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務員申論考點預測試題5

字號:

【課程免費試聽】成公不等待!2017年省考課程 護航 備戰(zhàn) 免費體驗>>
北 京 天 津 上 海 河 北 山 西 內蒙古 遼 寧 吉 林
江 蘇 浙 江 安 徽 ?!〗?/td> 江 西 山 東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廣 東 廣 西 ?!∧?/td> 重 慶 四 川 貴 州 云 南
陜 西 甘 肅 青 海 寧 夏 黑龍江 新 疆 西 藏 兵 團

    1、給定資料
    1.近年來,實體書店的生存危機引發(fā)全社會的關注。曾有調查顯示,自2005年以來,全國已 有一半的民營實體書店面臨倒閉。上海思考樂書局、北京光合作用書房、風入松書店等全國知名書店關上了大門。2006—2007年,當當網與卓越亞馬遜曾發(fā)起價格大戰(zhàn),2010年年底,京東商 城加入,一時間圖書銷售市場陷入混戰(zhàn)。如今,更是掀起電商都來賣書的熱潮,當當、卓越亞馬 遜、京東、淘寶天貓以及蘇寧易購紛紛搶灘圖書市場。實體書店在這樣的價格惡戰(zhàn)中深受沖擊。“以前在勝利路上,光我們這種建筑書店就有六七家,現在只剩兩家了。別看還‘活’著,真 的挺累的?!遍L順建筑書店老板李女士一邊查看書目,一邊講述著當下書店經營的無奈,“現在 基本上就是收支持平,能有一點盈利也很微薄?!?李老板給自己算了一筆賬:房屋租金每月七八百,稅每個月要六七百,再加上水電費等成 本,每個月的收入也僅僅能維持開支,“現在我不雇人了,如果要是雇人看店的話,很有可能人 不敷出”。 “活”著累的不只是這些經營專業(yè)圖書的民營書店,作為Y市大的國企書店——新華書店,近年來同樣面對著網絡書店的無情沖擊,甚至它的累要遠遠超過民營書店,因為它牽涉到 眾多員工的生存。作為一名老員工,新華書店副總經理張群峰親眼見證著新華書店的發(fā)展歷程?!霸谖业挠∠笾?,網絡購書的熱潮應該興起于2006年前后,近幾年有鋪天蓋地的感覺,我們新華書店好一點的是,享受一些利好的政策,再有就是房租可以省掉,這對于我們近幾年的經 營起到很大的作用。從過去的西大街到現在的文化中心,新華書店近年來的經營還是持續(xù)遞增的,只是幅度沒有那么大?!?BR>    2.公務員王凱是一個讀書迷,除了看書,基本上沒什么愛好。每到一座城市出差,他總是要 到所在城市有名的書店去轉轉,即使不買書,也感受一下書店的氛圍。而如今,王凱已經兩年 沒有進過書店了,說起緣由,是網絡惹的“禍”?!耙郧百I書只能到書店去,有些書本市還沒有,就 盼望能到一線大城市的書店去買,所以多年來養(yǎng)成一個習慣,到任何一座城市都去轉書店。可 現在,網絡書店里什么書都有,基本上都是海量庫存,而且還相對便宜?!?為什么網絡書店能做到海量庫存,而且價格便宜?張群峰認為,網絡書店往往有一些風投 資金介入,有雄厚的資金保證。同時,他們與出版社取得聯系,可以大量購進熱賣的圖書,而實 體書店多只能購進十本八本。另外,他們的進價也相對便宜,而實體書店有房租、稅費、運營成本、職員工資等,所以造成網絡書店的圖書比實體店更有價格優(yōu)勢。 從當下看,實體書店的市場根基開始動搖,原因除了網絡書店,張群峰認為還有一個很重 要的因素就是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半S著電腦的普及,電子書應運而生,而且越來越輕薄化, 年輕一代的讀者更喜歡這種快閱讀、碎片閱讀,他們認為方便快捷,有海量、易攜帶等特點,所 以,閱讀習慣的形成往往比網絡書店還要可怕。”
    3.有了互聯網,還需要讀書嗎?記者進行了隨機調查, “網上閱讀與讀書是不同的類型,誰也無法取代誰?!笔忻褛w女士告訴記者,如果看新聞瀏覽信息,上網就夠了,但長期上網會讓人產生浮躁感,讓人無所適從,而讀書能夠讓人安靜下 來。投入進去,讓思想能夠久駐心靈。 退休市民趙宇海購買了《舊制度與*》和幾本歷史書籍。他說,沒有什么能完全取代書 籍,書籍不像看電視或上網,急著把信息都灌輸給你,它給人思考的空間,看書讓人更容易思考。 市民許艷說:“現代人過于迷戀網絡,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書籍可能不會給你即時答 案,可它能武裝你的心靈和大腦,讓你有處理問題的能力。” 一位名叫周濤的小伙子說:“電子閱讀終端攜帶方便,在任何地方我都可以隨時拿出來閱讀?!?愛看書的女孩肖琳則說:“我現在偶爾還是會去書店,有時候知道有新書但是不知道內容 如何,我會去書店翻翻,看是否值得購買。如果確定了,記下書名,回頭到當當或者亞馬遜買,幾 天就到貨了,又便宜又方便。” 學生王倩則認為,網上購書價格更優(yōu)惠。她說:“像當當和亞馬遜網的書一般都在5~8折之間,有時還會做活動,雙十一的時候買兩百送一百,和我男友就一起買了一堆書,記得有, 老師要我們買一本專業(yè)英語教材,我們整個專業(yè)的同學都在當當網上買,當時就把那本書買斷 貨了?!?如今,點開當當和亞馬遜等網站,經常能看到“圖書低至兩折,送貨上門”,要讓讀者不動心 還真有點難。來自AC尼爾森機構發(fā)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國網上購物的5500萬人中,有56% 選擇網上買書。另外,易觀咨詢的數據顯示,2009年當當網占中國整個圖書市場份額的10%, 很明顯,僅當當網就切分了我國圖書市場的一份大蛋糕。
    4.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發(fā)布的《2011中國電子書產業(yè)研究報告》將電子書分為3種基本類 型:電子書1.0,即源于紙質書內容的電子書,如國內常見電子閱讀器里預裝的電子書多屬于這 種;電子書2.0,即從生產到發(fā)布都只有數字化形態(tài)的電子讀物,如盛大旗下的文學網站上的原創(chuàng)內容等;電子書3,0,即除了文字、圖、表等平面靜態(tài)閱讀要素外,集成了聲音、視頻、動畫、交 互模塊等要素的多媒體讀物。 這3種類型是電子書產業(yè)發(fā)展的3條線索,他們有著不同的運作需求和發(fā)展規(guī)律。在3種類型中。電子書1.0的產業(yè)鏈可以說是傳統(tǒng)出版業(yè)產業(yè)鏈的延伸。在這里,傳統(tǒng)出版商仍然承擔內容生產的角色,產品定價也基本上是以紙質書為參照,遵循紙質書出版的基本規(guī)律??梢?說,電子書1.0對于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轉型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我們如何能讓電子書1.0 在傳統(tǒng)出版業(yè)中發(fā)揮更大作用。使得傳統(tǒng)出版業(yè)加快向數字出版轉型?節(jié)目組邀請新聞出版總 署出版管理司司長吳尚之為網友解答。 主持人:現在數字出版與傳統(tǒng)出版相比,已出現后來者居上的態(tài)勢。有一種觀點說,傳統(tǒng)出 版即將消亡,傳統(tǒng)媒體都將會被網絡所取代,您怎么看? 吳尚之:我認為,這種觀點確實不符合實際。傳統(tǒng)出版不僅不會消亡,而且還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比如在2010年。我國報紙印刷份數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實際上,人們對閱讀的需求和閱讀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就像我們的飲食結構一樣。有些人喜歡吃漢堡包,但也并不排斥吃餃子。 目前在我國,圖書主要是以地級市以上的城市為銷售主體,縣和縣以下農村市場中,圖書所占 的分量很小。我國人均年消費圖書才5.4冊、期刊3.2冊,與發(fā)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因此對于我 國來說,傳統(tǒng)出版還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主持人:那是否可以說,由于我們傳統(tǒng)出版還存在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發(fā)展數字出版并 不急迫? 吳尚之:恰恰相反,傳統(tǒng)出版確實需要加快向數字出版轉型。 從2006年起,我們每年都對國民閱讀進行跟蹤調查。從2009年了解的情況來看,在我國 18歲至70歲的國民當中,接觸過數字閱讀方式的占24.6%,比2008年增長了0.1個百分點: 有16.7%的國民通過網絡在線閱讀。比2008年增長了1個百分點:14.9%的國民接觸過手機閱 讀,比2008年增加了2.2%;4.2%的國民是通過MP4等方式進行數字化閱讀。與2008年持平。 在閱讀方式中,網絡在線閱讀和手機閱讀成為兩大主要閱讀方式。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新興媒體 的出現,可供人們選擇的閱讀方式和閱讀載體多樣化,手機閱讀的方便性和數字出版物的價格 優(yōu)勢,必然會對傳統(tǒng)的紙質出版物產生較大沖擊。 此外,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發(fā)展數字出版有更大的意義。我們現在每年用于印刷圖書、 期刊、報紙的紙有624萬多噸,不僅消耗了大量木材,而且大量造紙還對環(huán)境產生了很大的污 染。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快傳統(tǒng)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還是很有必要的。 主持人:目前我們從傳統(tǒng)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過程中存在哪些優(yōu)勢? 吳尚之:我國出版業(yè)的悠久歷史,為我們留存了內容豐富的古代典籍。新中國成立后,出版 業(yè)發(fā)展日新月異,為我們帶來了豐富的內容資源。據統(tǒng)計,我國保存至今的古籍有20多萬種, 從1949年到2009年出版的新書有254萬多種,傳統(tǒng)出版的優(yōu)勢首先就是內容資源。其次,我 們的傳統(tǒng)出版企業(yè)中集中了一批高素質的選題、策劃、編輯、出版人才。傳統(tǒng)出版單位的編輯人 員背后。還聚集了一批長期合作的優(yōu)秀作者。此外。傳統(tǒng)出版業(yè)在管理和出版物標準方面形成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規(guī)范和制度,如“三審三?!保@是保障我們的出版物權威準確的重要規(guī)范。 主持人:有了這些優(yōu)勢后,傳統(tǒng)出版如何實現有效轉型? 吳尚之: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轉型: 一是要實現出版理念的轉型。傳統(tǒng)出版企業(yè)應當成為數字出版領域的主力軍,要徹底改變 只做紙質出版和營銷的單一模式,立足于內容加工和內容提供商的地位,立足于全媒體、多載 體、多形式的出版。 二是要實現出版物內容的轉型。傳統(tǒng)出版單位積累了許多精品力作,出版了一批深受讀者喜愛的暢銷書和暢銷期刊、報紙。目前,需要的是把這些已經出版的紙質出版物盡快數字化。同 時,要解決好紙質版和數字版本同步化的問題,為數字出版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要實現技術和人才的轉型。傳統(tǒng)出版企業(yè)要適應這種變化。加強數字出版技術的研發(fā) 和設施的投入,特別是要培養(yǎng)一批既懂傳統(tǒng)出版,又懂數字出版的復合型人才,實現出版人才 的轉型,才有可能實現出版業(yè)態(tài)的轉型。 四是要實現出版經營模式轉型。傳統(tǒng)出版單位有內容資源做基礎,如果有條件,應鼓勵自 主開發(fā)和經營數字出版產品,尋找自身的盈利模式。在經營模式方面,三商合一即通信運營商、 硬件生產商和內容提供商聯手推動的趨勢明顯。傳統(tǒng)出版單位由單一的自我經營模式轉變到 聯合開發(fā)、合作共贏的經營模式,這樣有可能達到降低成本、減少風險、提高效率的目的。 五是要實現管理方式的轉型。數字出版業(yè)的內容編輯、復制、發(fā)行大多是合一的,管理方式 應由傳統(tǒng)的多環(huán)節(jié)管理轉變到綜合管理和服務的方式上來。數字出版的載體形式豐富多樣,而 且變化較快,管理思路上要側重于宏觀,側重于法規(guī),側重于標準規(guī)范,側重于制定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 略和規(guī)劃等,
    5.一片陰霾中實體書店也出現了絲絲亮光。廣州學而優(yōu)書店迎來了它的18周歲生日,有著州文化地標之譽的廣州購書中心也剛剛慶祝了它的16周年生日,聯合書店屹立在寸土寸 金的北京路也已有三年時光,而有著臺灣誠品血統(tǒng)的廣州方所也在繁華商圈中風景獨好地盛 放了一年。除了經營,在日前廣東省發(fā)行協(xié)會主辦的“實體書店未來和發(fā)展研討會上” 她回憶,當方所剛剛進駐廣州,舉辦了一系列以詩為主題的演講,請來了眾多名家,令他與會書店 經理人共同提出實體書店發(fā)展的一個新命題:書店要真正融入城市。方所總顧問廖美立表示: “我們覺得這件事(開書店)很受鼓舞的其中一點,是我們把閱讀這種生活形態(tài)跟廣州這個城市 聯系起來,讓它變成廣州的一部分。” 廖美立說,很多人會告訴她廣州是文化沙漠,書店不好經營?!捌鋵嵨覀儾]有考慮北京、 上海這樣的城市,相反廣州是首選,因為這里更自由、開放,這個優(yōu)點對于做書店來說非常重要?!?她回憶,當方所剛剛進駐廣州,舉辦了一系列以詩為主題的演講,請來了眾多名家,令他 們團隊震驚的是到現場聽講座的人數大大超過預期,現場擠得水泄不通?!拔覀冏龅牟⒉皇切?眾的事情,我看到年輕人眼神中閃爍著的求知欲、溝通欲,這是文化沙漠的表現?其實這恰恰證 明了廣州的群眾非常需要這么一個空間,感受思想的碰撞?!?臺灣誠品書店的成功在于它不僅書賣得紅紅火火,更是城市旅游的地標之一,不少游客都 把夜訪誠品敦南店列為游玩臺北的必備節(jié)目之一。廖美立女士帶著運營臺灣誠品書店的經驗, 為方所的扎根摸索道路,但是有一種想法是她不變的信條:書店是一個城市的符號,它和文化 密切關聯,而這也是使誠品書店終找到價值的核心觀念。香港學者馬家輝就曾經拿誠品書店 舉例,很多人去了臺灣,都光顧誠品書店,但是圖書的銷售并不足以為書店帶來足夠的利潤,反 而是依靠一、二樓別的消費盈利。書店的復合式經營,可以幫助解決書店經營的困難,也使書店 承載更多的功能:滲入人們的生活細節(jié)之中,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 而作為扎根廣州18年的學而優(yōu)來說,能夠生存下去絕不簡單,更何況近日學而優(yōu)還在時 代玫瑰園新開了藝術書店。學而優(yōu)書店總經理陳定方介紹,這次開藝術書店一是因為其符合學 而優(yōu)向社區(qū)書店轉型的新定位,二是因時代玫瑰園已有很好的基礎,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美術 館。“我們與美術館合作開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這個店的特色一是配合美術館參觀展覽的 人群所需求的藝術類圖書,一是社區(qū)居民所需求的社科、文學、科普、兒童、親子、生活旅游等類 別。書店辦得很好,但因是店主很多年前買下了這個物業(yè),且有另外生意支撐,才這么開著。不 能要求所有書店都有這種條件?!?我們的城市需要怎樣的氣質點綴?我們又如何培養(yǎng)這種氣質?對此,人們會想到城市的“文 化燈塔”——書店。我們在擁抱網絡書店的便利之時也總會留戀書店的氣息。廖美立說:“書店 的發(fā)展也要隨著閱讀關系的改變而改變。以前的閱讀是孤獨的,是人與書的單向互動,但是現 在的閱讀已經變得更加開放,書店也不必固步自封,可以將目光放遠,做一個文化的傳遞者?!?方所告別了第一年“詩意的”探索,準備在它的第二年更接地氣,立足廣州,與這座城市形成更 密切的關系,讓更多的人透過它感受廣州的氣息、追覓廣府的歷史。方所第二年的文化活動主 要圍繞廣州本土展開,結合更多廣州的本土藝術家探尋城市的記憶和味道,這意味著方所要更 深地扎根在這片土地上。 除了文化上的使命感。廖美立認為,目前國內的情況讓他們不得不放手嘗試?!皣鴥鹊膱D書 銷售市場基本上分網絡電商、新華書店、民營書店三大塊,但享有的資源和空間基本上是失衡 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營書店的經營者不得不去創(chuàng)新,尋找更多的資源。另外,要和電商抗衡, 我們自己必須更加豐富、成熟,把這個門檻和口碑打造出來?!?談到臺灣經營經驗時,廖美立有點感慨地說:“其實網絡書店的沖擊在臺灣也能感受到,但 是臺灣的整個圖書市場還是比較健康的,雖然網絡書店也在打折扣,但是不會出現惡性的情 況,而目前國內的網絡價格惡戰(zhàn)已經對實體書店構成了破壞性的影響。”
    6.英國的書店就像一間精致的咖啡屋,甚至比家里的書房還舒適,沙發(fā),藤椅,咖啡茶點。 人們買書,也喜歡坐在一角靜靜地看書,據說書店一半的盈利都來自于食品的銷量。 這樣的環(huán)境來源于很重要的法規(guī)。1900年,英國制定了一個圖書競價政策,出版商有權制 定價格,而銷售商必須按照定價銷售,不準折扣,出版商會給他們一些折扣,如果銷售商低價傾 銷,所有的出版商將同時停止對發(fā)行商供貨。這個政策得到了很嚴格的遵守,所以保證了英國 在100年圖書市場里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幸的是1997年英國廢除了圖書定價政策,但是模仿英國 制定此政策的像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這些國家仍然在實行這項圖書定價政策。 圖書是一個不一樣的商品,它牽涉到國民的文化素質,以及國家的文化安全,不少國家對 自己的書店業(yè)和圖書業(yè)還是有一些政策保護的。像英國就對書店免稅,而且在個人所得稅方面 也有照顧;西班牙一直對他們的書店都有補貼;法國也確立了比較嚴格的法案,對書店業(yè)進行 保護;德國規(guī)定在新書出來之后,實體書店先銷售三個月到半年,網絡書店才可以銷售。 而澳大利亞的書店則開始主動進攻電子書市場。很多書店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網絡架 設,如果你登錄它的網站搜索任何一本書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只搜索實體書、只搜索電子書和 兩種書籍都搜索這樣不同的選項。消費者如果選擇購買電子書,那么轉瞬之間書籍就會存入你 的電腦,而如果你購買實體書,網上付賬之后書籍會免費郵寄到你的府上,與其讓新興的互聯 網新貴們蠶食書籍市場,不如自己開設網絡書店,從單一的實體書店慢慢轉變?yōu)榫W絡和實體書 店并重的雙線經營模式。 除了向電子書主動轉型,出版商也在努力改變產品特色,希望挽留人們閱讀紙質書的習 慣。越來越多的書開始使用輕質紙來印刷,五六百頁的書重量還不及傳統(tǒng)的一兩百頁的書籍。 由于書變輕了攜帶起來不那么費勁了,所以還是會有一些人仍然習慣在自己的包里邊扔上一本這樣的輕質紙印刷的書籍,在火車上或者汽車上隨時隨地可以翻上幾頁。另外幼兒教育階 段,整個教育界普遍傾向于讓低齡的兒童遠離多媒體電子設備,所以幼兒圖書市場一直是實體 書店堅實的堡壘,輕易不會被電子書攻破。
    7.網絡時代,城市還需要獨立書店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誰都不能否定,文化是一個民族 的靈魂。圖書是文化的載體。書店不僅是了解一個城市的窗口,而且是城市公共文化交流的重 要場所,知名的獨立書店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景觀。我們想一想東京神保町的書店街、倫敦的 小書店,就會同意此言不虛。改革開放以來,散處于我國各大中城市的獨立書店,以其紛繁的個 性、卓絕的堅守,為城市貢獻著縷縷書香,為愛書人建構著精神家園。然而。在當前,獨立書店的 現實是在掙扎,在批量死亡。 國家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決定》。書店作為文化事業(yè)的 重要部分,作為城市的名片,在這樣的背景下理應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過去這種支持往往是 政策層面的。落不到實處。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負責人談到,有關部門即將出 臺政策,“我們會要求在城市規(guī)劃中留出書店的位置,甚至是城里好的位置。除了大的書城建 設,也要為小的獨立書店留出足夠的發(fā)展空間,以保持一個城市的文化生態(tài)?!?作為國民經濟組成部分之一的文化產業(yè),終會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成熟和完善成長起來, 而在文化新型產業(yè)摸索未知方向的階段,保留舊行當,不使文化和產業(yè)出現斷層,顯然是有意義的。
    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介紹了目前我國實體書店面臨的經營困境,請你根據“給定資料1-2”。說說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有哪些。(15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50字。
    二、互聯網時代,讀者對于書籍的閱讀和購買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請你歸納“給定資料3”
    中提到的不同意見。(15分)
    要求:條理清楚,全面準確。200字左右。
    三、面對網絡沖擊。歐洲各國和澳大利亞都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保護實體書店。請對其加以精要概括,并談談我國從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20分)
    要求:條理清楚,全面準確,有針對性。400字左右。
    四、“給定資料4”是有關傳統(tǒng)出版業(yè)向數字出版轉型的訪談實錄,節(jié)目組擬打算將其發(fā)布在網絡上以供網友交流,請你為其撰寫一則編者按。(15分)
    要求:要點全面、準確。不超過250字。
    五、“給定資料”中提到“在文化新型產業(yè)摸索未知方向的階段。保留舊行當。不使文化和產業(yè)出現斷層,顯然是有意義的”,請你以這句話為出發(fā)點,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主題應與“給定資料”相關,結合生活實際:
    (2)觀點鮮明,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3)字數8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