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留意身邊的孩子,會發(fā)現,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有挖鼻孔的行為。究竟鼻孔里有什么寶貝,讓孩子們都樂此不疲的去挖呢?想不明白?一起來找找原因吧!
說起孩子愛挖鼻孔,媽媽們真是一堆的苦水要吐,因為坑娘的熊孩子,總愛挑不恰當的場合挖鼻孔,害場面超級尷尬的!
情景一
“媽媽,你看!我挖出來一塊超級大的鼻屎,哈哈”小家伙把一團灰黑的鼻屎遞到我面前時,服務員剛好將茶點放到我桌上,當時服務員一臉錯愕望向了我,我都懵逼了!下一秒趕緊掏出濕紙巾,把熊孩子手上的鼻屎擦掉。
情景二
某次幼兒園面試,孩子坐在椅子上和老師對話,結果才說幾句呢,小手就塞到鼻孔里摳起來,我在屋外著急得直跺腳,恨不得沖進去拍掉他的手指。所幸后來還是成功通過面試了。
看電視的時候愛挖鼻孔、吃飯的時候也愛挖鼻孔、甚至連睡覺前都要挖一下鼻孔才肯入睡,孩子們都怎么了?為什么都這么愛挖鼻孔,難道挖鼻孔“有毒”,會傳染嗎?
為何十個娃兒九個愛挖鼻孔?
關于挖鼻孔,有兩位美國科研員曾做過一個調研,結果顯示有91%的人都有挖鼻孔的習慣。所以,愛挖鼻孔不是孩子的專利呀,全世界的人都有這樣的愛好。只是孩子不懂場合的挖鼻孔,讓大人無法接受而已。
太閑了
孩子不知道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于是就把玩起自己的手指來,挖挖摳摳,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指和鼻腔上,還挺舒服的。通常當孩子閑坐無聊,發(fā)呆走神時,正是挖鼻孔最頻繁的時候。
清潔行為
孩子愛挖鼻孔可能是受“清潔行為”驅使下的一系列簡單彌補措施。因為鼻屎是人是鼻腔脫落的舊粘膜與吸入鼻腔的灰塵、微生物結成干痂后形成的鼻垢。這個污物堵在鼻孔一個位置影響呼吸時,孩子就會有除掉它的沖動。加上感知和手指不大靈敏,孩子挖鼻孔的時間會比大人要更長,所以大人們會產生‘孩子經常在挖鼻孔’的感覺。
滿足感
鼻子、頭皮、耳道都是神經末梢集中的器官,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非常敏感。孩子在挖鼻孔時,會引起神經系統(tǒng)的反射,使得身體產生奇妙的感覺,給人以滿足。為了追求這種滿足感,孩子會情不自禁的去挖鼻孔。這其實就和大人愛擠痘痘、咬指甲、摳腳丫一樣的性質。
孩子愛挖鼻孔這樣引導效果會更好
挖鼻孔并不是一個好的行為,它可能會將細菌帶入鼻腔,破壞鼻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損傷鼻粘膜,增加發(fā)生鼻腔炎癥、鼻炎、咽炎等的發(fā)病機會,因此我們并不希望看到孩子經常去挖鼻孔。
當孩子挖鼻孔的行為,已經挑戰(zhàn)到媽媽們忍耐的極,以愛之名出手去干涉是必須的,但是粗暴的責備、打罵絕對不是的教育方式。因此,在你行動前,先冷靜一下,該用怎么的方式引導孩子糾正這個不良習慣呢?
·先觀察
建議媽媽們先觀察孩子挖鼻孔的行為,究竟是出于何種原因?如果只是偶爾閑著無聊之舉,大可不必跟孩子強調不可以挖鼻,你只要找點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自然就不會去挖鼻孔了。
·保持鼻腔干凈
如果孩子確實是因為鼻腔里有異物不舒服,我們可以將孩子帶到比較私密的地方,如墻角、椅背后、公共洗手間里,幫助孩子將異物取出。這樣就可以輕松的避免掉尷尬,也讓孩子有私密意識。
有個細節(jié)需要注意的,就是媽媽幫孩子清潔鼻腔后,不妨給孩子看看取出的異物,讓他確認自己的鼻腔已經是干凈的了,心理上的認同會幫助孩子抵制挖鼻孔的習慣,自然就不會再去挖了。
媽媽們平時也要幫孩子養(yǎng)成清潔鼻腔的好習慣,可以用棉簽/紙巾蘸上清水,然后輕輕伸入鼻孔內轉動擦拭清潔鼻孔,有黏連較大的的鼻屎時,可以用兒童鑷子、吸鼻器輔助清潔。
·找替代物
孩子若尋求滿足感而不停的挖鼻孔,這種情況就比較棘手了。有媽媽分享了一個方法,就是給孩子找一個替代物,去轉移他的注意力。這位媽媽教孩子想挖鼻孔的時候,就抓衣服上的紐扣,一段時間下來,孩子愛挖鼻孔的習慣改善了不少。這是個例僅供參考,如果孩子挖鼻孔情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建議還是盡早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比較妥當。
不論你我,還是小*孩們,都有愛挖鼻孔的那一段時光。但隨著成長,生理心理日漸成熟,對于挖鼻孔這種行為也會慢慢的克制。粗暴制止,不如溫柔引導更有力量,待孩子長大回憶年少時,也會為他曾挖過鼻屎的荒唐鬧劇而哈哈大笑吧!
說起孩子愛挖鼻孔,媽媽們真是一堆的苦水要吐,因為坑娘的熊孩子,總愛挑不恰當的場合挖鼻孔,害場面超級尷尬的!
情景一
“媽媽,你看!我挖出來一塊超級大的鼻屎,哈哈”小家伙把一團灰黑的鼻屎遞到我面前時,服務員剛好將茶點放到我桌上,當時服務員一臉錯愕望向了我,我都懵逼了!下一秒趕緊掏出濕紙巾,把熊孩子手上的鼻屎擦掉。
情景二
某次幼兒園面試,孩子坐在椅子上和老師對話,結果才說幾句呢,小手就塞到鼻孔里摳起來,我在屋外著急得直跺腳,恨不得沖進去拍掉他的手指。所幸后來還是成功通過面試了。
看電視的時候愛挖鼻孔、吃飯的時候也愛挖鼻孔、甚至連睡覺前都要挖一下鼻孔才肯入睡,孩子們都怎么了?為什么都這么愛挖鼻孔,難道挖鼻孔“有毒”,會傳染嗎?
為何十個娃兒九個愛挖鼻孔?
關于挖鼻孔,有兩位美國科研員曾做過一個調研,結果顯示有91%的人都有挖鼻孔的習慣。所以,愛挖鼻孔不是孩子的專利呀,全世界的人都有這樣的愛好。只是孩子不懂場合的挖鼻孔,讓大人無法接受而已。
太閑了
孩子不知道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于是就把玩起自己的手指來,挖挖摳摳,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指和鼻腔上,還挺舒服的。通常當孩子閑坐無聊,發(fā)呆走神時,正是挖鼻孔最頻繁的時候。
清潔行為
孩子愛挖鼻孔可能是受“清潔行為”驅使下的一系列簡單彌補措施。因為鼻屎是人是鼻腔脫落的舊粘膜與吸入鼻腔的灰塵、微生物結成干痂后形成的鼻垢。這個污物堵在鼻孔一個位置影響呼吸時,孩子就會有除掉它的沖動。加上感知和手指不大靈敏,孩子挖鼻孔的時間會比大人要更長,所以大人們會產生‘孩子經常在挖鼻孔’的感覺。
滿足感
鼻子、頭皮、耳道都是神經末梢集中的器官,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非常敏感。孩子在挖鼻孔時,會引起神經系統(tǒng)的反射,使得身體產生奇妙的感覺,給人以滿足。為了追求這種滿足感,孩子會情不自禁的去挖鼻孔。這其實就和大人愛擠痘痘、咬指甲、摳腳丫一樣的性質。
孩子愛挖鼻孔這樣引導效果會更好
挖鼻孔并不是一個好的行為,它可能會將細菌帶入鼻腔,破壞鼻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損傷鼻粘膜,增加發(fā)生鼻腔炎癥、鼻炎、咽炎等的發(fā)病機會,因此我們并不希望看到孩子經常去挖鼻孔。
當孩子挖鼻孔的行為,已經挑戰(zhàn)到媽媽們忍耐的極,以愛之名出手去干涉是必須的,但是粗暴的責備、打罵絕對不是的教育方式。因此,在你行動前,先冷靜一下,該用怎么的方式引導孩子糾正這個不良習慣呢?
·先觀察
建議媽媽們先觀察孩子挖鼻孔的行為,究竟是出于何種原因?如果只是偶爾閑著無聊之舉,大可不必跟孩子強調不可以挖鼻,你只要找點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自然就不會去挖鼻孔了。
·保持鼻腔干凈
如果孩子確實是因為鼻腔里有異物不舒服,我們可以將孩子帶到比較私密的地方,如墻角、椅背后、公共洗手間里,幫助孩子將異物取出。這樣就可以輕松的避免掉尷尬,也讓孩子有私密意識。
有個細節(jié)需要注意的,就是媽媽幫孩子清潔鼻腔后,不妨給孩子看看取出的異物,讓他確認自己的鼻腔已經是干凈的了,心理上的認同會幫助孩子抵制挖鼻孔的習慣,自然就不會再去挖了。
媽媽們平時也要幫孩子養(yǎng)成清潔鼻腔的好習慣,可以用棉簽/紙巾蘸上清水,然后輕輕伸入鼻孔內轉動擦拭清潔鼻孔,有黏連較大的的鼻屎時,可以用兒童鑷子、吸鼻器輔助清潔。
·找替代物
孩子若尋求滿足感而不停的挖鼻孔,這種情況就比較棘手了。有媽媽分享了一個方法,就是給孩子找一個替代物,去轉移他的注意力。這位媽媽教孩子想挖鼻孔的時候,就抓衣服上的紐扣,一段時間下來,孩子愛挖鼻孔的習慣改善了不少。這是個例僅供參考,如果孩子挖鼻孔情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建議還是盡早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比較妥當。
不論你我,還是小*孩們,都有愛挖鼻孔的那一段時光。但隨著成長,生理心理日漸成熟,對于挖鼻孔這種行為也會慢慢的克制。粗暴制止,不如溫柔引導更有力量,待孩子長大回憶年少時,也會為他曾挖過鼻屎的荒唐鬧劇而哈哈大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