務(wù)安排的進度,不知不覺已到了進行作文專項訓練的時間。就整個高三復習流程看,作文知識模塊的復習一般采用的方式有兩種:集中性突擊和化整為零的散點式分解。但就寫作本身來說,不論采取何種形式,在具體落實時,不管理論講解和分析多么透徹精辟,如果僅止于這個層面,而不能用這些程式化的東西去解決實際性的問題,它永遠沒有多少價值。因此,進行實際的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作為有效的手段方式。而就學生寫作采取的途徑看,一般有三種:學生主體化的自由寫作、專項性的隨堂寫作和考試中的應(yīng)制寫作。由于采取的寫作方式和處理的時空不同,三種形式產(chǎn)出的作品也就具有了各自鮮明的特色。而從寫作本身的角度審視,只有第一種精神產(chǎn)品切近作文的本身,從中才能見得學生的“真精神”。
    不過,由于高三所處的時期特殊,對寫作的處理更多只能停留在專項訓練和應(yīng)試寫作的高度。而就兩者的屬性看,第一種語文是拋開雜蕪,直奔主題,而且時間和空間相對寬裕,學生寫作起來還是具有一定自由發(fā)揮的余地,這樣寫作起來,其字里行間還是能夠多少讀出一些寫作者的靈氣。;至于考場作文,由于是在有限的時空,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中完成的任務(wù),所以大多數(shù)的文章多用程式化的模式進行(俗稱新八股文模式),落入套版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用這樣的方式加工的速成品,欲尋得精粹就“難于上青天”了。
    但是,理論上的分析和比較可以分辨出兩種作文的優(yōu)劣,當回歸到教學的現(xiàn)場,尤其是高三備考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兩者的界域就變得模糊難辨了。不久前,利用兩節(jié)連堂讓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當學生聽到這則“爆炸新聞”后,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噓唏、尖叫、抱怨之聲不絕于耳。但“熱鬧”是他們的,寫作仍將繼續(xù)。明確了寫作的方向,分析和強調(diào)了寫作過程中應(yīng)該注意的任務(wù)。就教師的職分看,做了這些工作已經(jīng)是完成了前期的工作,接下來表演的時空完全交給了學生。當學生由觀眾、聽眾、配角實現(xiàn)“華麗轉(zhuǎn)身”變成主角后,生旦凈末丑的展演著實給老師奉上一場視聽的盛宴。
    大幕拉開,粉墨登場
    大幕拉開,粉墨登場。如何坐念唱打,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詮釋。當看到提供的寫作素材時,學生不是專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不是專注于審題構(gòu)思和立意,而是在近乎不約而同地一目十行之后,都去“翻箱倒柜”找東西。時間不長,各種表演的道具悉數(shù)到場:《XXX作文寶典》,其中以高考滿分作文結(jié)集為多;高中階段所學的教材(因?qū)懽鞑牧仙婕暗剿鶎W的內(nèi)容),并神情專注地在書本中“尋尋覓覓”;過去所讀的書籍,走馬觀花地從中間尋覓名篇佳句;自己寫過的讀書筆記,從自己找尋有價值的東西。就寫作的過程而言,收集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寫作前只有手頭占有了大量翔實的材料,才有可能寫出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當學生們使盡渾身解數(shù),似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后,本應(yīng)該對篩選的材料進行分類整合加工,去粗取精,可他們卻“刪繁就簡”、直奔主題,直接把“雜去種種”的材料“合成一體”。至于材料的恰當與否,對主題的表達是否貼切等,他們已經(jīng)無暇顧及。對他們來說,能夠東挪西湊把字數(shù)拼齊就萬事大吉了。什么語言的流暢、主題的鮮明深刻,結(jié)構(gòu)的完整嚴謹,用語的靈活多變等事關(guān)文章品味與等級的東西已經(jīng)不是他們所能夠顧及的了。
    試問,這種臨時抱佛腳東拼西湊的大雜燴式的文章怎么可能算得上是好文章,頂多只能稱作由文字堆砌的文字拼盤。文章的寫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積累和沉淀過程。如果荒于平時,而求功成于一時,縱使是體力勞作,也很難見奇功,更何況是復雜的精神耕耘。寫作是思想情感外化的過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平時的“聚沙”,很難有關(guān)鍵時的“成裘”,自然也就不會有文辭兼美的佳作名篇?!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文章的寫作,只有“時時在意,步步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問一些為什么,做明白人,才會在過程的攀爬中,讓自己的眼界更寬,思想更加豐盈深邃。
    書到用時方恨少
    “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不注重點滴的積累,想“一鳴驚人”是很難的。處在人生的攻堅——高三沖刺階段,就語文學科而言,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語文在高考中的奉獻值。“的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高考。”此話似有拔高作文和語文之嫌,但縱觀高考全局,語文150分,占總分的五分之一;作文60分,占語文總分的五分之二。從比值上看,語文、作文的地位真的不可小覷。既然地位如此重要,越是在關(guān)鍵時期,越應(yīng)該上升到重要的位置,越應(yīng)該給予高度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