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分類【三篇】

字號:

新一輪中考復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復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復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nèi)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luò),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分類三篇》,僅供參考!
    光的反射原理(篇一)
    光,也是一種波,光波的反射原因可以用的唯象理論惠更斯原理進行解釋。
    如上圖,一列平行光波射向障礙物(或平面鏡),a,b,c是這列光波的三條波線(光線),由于波線與障礙物有交角,所以a,b,c到達障礙物所用的時間不一樣,波線a現(xiàn)到達障礙物的A點,過A做波線b和c的垂線,虛線AC。則當波線a傳到A點時,波線b剛傳到B點,波線c剛傳到C點。波線a傳到障礙物上的A點,會形成一個新的波源(即子波源A),并以圓周式向四面八方傳播新的波線。假設(shè)c由C點傳到障礙物的C’點所需時間為t,a,b,c三條波線的速度等完全一樣,則波源A向四周在t時間內(nèi)傳播距離(即圓A的半徑)與波線b在t時間內(nèi)經(jīng)過B點傳到障礙物上的B’點再以子波源的形式向四周傳播的距離總和(BB’+圓B’的半徑)相等,都為CC’的長度(因為三條波速度相等,時間相等,所以傳播距離也就相等)。此時過C’(P點)做圓A和圓B’的切線,切點為M,N,P(因為C’也會形成子波源,即將向四周發(fā)射波,只是此刻還未形成波面,所以C’點可以視為圓C’)。根據(jù)惠更斯原理,圖中的藍線為三個子波源A,B’,C’形成的三個波前的包絡(luò)面(反射后形成的新的波前),所形成的新的波線永遠垂直于包絡(luò)面,則連接AM,B’N,C’(P)。AM,B’N,C’(P)的長度等于各自半徑。
    證明:射線AM,B’N,C’(P)就是三條波線a,b,c的反射波線
    解:利用初中全等三角形證明,由于三條波線a,b,c彼此平行,所以∠1=∠BB’A=∠CC’A。因為在直角△ACP與直角△PMA中,AM=CP,AC’=AC’,所以Rt△ACP≌Rt△PMA(HL),所以∠1=∠CC’A=∠2,所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以此證明波線AM確實是波線a的反射波線,同理可證波線BN,C’(P)也是反射波線。
    上述過程解釋了作為波的光線的反射原理。全反射光由光密(即光在其中傳播速度較小的)媒質(zhì)射到光疏(即光在其中傳播速度較大的)媒質(zhì)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質(zhì)內(nèi)的現(xiàn)象。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zhì)界面,只產(chǎn)生反射而不產(chǎn)生折射的現(xiàn)象.當光由光密介質(zhì)射向光疏介質(zhì)時,折射角將大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數(shù)值時,折射角將達到90°,這時在光疏介質(zhì)中將不出現(xiàn)折射光線,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數(shù)值時,均不再存在折射現(xiàn)象,這就是全反射.所以產(chǎn)生全反射的條件是:①光必須由光密介質(zhì)射向光疏介質(zhì).②入射角必須大于臨界角.
    臨界角是折射角為90度時對應(yīng)的入射角(只有光線從光密介質(zhì)進入光疏介質(zhì)且入射角大于臨界角時,才會發(fā)生全反射)
    光的反射實驗報告(篇二)
    實驗目的: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實驗器材:玻璃板×1塊、火柴×1、蠟燭×2、光具座、刻度紙×1張
    實驗步驟:
    (1)、將刻度紙平鋪在光具座上,把玻璃板插入光具座中央“00`”槽中,使玻璃板和光具座成垂直狀態(tài)(⊥90°)
    (2)、將點燃的蠟燭置于玻璃板前某一位置.
    (3)、移動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A’的位置,直到玻璃板前面兩支蠟燭從玻璃板望過去,都完全重合為止,且用筆畫出前后兩支蠟燭的位置.
    (4)、用手指去“接觸”蠟燭A’的“燭焰”是否燒痛你的手.
    光的折射(篇三)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一般會改變這現(xiàn)象。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3折射定律: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cè);3當光由空氣射入水或其它介質(zhì)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由水或其它介質(zhì)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當光線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時,傳播方向不發(fā)生改變。
    4注意: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是凹透鏡。
    6透鏡的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7光心:通過它后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的點叫光心。
    8凸透鏡的作用:對光線會聚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的焦點:平行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就會聚在主光軸上的焦點。這一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
    9凹透鏡的作用:對光線發(fā)散。
    10平行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焦點,反過來從焦點發(fā)過焦點的光折射后平行平行光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則入射光的延長線過虛焦點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軸的光線。
    11照相機的原理:u>2ff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12幻燈機的原理:f2f倒立放大實像。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
    13放大鏡的原理:u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成放大正立的虛像。
    14照相機的結(jié)構(gòu):a.膠片:感光顯影后變?yōu)檎障嗟灼.調(diào)焦環(huán):調(diào)節(jié)鏡頭到膠片的距離(但上面數(shù)字表示景到鏡頭的距離)。c.光圈:控制鏡頭的進光量。d.快門:控制曝光時間。
    15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虛像不是光線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16投影器與幻燈機的區(qū)別:投影器用兩塊大塑料螺紋透鏡作聚光鏡,并用一塊平面鏡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17顯微鏡的鏡筒上有一目鏡,和一個物鏡。它的放大倍數(shù)比放大鏡大許多。
    18三棱鏡的色散實驗使白光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
    該實驗證明了:白光不是單一色光,而是由許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19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光決定。不透明物的顏色由它所反射的光決定。
    20色光三原色:紅、綠、藍。顏料三原色:紅、黃、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