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物理教案浙教版

字號:

第二節(jié) 滑輪(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
    (2)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2、 難點: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三)教學準備
    定滑輪、動滑輪、鉤碼、細繩、測力計、鐵架臺、刻度尺。
    (四)教學過程
    一、總述
    學好本節(jié)應注重實驗。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體會各種簡單機械的特點。在探究活動之前,好先畫出簡單機械的草圖,用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分析會有什么結果,然后再用實驗驗證。如果有出入要去認真分析原因,必要時請老師參與。例如,探究定滑輪的特點時,先畫草圖、再分析:一根繩子,通過定滑輪轉了一彎,估計不能省力,但明顯能改變力的方向,然后實際做做看。做后我們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與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實驗誤差還是分析有問題)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讓同學們觀看書上的漫畫。問:為什么瘦子卻拉不住這個物體?
     三、定滑輪和動滑輪
     1、介紹滑輪
     周邊有槽,能繞軸轉動的輪子。
     2、請學生用滑輪把鉤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學生自由組裝)
     這個時候學生應該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方法。在學生實驗完成后,選取不同的類型放在講臺上進行講解。
    (1) 定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不隨物體一起移動。
    (2) 動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隨物體一起移動。
     3、探究: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
     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明確探究目的,
    設計數(shù)據(jù)表格,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如右圖,在學生自己探究時,引導是非常
    重要的,強調學生在提升物體時一定要勻速
    移動。
    分析: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動滑輪在省力的同時,卻費了一倍的距離。
    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用杠桿的知識分析一下,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
    另外:在探究過程中,由于滑輪本身有重力,和繩子有摩擦,結果可能不太一樣,教師應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動滑輪中:F=G物+G動2
    四、滑輪組
     動滑輪可以省力,卻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卻不能省力。有什么辦法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嗎?引入滑輪組。
    1、 將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輪組。
    讓學生自己組裝,教師巡視指導。(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再讓學生用測力計測量一下,歸納其特點:
    2、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五)小結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