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中國古代最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妒酚洝酚涊d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下面是整理的史記:“三奇”大美--甄洛,歡迎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桂冠,早已被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摘取,并已成定式,然而,前二者“沉魚落雁”的嫵媚艷麗也好,后二者“閉月羞花”的妖冶端莊也罷,說到底,這些美只不過是一種外在的形式表象美而已,似乎缺少了些許對內在總體素質的考量,其立足,略顯得有點頭重腳輕,筆者認為,能稱得起古代美女者,除了應具有超凡脫俗的外在表象美之外,更應當有德才兼?zhèn)涞膬仍谒刭|美,只有達到了這二者的統(tǒng)一,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美。以此而言,倒覺得生于公元182年,死于221年,幾乎和小說文學創(chuàng)作虛構人物貂蟬同一時代,早于楊玉環(huán)500多年,被魏文帝曹丕之弟安鄉(xiāng)侯曹植在《洛神賦》中譽為“洛神”的奇絕美女甄洛,應列“四美“之首,她秀外慧中,德、才、貌兼?zhèn)?。然,不知何故,卻被史家、文人忘懷,擯除于“四美”之外,每每想起,都如骨鯁在喉。那么,究竟是因遺漏、偏見或其它,還是因甄洛身家地位和美貌程度級別更高,或許都是,也或許都不是??傊?,古之美女名無甄洛,實乃史之悲哀,美之失色,文之缺憾。為完正史,撰文拾遺,還甄洛之真,還歷史之本,以正視聽。
【神姿仙貌】
甄洛(甄宓),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縣)人。她既是空前絕后、無以倫比的古之絕世美女,更是名妃名后。其貌美可稱得上,如神如仙、如花如玉、如夢如幻“六如”之大美。
說她“如神如仙”,是因兒時就有神縈仙繞神敬仙傾之象。據(jù)史書載:甄洛還在襁褓的時候,每次入睡時,她的家人總是仿佛看到半空中有天仙將玉衣蓋在她身上,對此,舉家都如蒙霧里,常驚奇不已。后來有個叫劉良的相命先生為甄家子女看相,當看到其還幼小的甄洛時,大驚失色道:“這個小姑娘大福大命,日后貴不可言。”關于這一點《魏書》有載,曰:“后以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寢寐,家中仿佛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驚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之。后相者劉良相后及諸子,良指后曰:‘此女貴乃不可言?!?BR> 說她“如花如玉”,是因她花容月貌,傾國傾城,既艷壓天下,又美崇“三曹”。早在東漢末期就有漢末三大美女“江南大小喬,河北甄宓俏”之說,足見北方甄宓之美絕勝于江南美女大小二喬。另外就是廣為流傳的甄宓與曹家父子的那段纏綿情結再證其美。官渡大戰(zhàn)袁紹慘敗后,曹操兵圍鄴城袁紹官邸,操早就聞知袁紹二兒媳甄氏美艷絕倫,又聽從袁紹處投誠過來的謀士許攸說甄氏多么多么艷麗并和紹夫人劉氏一塊留在城中,操聽后怦然心動,擁納之心驟然而起,再加上操與紹又有舊交,便以重義之名,行曖昧之實,下令兵將不得進入袁府騷擾,并派心腹衛(wèi)隊把守,《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就有“操先下令,如入冀州,休得殺害袁氏一門老小”之記載。操子曹丕偷聽得知這一情況后,按捺不住對甄氏妖嬈嫵媚的誘惑,竟不顧曹操禁令,擅自領兵闖入袁府,搶先奪得了甄氏?!段郝浴吩唬骸拔醭鲈谟闹荩罅羰坦?。及鄴城破,紹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后,后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取。”《世語》又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紹府,有婦人被發(fā)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后,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系發(fā)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后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度龂萘x》第三十二回也有“時操破冀州,丕隨父在軍中,先領隨身軍徑投袁紹家,下馬拔劍而入。有一將當之曰:‘丞相有命,諸人不許入紹府?!н惩耍釀θ牒筇?。見兩個婦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殺之?!钡谌亍昂鲆娂t光滿目”,同樣地描述。甄洛披發(fā)垢面,還芳容不掩,依舊春風滿面,光輝四射,實乃美到極致。據(jù)有關史料記載,甄洛成為曹丕夫人后,極受寵愛,丕每逢邀請文人墨客飲宴時,都讓甄洛陪同,一次宴席之上,曹丕乘著酒興,把甄洛向文友們隆重推出,眾人出于尊卑禮節(jié),大都不敢直視,只是伏頭偷覷,唯其中一位叫劉禎的膽大妄為,直視望美,竟被甄洛出奇美貌驚得脖硬神癡。甄洛之美能有如此強大的震撼力,不僅讓人想起了《陌上?!贰案咄淅纾z者亡其田,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的那種場景。然而,甄洛的美貌更得到魏文帝弟弟一代文豪曹植的由衷贊譽,為其十分敬佩、尊重的嫂嫂甄洛寫了《感甄賦》,后改《洛神賦》。曹植用:“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來形容。把甄洛的美推崇到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境地,這種至美,和美、華美、奇絕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略遜一籌,稍欠風騷的。此乃“一奇”也。
【大賢至孝】
甄洛的美不只表現(xiàn)在她外在的相貌上,可貴的是還表現(xiàn)在她內在的心靈上,更為她本來的外在表象美增添了無限的光耀和色彩,是一個標準的古代婦女溫柔善良、賢惠通達孝道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
她從小就知操守女德,樂善好施,勸母敬嫂。
操守女德。據(jù)《魏書》載:“后自少至長,不好戲弄。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后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后答言:‘此豈女人之所觀邪?’”。
樂善好施?!段簳吩唬骸昂笕龤q失父。后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后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后年十余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饑乏,不如以谷賑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e家稱善,即從后言”。
勸母敬嫂。《魏略》曰:“后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是處其勞。撫養(yǎng)儼子,慈愛甚篤。后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后數(shù)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jié),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與嫂共止,寢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
說她孝道,曾取悅“二婆”。據(jù)有關史料稱,甄洛初嫁袁府,便深得婆母喜愛。據(jù)說袁紹妻劉夫人性格刁蠻苛刻,其他幾個兒媳她都看不上,所以也沒一個能侍候得了她,唯獨甄洛賢孝溫順,體貼入微,能把她侍候打發(fā)得歡天喜地,因此,她疼愛有加,視若己出,這才有了后來鄴城被破,只有甄洛和劉夫人在一起被曹丕所獲那一幕。再嫁曹丕后,又深得婆母卞氏傾愛,贏得婆母武宣皇后卞氏“此真孝婦也”的贊譽?!段簳份d:建安(公元221年)十六年七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后從,留孟津,帝居守鄴。時武宣皇后體小不安,后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后猶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睉n愈甚。后得武宣皇后還書,說疾已平復,后乃歡悅。建安十七年正月,大軍還鄴,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后見后如此,亦泣,且謂之曰:“新婦謂吾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余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编祰@曰:“此真孝婦也”。建安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東鄉(xiāng)公主皆從,時后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見后顏色豐盈,怪問之曰:“后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后顏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諱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焙笾t明以禮自持如此。
至此可以說她把“百善孝為先”這句古語演繹得美輪美奐,達到了境界。在袁府她為了踐行孝道,寧在新婚燕爾舍夫取義,不跟丈夫去幽州,而留在鄴城侍婆母,見《魏略》“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在曹府她雖受舍夫別子之痛,還說:“諱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弊屍拍父吲d。因此,她死后,其兒子曹睿稱帝,三公奏曰:“蓋孝敬之道,篤乎其親,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為生則為其養(yǎng),歿則光其靈,誦述以盡其美,宣揚以顯其名者也”的記載。后來不但追為文昭皇后,而且還為其建立七廟“文昭廟”,以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之典,以播圣善之風。
其賢,她身居顯位不示傲,不干政議政,胸懷寬廣坦蕩曾“璽書三至而后三讓,言甚懇切?!彼齽竦奂{妾,向曹丕進言:“皇帝基業(yè)穩(wěn)固,后代昌盛,主要原因是妃妾多、子孫多。我的愿望就是為你廣求名媛淑女,使繼嗣昌盛興旺?!彼焉茍F結,謙讓寬人,不計前嫌,豁達大度。曾經(jīng)魏文帝廢黜甄后之仇敵任氏,后涕之為其求情,把責任歸于自己。她對待其他嬪妃也很好,“后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彼羞@些都在《魏書》上詳細記載。
如此種種,足見甄洛其人的品德和素養(yǎng)是何等的高尚和超凡呀,幾乎達到了一個美玉無瑕登峰造極的程度,如此怎不讓世人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呢?此心靈美乃“二奇”也。
【奇才曠代】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這句話對于甄洛來說,是不適用的,她不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造詣,是一個出類拔萃,無以倫比,德才兼?zhèn)渫昝罒o缺的古代女性?!安湃A”則是甄洛謂之大美的又一特征。
她是中國古代文學較早的女詩人,關于這一點,史有記載,舉世公認。甄宓在丈夫帶兵征戰(zhàn)時,在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抒發(fā)個人苦悶情緒的“閨怨詩”,留有《甄皇后詩選》,其中的《塘上行》最為,該詩以景抒情,以物喻人,深入淺出,愁腸百轉,婉約麗質,朗朗上口,堪稱樂府詩歌的典范,屬《相和歌·清調曲》的一種樂府古辭,可配樂演唱,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最初編入南朝《玉臺新詠》、唐《藝文類聚》等詩集,承傳于后世。當代《中國歷代才女詩歌鑒賞辭典》、《中國皇后全傳》等著作,都錄有此詩。
她又是歷較早的女書法家,幾乎與中國第一位女書法家蔡文姬同一時代。關于這一點,史書確無明確記載,但這也絕非空穴來風,蓄意臆造。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從現(xiàn)有的文史資料中去尋找她愛好書法的蛛絲馬跡。
首先,據(jù)《魏書》載,甄后“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shù)用諸兄筆硯,兄謂后言:‘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數(shù)用諸兄筆硯”就是多次用幾個哥哥的筆硯習字,而且絕對是毛筆字,即書法。其次,甄洛在皇宮行奏章,寫詩賦絕對都是管毫行文,不存在用什么鋼筆、鉛筆、圓珠筆等等。尤其是甄洛身居皇妃在與丈夫文帝奏表行文中,其字絕非一般,不用說非得達到后來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館閣體標準,但起碼也得筆跡犀利俊美,講究章法,清新標致。再加上甄洛聰穎過人,悟性極高,從九歲習字,練到成年人時期,多少年的書法歷練,不就對她的書法造詣和功夫可想而知了嗎。
除此之外,她對婦女梳妝上也有研究和創(chuàng)意,據(jù)說她發(fā)明了“靈蛇髻”?!恫商m雜志》就有這方面的記載:“甄后既入魏宮,宮庭有一綠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欲害之,則不見矣。每日后梳妝,則盤結一髻形于后前,后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宮人擬之,十不得一二也?!币暽咧P形而得到啟發(fā),因而仿之為髻。此詩、書、才美,謂之“三奇”也。
說甄洛古之大美,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有理有據(jù)真實存在的,主要表現(xiàn)是貌、德、才三個方面集于一身,然而,美人今古如甄妃者又有幾許?鮮哉寡矣!寫到這里,可能有史家學者不禁要問,甄洛先熙后丕,不忠再嫁,視為不貞,不能對此評價過高,我認為大可不必。試想,中國在漢晉時期還沒有貞節(jié)的道德觀念,能用后來的道德標準衡量以前的人和事嗎?再說,在那戰(zhàn)火紛燃的漢末*年代,甄洛作為一個手無寸鐵,身無縛雞之力的被俘弱女子,她就像戰(zhàn)火燃燒中的一顆枯萎的小草,能有何反抗能力,她能做出的壯舉只能是化為灰燼,以死相抗,然而,曹丕能讓她化為灰燼嗎?曹丕一見鐘情,早已吩咐部下守護,就是想死也是不可能的了,何況婆婆劉氏也愿意和高興讓甄氏嫁與曹丕,《世語》曰:“既過,劉謂后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薄度龂萘x》第三十三回亦有“劉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獻甄氏為世子執(zhí)箕帚?!敝枋?。
如按后來“三從四德”封建禮教嚴格要,甄氏再嫁,這可能也算點小污,然而,這點小污比起人所共知的古代“四大美人”中,西施甘當骯臟齷齪美人計的工具;楊玉環(huán)兒媳改嫁公公;貂蟬送呂秋波,報董嫵媚之大垢來說,還算什么呢?況且,貂蟬還是一個歷史古籍上沒有記載,純屬小說作品中虛構的人物,被堂而皇之的列為古代“四美”實在有點牽強和悲憫,亦有以訛傳訛之嫌。對此某心存不解,不敢恭維茍同。因此,筆者認為,甄洛之美,是內、外在形象達到完美結合的超級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堪稱大美、首美、奇絕美。最后,就用一首元曲《【仙呂·醉中天】首美甄洛》來作結吧,曲曰:“古美何除外,奇貌貫塵埃。垢面粉腮媚不埋,文帝鐘情愛。賢孝德崇曠才,詩書絕代,應‘沉羞閉落’前排?!?BR> 注:沉羞閉落:指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huán)四大美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桂冠,早已被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摘取,并已成定式,然而,前二者“沉魚落雁”的嫵媚艷麗也好,后二者“閉月羞花”的妖冶端莊也罷,說到底,這些美只不過是一種外在的形式表象美而已,似乎缺少了些許對內在總體素質的考量,其立足,略顯得有點頭重腳輕,筆者認為,能稱得起古代美女者,除了應具有超凡脫俗的外在表象美之外,更應當有德才兼?zhèn)涞膬仍谒刭|美,只有達到了這二者的統(tǒng)一,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美。以此而言,倒覺得生于公元182年,死于221年,幾乎和小說文學創(chuàng)作虛構人物貂蟬同一時代,早于楊玉環(huán)500多年,被魏文帝曹丕之弟安鄉(xiāng)侯曹植在《洛神賦》中譽為“洛神”的奇絕美女甄洛,應列“四美“之首,她秀外慧中,德、才、貌兼?zhèn)?。然,不知何故,卻被史家、文人忘懷,擯除于“四美”之外,每每想起,都如骨鯁在喉。那么,究竟是因遺漏、偏見或其它,還是因甄洛身家地位和美貌程度級別更高,或許都是,也或許都不是??傊?,古之美女名無甄洛,實乃史之悲哀,美之失色,文之缺憾。為完正史,撰文拾遺,還甄洛之真,還歷史之本,以正視聽。
甄洛(甄宓),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縣)人。她既是空前絕后、無以倫比的古之絕世美女,更是名妃名后。其貌美可稱得上,如神如仙、如花如玉、如夢如幻“六如”之大美。
說她“如神如仙”,是因兒時就有神縈仙繞神敬仙傾之象。據(jù)史書載:甄洛還在襁褓的時候,每次入睡時,她的家人總是仿佛看到半空中有天仙將玉衣蓋在她身上,對此,舉家都如蒙霧里,常驚奇不已。后來有個叫劉良的相命先生為甄家子女看相,當看到其還幼小的甄洛時,大驚失色道:“這個小姑娘大福大命,日后貴不可言。”關于這一點《魏書》有載,曰:“后以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寢寐,家中仿佛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驚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之。后相者劉良相后及諸子,良指后曰:‘此女貴乃不可言?!?BR> 說她“如花如玉”,是因她花容月貌,傾國傾城,既艷壓天下,又美崇“三曹”。早在東漢末期就有漢末三大美女“江南大小喬,河北甄宓俏”之說,足見北方甄宓之美絕勝于江南美女大小二喬。另外就是廣為流傳的甄宓與曹家父子的那段纏綿情結再證其美。官渡大戰(zhàn)袁紹慘敗后,曹操兵圍鄴城袁紹官邸,操早就聞知袁紹二兒媳甄氏美艷絕倫,又聽從袁紹處投誠過來的謀士許攸說甄氏多么多么艷麗并和紹夫人劉氏一塊留在城中,操聽后怦然心動,擁納之心驟然而起,再加上操與紹又有舊交,便以重義之名,行曖昧之實,下令兵將不得進入袁府騷擾,并派心腹衛(wèi)隊把守,《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就有“操先下令,如入冀州,休得殺害袁氏一門老小”之記載。操子曹丕偷聽得知這一情況后,按捺不住對甄氏妖嬈嫵媚的誘惑,竟不顧曹操禁令,擅自領兵闖入袁府,搶先奪得了甄氏?!段郝浴吩唬骸拔醭鲈谟闹荩罅羰坦?。及鄴城破,紹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后,后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取。”《世語》又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紹府,有婦人被發(fā)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后,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系發(fā)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后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度龂萘x》第三十二回也有“時操破冀州,丕隨父在軍中,先領隨身軍徑投袁紹家,下馬拔劍而入。有一將當之曰:‘丞相有命,諸人不許入紹府?!н惩耍釀θ牒筇?。見兩個婦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殺之?!钡谌亍昂鲆娂t光滿目”,同樣地描述。甄洛披發(fā)垢面,還芳容不掩,依舊春風滿面,光輝四射,實乃美到極致。據(jù)有關史料記載,甄洛成為曹丕夫人后,極受寵愛,丕每逢邀請文人墨客飲宴時,都讓甄洛陪同,一次宴席之上,曹丕乘著酒興,把甄洛向文友們隆重推出,眾人出于尊卑禮節(jié),大都不敢直視,只是伏頭偷覷,唯其中一位叫劉禎的膽大妄為,直視望美,竟被甄洛出奇美貌驚得脖硬神癡。甄洛之美能有如此強大的震撼力,不僅讓人想起了《陌上?!贰案咄淅纾z者亡其田,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的那種場景。然而,甄洛的美貌更得到魏文帝弟弟一代文豪曹植的由衷贊譽,為其十分敬佩、尊重的嫂嫂甄洛寫了《感甄賦》,后改《洛神賦》。曹植用:“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來形容。把甄洛的美推崇到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境地,這種至美,和美、華美、奇絕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略遜一籌,稍欠風騷的。此乃“一奇”也。
甄洛的美不只表現(xiàn)在她外在的相貌上,可貴的是還表現(xiàn)在她內在的心靈上,更為她本來的外在表象美增添了無限的光耀和色彩,是一個標準的古代婦女溫柔善良、賢惠通達孝道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
她從小就知操守女德,樂善好施,勸母敬嫂。
操守女德。據(jù)《魏書》載:“后自少至長,不好戲弄。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后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后答言:‘此豈女人之所觀邪?’”。
樂善好施?!段簳吩唬骸昂笕龤q失父。后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后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后年十余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饑乏,不如以谷賑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e家稱善,即從后言”。
勸母敬嫂。《魏略》曰:“后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是處其勞。撫養(yǎng)儼子,慈愛甚篤。后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后數(shù)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jié),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與嫂共止,寢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
說她孝道,曾取悅“二婆”。據(jù)有關史料稱,甄洛初嫁袁府,便深得婆母喜愛。據(jù)說袁紹妻劉夫人性格刁蠻苛刻,其他幾個兒媳她都看不上,所以也沒一個能侍候得了她,唯獨甄洛賢孝溫順,體貼入微,能把她侍候打發(fā)得歡天喜地,因此,她疼愛有加,視若己出,這才有了后來鄴城被破,只有甄洛和劉夫人在一起被曹丕所獲那一幕。再嫁曹丕后,又深得婆母卞氏傾愛,贏得婆母武宣皇后卞氏“此真孝婦也”的贊譽?!段簳份d:建安(公元221年)十六年七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后從,留孟津,帝居守鄴。時武宣皇后體小不安,后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后猶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睉n愈甚。后得武宣皇后還書,說疾已平復,后乃歡悅。建安十七年正月,大軍還鄴,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后見后如此,亦泣,且謂之曰:“新婦謂吾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余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编祰@曰:“此真孝婦也”。建安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東鄉(xiāng)公主皆從,時后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見后顏色豐盈,怪問之曰:“后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后顏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諱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焙笾t明以禮自持如此。
至此可以說她把“百善孝為先”這句古語演繹得美輪美奐,達到了境界。在袁府她為了踐行孝道,寧在新婚燕爾舍夫取義,不跟丈夫去幽州,而留在鄴城侍婆母,見《魏略》“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在曹府她雖受舍夫別子之痛,還說:“諱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弊屍拍父吲d。因此,她死后,其兒子曹睿稱帝,三公奏曰:“蓋孝敬之道,篤乎其親,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為生則為其養(yǎng),歿則光其靈,誦述以盡其美,宣揚以顯其名者也”的記載。后來不但追為文昭皇后,而且還為其建立七廟“文昭廟”,以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之典,以播圣善之風。
其賢,她身居顯位不示傲,不干政議政,胸懷寬廣坦蕩曾“璽書三至而后三讓,言甚懇切?!彼齽竦奂{妾,向曹丕進言:“皇帝基業(yè)穩(wěn)固,后代昌盛,主要原因是妃妾多、子孫多。我的愿望就是為你廣求名媛淑女,使繼嗣昌盛興旺?!彼焉茍F結,謙讓寬人,不計前嫌,豁達大度。曾經(jīng)魏文帝廢黜甄后之仇敵任氏,后涕之為其求情,把責任歸于自己。她對待其他嬪妃也很好,“后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彼羞@些都在《魏書》上詳細記載。
如此種種,足見甄洛其人的品德和素養(yǎng)是何等的高尚和超凡呀,幾乎達到了一個美玉無瑕登峰造極的程度,如此怎不讓世人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呢?此心靈美乃“二奇”也。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這句話對于甄洛來說,是不適用的,她不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造詣,是一個出類拔萃,無以倫比,德才兼?zhèn)渫昝罒o缺的古代女性?!安湃A”則是甄洛謂之大美的又一特征。
她是中國古代文學較早的女詩人,關于這一點,史有記載,舉世公認。甄宓在丈夫帶兵征戰(zhàn)時,在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抒發(fā)個人苦悶情緒的“閨怨詩”,留有《甄皇后詩選》,其中的《塘上行》最為,該詩以景抒情,以物喻人,深入淺出,愁腸百轉,婉約麗質,朗朗上口,堪稱樂府詩歌的典范,屬《相和歌·清調曲》的一種樂府古辭,可配樂演唱,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最初編入南朝《玉臺新詠》、唐《藝文類聚》等詩集,承傳于后世。當代《中國歷代才女詩歌鑒賞辭典》、《中國皇后全傳》等著作,都錄有此詩。
她又是歷較早的女書法家,幾乎與中國第一位女書法家蔡文姬同一時代。關于這一點,史書確無明確記載,但這也絕非空穴來風,蓄意臆造。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從現(xiàn)有的文史資料中去尋找她愛好書法的蛛絲馬跡。
首先,據(jù)《魏書》載,甄后“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shù)用諸兄筆硯,兄謂后言:‘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數(shù)用諸兄筆硯”就是多次用幾個哥哥的筆硯習字,而且絕對是毛筆字,即書法。其次,甄洛在皇宮行奏章,寫詩賦絕對都是管毫行文,不存在用什么鋼筆、鉛筆、圓珠筆等等。尤其是甄洛身居皇妃在與丈夫文帝奏表行文中,其字絕非一般,不用說非得達到后來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館閣體標準,但起碼也得筆跡犀利俊美,講究章法,清新標致。再加上甄洛聰穎過人,悟性極高,從九歲習字,練到成年人時期,多少年的書法歷練,不就對她的書法造詣和功夫可想而知了嗎。
除此之外,她對婦女梳妝上也有研究和創(chuàng)意,據(jù)說她發(fā)明了“靈蛇髻”?!恫商m雜志》就有這方面的記載:“甄后既入魏宮,宮庭有一綠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欲害之,則不見矣。每日后梳妝,則盤結一髻形于后前,后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宮人擬之,十不得一二也?!币暽咧P形而得到啟發(fā),因而仿之為髻。此詩、書、才美,謂之“三奇”也。
說甄洛古之大美,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有理有據(jù)真實存在的,主要表現(xiàn)是貌、德、才三個方面集于一身,然而,美人今古如甄妃者又有幾許?鮮哉寡矣!寫到這里,可能有史家學者不禁要問,甄洛先熙后丕,不忠再嫁,視為不貞,不能對此評價過高,我認為大可不必。試想,中國在漢晉時期還沒有貞節(jié)的道德觀念,能用后來的道德標準衡量以前的人和事嗎?再說,在那戰(zhàn)火紛燃的漢末*年代,甄洛作為一個手無寸鐵,身無縛雞之力的被俘弱女子,她就像戰(zhàn)火燃燒中的一顆枯萎的小草,能有何反抗能力,她能做出的壯舉只能是化為灰燼,以死相抗,然而,曹丕能讓她化為灰燼嗎?曹丕一見鐘情,早已吩咐部下守護,就是想死也是不可能的了,何況婆婆劉氏也愿意和高興讓甄氏嫁與曹丕,《世語》曰:“既過,劉謂后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薄度龂萘x》第三十三回亦有“劉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獻甄氏為世子執(zhí)箕帚?!敝枋?。
如按后來“三從四德”封建禮教嚴格要,甄氏再嫁,這可能也算點小污,然而,這點小污比起人所共知的古代“四大美人”中,西施甘當骯臟齷齪美人計的工具;楊玉環(huán)兒媳改嫁公公;貂蟬送呂秋波,報董嫵媚之大垢來說,還算什么呢?況且,貂蟬還是一個歷史古籍上沒有記載,純屬小說作品中虛構的人物,被堂而皇之的列為古代“四美”實在有點牽強和悲憫,亦有以訛傳訛之嫌。對此某心存不解,不敢恭維茍同。因此,筆者認為,甄洛之美,是內、外在形象達到完美結合的超級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堪稱大美、首美、奇絕美。最后,就用一首元曲《【仙呂·醉中天】首美甄洛》來作結吧,曲曰:“古美何除外,奇貌貫塵埃。垢面粉腮媚不埋,文帝鐘情愛。賢孝德崇曠才,詩書絕代,應‘沉羞閉落’前排?!?BR> 注:沉羞閉落:指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huán)四大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