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橋》課件

字號:

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橋》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2、理解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
    3、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學謂語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結合起來
    2、通過互動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譯課文
    3、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結構特色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投影西湖圖片
    俗語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我國優(yōu)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贊美它宋朝蘇東坡《飲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擬西湖:“水光瀲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游記二則》中的《晚游六橋待月記》,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人他的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2)寫作背景: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歷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游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后自春至夏,乃暢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自學質疑
    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夕嵐: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個接一個戀:迷住去:離開歌吹:唱歌奏樂粉汗:年輕婦女的汗艷冶:美麗,妖艷設色:用顏色描畫夕春:夕陽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態(tài),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四、互動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譯課文
    1、學生翻譯,師生共同糾正
    五、互動探究、精講點撥:
    分析欣賞本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思考并討論問題
    ①作者認為西湖盛是什么季節(jié)與時辰?
    答:西湖是人間仙境,春夏秋冬、陰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卻別具慧眼,情有獨鐘所以開篇便說:“西湖盛,為春為月”
    ②為何西湖之春月為盛,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呢?
    ③西湖之月為盛表現(xiàn)在哪里?
    ④按邏輯,本文應該在描寫“西湖盛”“為春”之后,應接著描寫“西湖盛”“為月”,但作者卻先寫了什么?
    ⑤本文有什么寫作特色?
    六、課堂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本文所描繪的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著日盛景,并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文章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夸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xiàn)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七、課外作業(yè)
    課后認真觀察校園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寫一篇《校園秋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