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一
我生活在詩情畫意的南方,但我卻選擇擁有馬背民族的性格。西藏一個遙遠深沉而又處讓人覺察到雪域高原的滄桑的神圣的領土。
我從未踏入那一塊西部熱土,但我卻從小就對那一塊土地有著特別的感情。小時候我指著西藏的版圖對母親說:“媽,我長大了要去那里?!逼鋵嵞膫€時候我只是覺得哪個地方離我的家很遠。
長大后我才知道那里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去深愛。
我曾多少次幻想自己站在藏北的大草原上將自己置身于牛羊之中,或是騎在馬上與那粗壯的有草原豪氣的漢子交談。我們甚至可以一起唱著草原的祝酒歌。再不同的文化底蘊下讓民族的情感通過共同的旋律而融洽得如高原雪蓮下那緊緊的土層與積雪。我們雖不同的服飾,不同的音調,但同樣的祝福將心與心的距離絕對的縮短。豪放而無拘束的笑聲之后我們可以各自端起一碗烈酒,燃起一堆篝火在碗與碗清脆的碰撞之后,我們便使喉嚨發(fā)出咕咚咕咚的聲音。豪放無拘,甚至是狂妄。讓歷史的英雄之氣穿越時空與我們的身軀升華。升華之后以滿足一個人對其千年歷史的懷念。烈酒、歡笑、暢談,藏高原的星空,一切的一切讓兩個不同民族的人擁有同樣的豪情來共敘兄弟姐妹情誼,民族的魂似乎也就在于此。
我曾多少次幻想立足于藏北的草原,立于西藏的高峰之上,在高原的強勁之風的力量下,我盡情傾聽藏族女孩那清脆的如古銅器被碰撞的音韻。一聽那樣的歌聲,看著那樣一身精美的藏袍,飄揚的長發(fā),就足以讓一個人領會這樣一個民族女子的豪放,堅強,勇敢。那樣的歌聲也只有回蕩在草原,喜瑪拉雅的山脈才足以呈現她的力量,而在江南似乎有點承受不住。
我向往喜瑪拉雅,向往其最著魅力的“女神第三”,那樣一種讓人覺得征服才是生命存在的力量。
然而我畢竟不能在幻想中生活,我以西藏語動筆,我以西藏之名描述一個民族的雄渾,為了是我愛那片土地,為的是我們擁有56個民族,為的是西藏之名讓所有人明白我們都是兄弟姐妹。
我以西藏之名選擇對一個民族的忠愛,那不是迷戀,我向往那里是因為我想把根扎在那里。我向往那里是因為我樂意把那里的牧民與可親的江南農民緊緊連在一起,在不同的性格之間我明白他們同樣監(jiān)守生命中—最本然的東西——創(chuàng)造。
“女神第三”祝福和祝福“女神第三”。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二
昌都地區(q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部、瀾滄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區(qū)的東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處三河一江地區(qū)(昂曲、扎曲、色曲、瀾滄江),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個世界,是鎖在橫斷山脈深處的一片凈土,孕育著神秘、孕育著恢弘、預支育著古老而獨特的高原文明。這里湛藍的天空、蒼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亙古雪峰,無一不向世人昭示著永恒的魅力。而那獨特多姿的康巴風情、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也對人們充滿了無盡的誘惑。
昌都地處著名的橫斷山脈,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以及它們的.60多條支流像條條玉帶般盤繞其中。俯
瞰
昌都,萬峰突起,氣勢磅
礴
,座座山脈猶如巨龍昂首。遙望遠方,群山崢
嶸
,江河縱橫,牛羊成群,真讓人仿佛置身于雄偉壯麗的畫卷之中。
昌都地區(qū)高山峽谷相間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積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無
垠
,樹種多達1500余種,珍稀樹種繁多。
廣闊的森林和草原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動物多達400多種,約占西藏的80%。珍稀動物有滇金絲猴、金錢豹、藏羚、白唇鹿、黑頸鶴、
猞
猁、盤羊、馬熊、錦雞等。在許多地方,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呈現出一派最美麗的自然畫卷。
昌都地形復雜,許多地方從谷底到山頂相差2000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帶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場,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叢,而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巒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區(qū)的典型氣候特征。
昌都不但風光秀美,人文景觀也獨具魅力。作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觀豐富獨特,多彩多姿,極具神秘色彩。茶馬古道的沿線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傳佛教各個教派的寺廟。
昌都在藏語里是水岔口的意思,扎曲、昂曲兩條河流在這里交匯,成為瀾滄江的源頭。美麗的昌都鎮(zhèn)就坐落在這山與水之間。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藏語稱“喜噶次”,意為“如意莊園”,位于拉薩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處,海拔3800米,面積387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以藏族為主,有漢、回、蒙古、滿等13個民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歷史上稱日喀則地區(qū)為后藏,而日喀則為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則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
日喀則是西藏境內色彩最豐富的地區(qū)。既有遼闊的草原牧場,也有肥沃的河谷良田,還有茂盛的亞熱帶叢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
日喀則一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農業(yè)發(fā)達,以糧食、油料、畜牧、蔬菜為主,是“西藏的糧倉”之一。日喀則的工業(yè)有地毯、服裝、皮革、鐵器、木器、金銀加工業(yè)、民族工藝品等6大行業(yè)。土特產有藏毯、卡墊、銀碗、銀包木碗等。日喀則以扎什倫布寺、夏魯寺等著名寺院名世。今天日喀則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旅游者從日喀則西行可至阿里,南去可到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和尼泊爾,北往直達那曲,東至拉薩、山南。
古老的日喀則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薩迦寺、平措林寺、覺囊寺和帕拉莊園,以及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均分散在它的周圍。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展佛節(jié)、跳神節(jié),夏魯寺的西姆欽波節(jié)和藏戲演出,均以其獨特的風格享譽于世。
日喀則以其古老的文化、雄偉的寺廟建筑、壯麗的自然景觀、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勝地之一。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四
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是一個單位的形象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了解和掌握群眾的呼聲以及物價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推動整體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此,我局建立規(guī)范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統(tǒng)一領導全局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同時,對涉及物價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工作根據各股室的工作性質進行了分工,責任到人。做到組織、機構、人員、經費四落實。
二是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列入崗位責任制,實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一票否決制。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并認真抓好落實。
三是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分析報告制度。定期或不定
期召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情況分析會,對全局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形勢及時進行通報,分析矛盾糾紛隱患,研究排查措施,征求意見和建議。
四是實行首問負責制及局領導接待日制。同時,要求熱情接待每一位群眾,做到“五個一”,即“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聲請坐、一杯茶水、一份滿意”。并嚴格按照“來訪有記錄、來信有答復、處理有反饋”的工作要求,實行開門接訪、帶案下訪解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疑難問題。確保按規(guī)定確定是否受理,并保證給予書面答復和處理結果。
上半年,我局在開展矛盾糾紛排查中,接待群眾來信來訪舉報案件10件,辦結10件,辦結率、回復率達100%,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2、開展業(yè)務培訓,建立一支合格的維穩(wěn)隊伍
做好維護穩(wěn)定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關鍵在人。只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依法辦事,就能妥善處理矛盾和糾紛,為群眾排憂解難。我局在認真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時,對內注重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
一是今年年初對全局職工進行了業(yè)務培訓。重點進行了《信訪條例》、《行政許可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guī)定》等法律知識和各項業(yè)務知識的培訓。
及時答復,該查處的及時查處。有效避免了不作為或亂作為的現象,有效化解了矛盾。
3、加強宣傳工作夯實維穩(wěn)工作的群眾基礎
價格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是物價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抓好物價價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就要想方設法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使群眾對矛盾糾紛問題有正確認識,從而避免群眾因對法律、政策的誤解越級上訪,重復上訪。
一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
二是及時編印《價格法律法規(guī)政策匯編》數百冊發(fā)放到人民群眾手中;
三是通過政務平臺站,供公開查詢法規(guī)政策、規(guī)章制度、業(yè)務流程、收費依據和標準等一切公開事項。通過宣傳,不斷增強了廣大群眾的價格法律法規(guī)政策意識。
4、嚴格依法辦事
大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價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既要按照政策法規(guī)宣傳說服群眾,又要切實保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做到嚴格執(zhí)法。對基層群眾反映強烈,影響面廣的矛盾糾紛案件,我局及時組織力量,調研,查處,決不拖延。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五
(經2009年6月12日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第10次常務會議通過,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令第92號,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加強林地的保護和管理,合理利用林地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林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自治區(qū)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自治區(qū)行政區(qū)域內從事林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林地,是指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guī)劃的宜林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guī)劃的宜林地應當以自治區(qū)公布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為依據。第四條 自治區(qū)依法實行林地權屬登記制度。依法登記的林地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林地的保護、管理與監(jiān)督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fā)展改革、財政、國土、建設、交通、水利、農牧、公安、民政、環(huán)保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林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林地保護利用工作納入本級政府經濟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林地保護和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嚴格保護、合理開發(fā)、有序利用的原則,加強對林地開發(fā)利用的監(jiān)督管理、指導和服務,制定林地保護與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七條 各地(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林地管護組織,組織群眾護林,落實林地管護責任區(qū)和管護費用,明確管護責任區(qū)內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林地管護責任。
第八條 自治區(qū)實行林地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和有償利用制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林地用途。
第九條 因勘查、開采礦藏和修建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工程(以下統(tǒng)稱建設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qū)規(guī)定的標準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并根據與林地所有權人達成的協(xié)議支付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森林植被恢復費收費標準由自治區(qū)財政、價格主管部門和林業(yè)部門共同制定,報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后執(zhí)行。
小城鎮(zhèn)建設、農牧民安居工程、鄉(xiāng)村公路建設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免繳森林植被恢復費,國家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第十條 建設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林地的,經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國土資源部門審批。國土資源部門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辦理農用地轉用等相關手續(xù)。未經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國土資源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xù)。
(一)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申請報告;
(二)使用林地申請表;
(三)項目立項批準文件;
(五)法人或個人身份證明文件;
(八)與被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所有權人達成的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協(xié)議。
建設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應當一次性提出申請,不得分割申報。第十二條 縣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自收到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并按照規(guī)定進行實地查驗。經審查,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本辦法規(guī)定的,應當予以受理;需要補正材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補正;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占用、征用防護林或者特種用途林林地面積10公頃以下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跡地面積35公頃以下的,其他林地面積70公頃以下的,由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超過上述規(guī)定林地面積的,由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
第十四條 對臨時占用林地的申請,林業(yè)主管部門按照下列權限進行審批:
(四)占用除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積2公頃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五條 林業(yè)主管部門經審核同意申請人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預繳森林植被恢復費。
除由國務院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或者審批的外,林業(yè)主管部門自收到森林植被恢復費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應當向申請人發(fā)放審核同意書或者批準文件。
第十六條 對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未被批準的,林業(yè)主管部門自收到不予批準通知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應當將預收的森林植被恢復費全額退還申請人。
第十七條 經批準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建設工程用地單位應當依法向林地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申請林木采伐許可證。
第十八條 經批準臨時占用林地的,建設工程用地單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林地,防止水土流失,不得改變林地用途,不得在臨時占用林地范圍內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臨時占用期限屆滿后,應當恢復林業(yè)生產條件。
臨時占用期限屆滿后需要繼續(xù)使用的,建設工程用地單位應當在臨時占用有效期屆滿前30日,依照本辦法規(guī)定重新提出臨時占用林地申請。
第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對被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范圍內的國家和自治區(qū)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進行保護,必要時采取遷地保護措施。
第二十條 林業(yè)主管部門在受理、審核、審批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申請工作中,除森林植被恢復費外,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第二十一條 森林植被恢復費實行專戶管理,專項用于林業(yè)主管部門組織的森林植被恢復和管護,不得平調、截留或者挪用。
森林植被恢復費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以及林地管護費的管理和使用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和上一級林業(yè)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舉報制度,設置舉報信箱和舉報電話,并向社會公布;對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行為的舉報,應當及時受理并依法處理。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將本行政區(qū)域內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情況,按向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逐級備案,并建立占用、征用或臨時占用林地審核和審批管理檔案。
(一)擅自改變林地用途的;
(四)現場查驗時弄虛作假的。
第二十五條
(三)致使林地受到破壞的,責令限期恢復原有林業(yè)生產條件,并處非法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15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的其他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已有處罰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西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提供)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六
大西藏指的是衛(wèi)、藏、西康、安多;就是現在的西藏本地(也就是青藏高原的衛(wèi)藏)、青海甘肅新疆的部分南部(也就是青藏高原的北部東部)、四川云南的西部(也就是青藏高原的西部),這個稱呼是一種文化地理的稱呼,指的是受藏族文化影響很大、藏族經常游牧活動的地區(qū),并不是針對地理。
具體來講,按照藏族人的歷來生活區(qū)域,包括:
劃入“青海省”的地區(qū)如下:
一.現屬“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2.貴南縣:包括魯倉、巴、茫拉、夏木道等;
4.同德縣:包括玉俄、尕則、巴、戎波、賽宛江三部、藏阿柔等;
二.現屬“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6.烏蘭縣:
7.都蘭縣:包括察干烏蘇、**香日德等;
8.天峻縣:旺德秀瑪、聶納貢秀、扎察、木里、俄巴、夏郭、格爾木市;
三.現屬“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9.同仁縣:包括上下熱貢、多哇、角讓波、嘉吾、臺吾日等;
10.尖扎縣:包括昂拉、霍莫卡、賈加、多加、尕普、坎木拉等;
11.澤庫縣:霍爾、索鈉、尕孜、貢秀、希薩、麥秀等;
四.現屬“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13.瑪沁縣:包括大武六部、鈉郭爾、扎古、曲哇、阿窘然洛等;
14.瑪多縣:包括霍曲桑、卡郭、達脫、霍郭等;
15.甘德縣:包括上阿窘、果洛藏郭貢秀等;
16.達日縣:包括上下旺青、貝巴等;
17.班瑪縣:包括昂達桑、奔玉桑、德囊桑等;
18.久治縣:包括果洛康干、康薩爾、瓦色桑等;
五.現屬“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19.門源回族自治縣:包括華銳嘉多和華銳森聶等;
20.祈連縣:包括阿柔、木里、蘇日拖勒等;
21.剛察縣:上下宏倉等;
22.海晏縣:措鄂達西(青海四旗);
六.現屬“海東地區(qū)”:
23.民和縣:包括尕瑪洛、楊斗、卡得爾、蔡旦、鬧巴等;
24.樂都縣:包括卓倉等;
26.互助土族自治縣:包括曲桑、貢隆等;
29.湟中縣:包括塔爾寺六部的大部分地區(qū);
30.湟源縣:包括東廓、日月山等地;
七.現屬“西寧市”(古宗喀國之首都)
31.大通縣:包括色科等地;
一.現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33.碌曲縣:包括秀藏十二部落、三木岔、拉姆等地;
34.瑪曲縣:包括歐拉、佐爾蓋尼瑪、喬考三部、姆西等;
36.臨潭縣:包括瓦澤、葉爾巴、曲巴加科等;
37.舟曲縣:包括卓尼下部和藏寧、吾達巴、洛達等;
二.現屬“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地區(qū):
39.天祝(華銳)縣:包括華銳的大部分地區(qū);
現劃歸到中國四川省的西藏安多地區(qū)有:
一.現屬“阿霸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如下:
43.壤塘縣:包括紫嘎等地;
44.金川縣:(曲青宗);
46.小金縣:(咎拉家)(曾稱攢鈉、懋功);
47.理縣:包括加卡扎西林等地;
48.汶川縣:
49.黑水縣:薩多、薩麥;
50.松潘縣:(松 曲宗)包括毛爾蓋、夏爾科、赤江三部等地;
51.茂汶羌族自治縣:
除上述所劃歸的五十二個縣外,還有很多沒有劃歸到上屬范圍之內的地區(qū)。比如:西藏的部分地方被劃到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有些則劃歸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還有將西藏東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qū)被劃歸到甘肅省的武都和文縣。另外,安多的部分地區(qū)劃歸到四川省的平武縣和北川縣、寶興縣等。除此之外,康區(qū)的許多地方也被劃歸到了中國四川省云南省的其他縣內。與新疆有關的是阿里地區(qū)的部分分界。
某些藏族獨立分子宣傳大西藏,以一種文化區(qū)域來表述一種地理概念。如果按大西藏的方法來區(qū)分,那么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都沒有了,所以中國政府不能同意藏族分裂勢力的大西藏劃分法。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七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開展重大社會穩(wěn)定風險防范化解專項行動工作,先后多次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形成了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由縣委維護穩(wěn)定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籌組織,縣委維穩(wěn)辦負責日常協(xié)調的工作機制。各鎮(zhèn)(辦)各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由單位“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按照屬地和主管責任主動做好“排查化解,源頭預防,動態(tài)管控,應急處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縣維穩(wěn)辦積極履行工作職責,充分發(fā)揮指揮協(xié)調作用,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暢通信息傳遞渠道,統(tǒng)籌各方力量,及時研判各種矛盾和問題,推動工作及時有序開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保證了專項行動順利開展,取得良好效果。
二、突出重點,夯實責任
(一)涉穩(wěn)風險排查化解工作穩(wěn)步推進。按照“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的要求,深入開展了影響社會穩(wěn)定矛盾問題摸排調研工作,全面排查化解各類矛盾問題和風險隱患,最大限度地將各類不穩(wěn)定因素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tài)。一是狠抓維穩(wěn)措施落實。根據工作的需要和特點,對各項重點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進一步強化了工作措施,夯實了工作責任。以兩辦文件印發(fā)了《xx縣重大社會穩(wěn)定風險防范化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和《縣級領導包抓解決影響我縣社會穩(wěn)定突出問題及責任分解。
(二)高度重視社會穩(wěn)定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穩(wěn)定風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執(zhí)法大隊綜合科,具體負責社會風險穩(wěn)定工作的日常事務。要求負責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科室、所要及時掌握工作動態(tài),遇有苗頭,立即向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化解矛盾,確保不發(fā)生一起集體上訪、社會不穩(wěn)定事件。進一步落實了社會穩(wěn)定工作領導責任制。一是簽定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局同各科室、所簽定《社會穩(wěn)定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落實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領導責任,做到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社會穩(wěn)定工作局面。二是對社會穩(wěn)定工作后進科室、所實行“重點管理”和“黃牌警告”。根據各科室全年工作考核結果,對考核評比中領導責任落實不到位,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中存在問題的科室、所實行了社會穩(wěn)定工作“重點管理”,對排在最后第二位的科室實行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黃牌警告”,嚴肅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責任制度。
(三)堅持“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的基本方針,規(guī)范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一是實行每月排查報表工作機制。各科室、所每月五日前向信訪辦報送社會安全穩(wěn)定矛盾問題排查月報表。將發(fā)生在本部門的社會安全穩(wěn)定問題通過報表形式集中上報綜合科,通過綜合科整理后集中將全市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統(tǒng)一上報局委會,使領導能夠及時掌握全市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情況。二是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活動。按照省、市維穩(wěn)辦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集中排查調處活動,通過排查活動將排查出的問題集中交辦到相關科室進行處理,工作效果較好。三是制定了處置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工作應急預案。為了及時妥善處置好市域內群體性社會安全穩(wěn)定事件的發(fā)生。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市政府《關于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制度的實施意見》,制定了突發(fā)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對全市內各類信訪突發(fā)性、群體性問題制定了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具體措施、方法和步驟。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我市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情況看,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部分科室、所負責人對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市委、市政府多次強調做好社會安全不穩(wěn)定因素和人員的排查和穩(wěn)控工作的情況下,仍存著麻痹大意的思想,沒有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保持穩(wěn)定。二是一部分初訪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在處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問題時,不夠準確規(guī)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我們將進一步落實社會穩(wěn)定工作領導責任制。一是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細心聽取,認真解決,妥善處理。要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要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格局。二是進一步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制度。各科室、所要加大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在工作目標上,堅持化解矛盾促穩(wěn)定,確保穩(wěn)定求發(fā)展;在工作原則上,堅持及時排查,各負其責,預防為主,依法處理;在工作措施上,堅持沒有問題抓預防,潛在問題抓排查,發(fā)現問題抓調處。出現問題抓治理。三是進一步落實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問題調處制度。各科室、所繼續(xù)推行“首問責任制”,強化“三初”問題的處理,要強化措施,加大力度,提前介入、超前化解,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把問題化解在基層。四是進一步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社會穩(wěn)定工作實行量化管理,并列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一
我生活在詩情畫意的南方,但我卻選擇擁有馬背民族的性格。西藏一個遙遠深沉而又處讓人覺察到雪域高原的滄桑的神圣的領土。
我從未踏入那一塊西部熱土,但我卻從小就對那一塊土地有著特別的感情。小時候我指著西藏的版圖對母親說:“媽,我長大了要去那里?!逼鋵嵞膫€時候我只是覺得哪個地方離我的家很遠。
長大后我才知道那里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去深愛。
我曾多少次幻想自己站在藏北的大草原上將自己置身于牛羊之中,或是騎在馬上與那粗壯的有草原豪氣的漢子交談。我們甚至可以一起唱著草原的祝酒歌。再不同的文化底蘊下讓民族的情感通過共同的旋律而融洽得如高原雪蓮下那緊緊的土層與積雪。我們雖不同的服飾,不同的音調,但同樣的祝福將心與心的距離絕對的縮短。豪放而無拘束的笑聲之后我們可以各自端起一碗烈酒,燃起一堆篝火在碗與碗清脆的碰撞之后,我們便使喉嚨發(fā)出咕咚咕咚的聲音。豪放無拘,甚至是狂妄。讓歷史的英雄之氣穿越時空與我們的身軀升華。升華之后以滿足一個人對其千年歷史的懷念。烈酒、歡笑、暢談,藏高原的星空,一切的一切讓兩個不同民族的人擁有同樣的豪情來共敘兄弟姐妹情誼,民族的魂似乎也就在于此。
我曾多少次幻想立足于藏北的草原,立于西藏的高峰之上,在高原的強勁之風的力量下,我盡情傾聽藏族女孩那清脆的如古銅器被碰撞的音韻。一聽那樣的歌聲,看著那樣一身精美的藏袍,飄揚的長發(fā),就足以讓一個人領會這樣一個民族女子的豪放,堅強,勇敢。那樣的歌聲也只有回蕩在草原,喜瑪拉雅的山脈才足以呈現她的力量,而在江南似乎有點承受不住。
我向往喜瑪拉雅,向往其最著魅力的“女神第三”,那樣一種讓人覺得征服才是生命存在的力量。
然而我畢竟不能在幻想中生活,我以西藏語動筆,我以西藏之名描述一個民族的雄渾,為了是我愛那片土地,為的是我們擁有56個民族,為的是西藏之名讓所有人明白我們都是兄弟姐妹。
我以西藏之名選擇對一個民族的忠愛,那不是迷戀,我向往那里是因為我想把根扎在那里。我向往那里是因為我樂意把那里的牧民與可親的江南農民緊緊連在一起,在不同的性格之間我明白他們同樣監(jiān)守生命中—最本然的東西——創(chuàng)造。
“女神第三”祝福和祝福“女神第三”。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二
昌都地區(q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部、瀾滄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區(qū)的東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處三河一江地區(qū)(昂曲、扎曲、色曲、瀾滄江),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個世界,是鎖在橫斷山脈深處的一片凈土,孕育著神秘、孕育著恢弘、預支育著古老而獨特的高原文明。這里湛藍的天空、蒼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亙古雪峰,無一不向世人昭示著永恒的魅力。而那獨特多姿的康巴風情、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也對人們充滿了無盡的誘惑。
昌都地處著名的橫斷山脈,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以及它們的.60多條支流像條條玉帶般盤繞其中。俯
瞰
昌都,萬峰突起,氣勢磅
礴
,座座山脈猶如巨龍昂首。遙望遠方,群山崢
嶸
,江河縱橫,牛羊成群,真讓人仿佛置身于雄偉壯麗的畫卷之中。
昌都地區(qū)高山峽谷相間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積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無
垠
,樹種多達1500余種,珍稀樹種繁多。
廣闊的森林和草原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動物多達400多種,約占西藏的80%。珍稀動物有滇金絲猴、金錢豹、藏羚、白唇鹿、黑頸鶴、
猞
猁、盤羊、馬熊、錦雞等。在許多地方,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呈現出一派最美麗的自然畫卷。
昌都地形復雜,許多地方從谷底到山頂相差2000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帶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場,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叢,而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巒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區(qū)的典型氣候特征。
昌都不但風光秀美,人文景觀也獨具魅力。作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觀豐富獨特,多彩多姿,極具神秘色彩。茶馬古道的沿線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傳佛教各個教派的寺廟。
昌都在藏語里是水岔口的意思,扎曲、昂曲兩條河流在這里交匯,成為瀾滄江的源頭。美麗的昌都鎮(zhèn)就坐落在這山與水之間。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藏語稱“喜噶次”,意為“如意莊園”,位于拉薩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處,海拔3800米,面積387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以藏族為主,有漢、回、蒙古、滿等13個民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歷史上稱日喀則地區(qū)為后藏,而日喀則為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則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
日喀則是西藏境內色彩最豐富的地區(qū)。既有遼闊的草原牧場,也有肥沃的河谷良田,還有茂盛的亞熱帶叢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
日喀則一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農業(yè)發(fā)達,以糧食、油料、畜牧、蔬菜為主,是“西藏的糧倉”之一。日喀則的工業(yè)有地毯、服裝、皮革、鐵器、木器、金銀加工業(yè)、民族工藝品等6大行業(yè)。土特產有藏毯、卡墊、銀碗、銀包木碗等。日喀則以扎什倫布寺、夏魯寺等著名寺院名世。今天日喀則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旅游者從日喀則西行可至阿里,南去可到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和尼泊爾,北往直達那曲,東至拉薩、山南。
古老的日喀則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薩迦寺、平措林寺、覺囊寺和帕拉莊園,以及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均分散在它的周圍。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展佛節(jié)、跳神節(jié),夏魯寺的西姆欽波節(jié)和藏戲演出,均以其獨特的風格享譽于世。
日喀則以其古老的文化、雄偉的寺廟建筑、壯麗的自然景觀、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勝地之一。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四
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是一個單位的形象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了解和掌握群眾的呼聲以及物價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推動整體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此,我局建立規(guī)范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統(tǒng)一領導全局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同時,對涉及物價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工作根據各股室的工作性質進行了分工,責任到人。做到組織、機構、人員、經費四落實。
二是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列入崗位責任制,實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一票否決制。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并認真抓好落實。
三是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分析報告制度。定期或不定
期召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情況分析會,對全局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形勢及時進行通報,分析矛盾糾紛隱患,研究排查措施,征求意見和建議。
四是實行首問負責制及局領導接待日制。同時,要求熱情接待每一位群眾,做到“五個一”,即“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聲請坐、一杯茶水、一份滿意”。并嚴格按照“來訪有記錄、來信有答復、處理有反饋”的工作要求,實行開門接訪、帶案下訪解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疑難問題。確保按規(guī)定確定是否受理,并保證給予書面答復和處理結果。
上半年,我局在開展矛盾糾紛排查中,接待群眾來信來訪舉報案件10件,辦結10件,辦結率、回復率達100%,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2、開展業(yè)務培訓,建立一支合格的維穩(wěn)隊伍
做好維護穩(wěn)定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關鍵在人。只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依法辦事,就能妥善處理矛盾和糾紛,為群眾排憂解難。我局在認真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時,對內注重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
一是今年年初對全局職工進行了業(yè)務培訓。重點進行了《信訪條例》、《行政許可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guī)定》等法律知識和各項業(yè)務知識的培訓。
及時答復,該查處的及時查處。有效避免了不作為或亂作為的現象,有效化解了矛盾。
3、加強宣傳工作夯實維穩(wěn)工作的群眾基礎
價格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是物價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抓好物價價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就要想方設法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使群眾對矛盾糾紛問題有正確認識,從而避免群眾因對法律、政策的誤解越級上訪,重復上訪。
一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
二是及時編印《價格法律法規(guī)政策匯編》數百冊發(fā)放到人民群眾手中;
三是通過政務平臺站,供公開查詢法規(guī)政策、規(guī)章制度、業(yè)務流程、收費依據和標準等一切公開事項。通過宣傳,不斷增強了廣大群眾的價格法律法規(guī)政策意識。
4、嚴格依法辦事
大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價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既要按照政策法規(guī)宣傳說服群眾,又要切實保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做到嚴格執(zhí)法。對基層群眾反映強烈,影響面廣的矛盾糾紛案件,我局及時組織力量,調研,查處,決不拖延。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五
(經2009年6月12日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第10次常務會議通過,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令第92號,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加強林地的保護和管理,合理利用林地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林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自治區(qū)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自治區(qū)行政區(qū)域內從事林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林地,是指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guī)劃的宜林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guī)劃的宜林地應當以自治區(qū)公布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為依據。第四條 自治區(qū)依法實行林地權屬登記制度。依法登記的林地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林地的保護、管理與監(jiān)督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fā)展改革、財政、國土、建設、交通、水利、農牧、公安、民政、環(huán)保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林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林地保護利用工作納入本級政府經濟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林地保護和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嚴格保護、合理開發(fā)、有序利用的原則,加強對林地開發(fā)利用的監(jiān)督管理、指導和服務,制定林地保護與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七條 各地(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林地管護組織,組織群眾護林,落實林地管護責任區(qū)和管護費用,明確管護責任區(qū)內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林地管護責任。
第八條 自治區(qū)實行林地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和有償利用制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林地用途。
第九條 因勘查、開采礦藏和修建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工程(以下統(tǒng)稱建設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qū)規(guī)定的標準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并根據與林地所有權人達成的協(xié)議支付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森林植被恢復費收費標準由自治區(qū)財政、價格主管部門和林業(yè)部門共同制定,報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后執(zhí)行。
小城鎮(zhèn)建設、農牧民安居工程、鄉(xiāng)村公路建設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免繳森林植被恢復費,國家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第十條 建設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林地的,經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國土資源部門審批。國土資源部門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辦理農用地轉用等相關手續(xù)。未經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國土資源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xù)。
(一)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申請報告;
(二)使用林地申請表;
(三)項目立項批準文件;
(五)法人或個人身份證明文件;
(八)與被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所有權人達成的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協(xié)議。
建設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應當一次性提出申請,不得分割申報。第十二條 縣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自收到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并按照規(guī)定進行實地查驗。經審查,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本辦法規(guī)定的,應當予以受理;需要補正材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補正;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占用、征用防護林或者特種用途林林地面積10公頃以下的,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跡地面積35公頃以下的,其他林地面積70公頃以下的,由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超過上述規(guī)定林地面積的,由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
第十四條 對臨時占用林地的申請,林業(yè)主管部門按照下列權限進行審批:
(四)占用除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積2公頃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五條 林業(yè)主管部門經審核同意申請人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的,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預繳森林植被恢復費。
除由國務院林業(yè)主管部門審核或者審批的外,林業(yè)主管部門自收到森林植被恢復費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應當向申請人發(fā)放審核同意書或者批準文件。
第十六條 對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未被批準的,林業(yè)主管部門自收到不予批準通知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應當將預收的森林植被恢復費全額退還申請人。
第十七條 經批準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建設工程用地單位應當依法向林地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申請林木采伐許可證。
第十八條 經批準臨時占用林地的,建設工程用地單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林地,防止水土流失,不得改變林地用途,不得在臨時占用林地范圍內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臨時占用期限屆滿后,應當恢復林業(yè)生產條件。
臨時占用期限屆滿后需要繼續(xù)使用的,建設工程用地單位應當在臨時占用有效期屆滿前30日,依照本辦法規(guī)定重新提出臨時占用林地申請。
第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對被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范圍內的國家和自治區(qū)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進行保護,必要時采取遷地保護措施。
第二十條 林業(yè)主管部門在受理、審核、審批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申請工作中,除森林植被恢復費外,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第二十一條 森林植被恢復費實行專戶管理,專項用于林業(yè)主管部門組織的森林植被恢復和管護,不得平調、截留或者挪用。
森林植被恢復費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以及林地管護費的管理和使用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和上一級林業(yè)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舉報制度,設置舉報信箱和舉報電話,并向社會公布;對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行為的舉報,應當及時受理并依法處理。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應當將本行政區(qū)域內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情況,按向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逐級備案,并建立占用、征用或臨時占用林地審核和審批管理檔案。
(一)擅自改變林地用途的;
(四)現場查驗時弄虛作假的。
第二十五條
(三)致使林地受到破壞的,責令限期恢復原有林業(yè)生產條件,并處非法占用、征用或者臨時占用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15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的其他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已有處罰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西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提供)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六
大西藏指的是衛(wèi)、藏、西康、安多;就是現在的西藏本地(也就是青藏高原的衛(wèi)藏)、青海甘肅新疆的部分南部(也就是青藏高原的北部東部)、四川云南的西部(也就是青藏高原的西部),這個稱呼是一種文化地理的稱呼,指的是受藏族文化影響很大、藏族經常游牧活動的地區(qū),并不是針對地理。
具體來講,按照藏族人的歷來生活區(qū)域,包括:
劃入“青海省”的地區(qū)如下:
一.現屬“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2.貴南縣:包括魯倉、巴、茫拉、夏木道等;
4.同德縣:包括玉俄、尕則、巴、戎波、賽宛江三部、藏阿柔等;
二.現屬“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6.烏蘭縣:
7.都蘭縣:包括察干烏蘇、**香日德等;
8.天峻縣:旺德秀瑪、聶納貢秀、扎察、木里、俄巴、夏郭、格爾木市;
三.現屬“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9.同仁縣:包括上下熱貢、多哇、角讓波、嘉吾、臺吾日等;
10.尖扎縣:包括昂拉、霍莫卡、賈加、多加、尕普、坎木拉等;
11.澤庫縣:霍爾、索鈉、尕孜、貢秀、希薩、麥秀等;
四.現屬“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13.瑪沁縣:包括大武六部、鈉郭爾、扎古、曲哇、阿窘然洛等;
14.瑪多縣:包括霍曲桑、卡郭、達脫、霍郭等;
15.甘德縣:包括上阿窘、果洛藏郭貢秀等;
16.達日縣:包括上下旺青、貝巴等;
17.班瑪縣:包括昂達桑、奔玉桑、德囊桑等;
18.久治縣:包括果洛康干、康薩爾、瓦色桑等;
五.現屬“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19.門源回族自治縣:包括華銳嘉多和華銳森聶等;
20.祈連縣:包括阿柔、木里、蘇日拖勒等;
21.剛察縣:上下宏倉等;
22.海晏縣:措鄂達西(青海四旗);
六.現屬“海東地區(qū)”:
23.民和縣:包括尕瑪洛、楊斗、卡得爾、蔡旦、鬧巴等;
24.樂都縣:包括卓倉等;
26.互助土族自治縣:包括曲桑、貢隆等;
29.湟中縣:包括塔爾寺六部的大部分地區(qū);
30.湟源縣:包括東廓、日月山等地;
七.現屬“西寧市”(古宗喀國之首都)
31.大通縣:包括色科等地;
一.現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
33.碌曲縣:包括秀藏十二部落、三木岔、拉姆等地;
34.瑪曲縣:包括歐拉、佐爾蓋尼瑪、喬考三部、姆西等;
36.臨潭縣:包括瓦澤、葉爾巴、曲巴加科等;
37.舟曲縣:包括卓尼下部和藏寧、吾達巴、洛達等;
二.現屬“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地區(qū):
39.天祝(華銳)縣:包括華銳的大部分地區(qū);
現劃歸到中國四川省的西藏安多地區(qū)有:
一.現屬“阿霸藏族自治州”的地區(qū)如下:
43.壤塘縣:包括紫嘎等地;
44.金川縣:(曲青宗);
46.小金縣:(咎拉家)(曾稱攢鈉、懋功);
47.理縣:包括加卡扎西林等地;
48.汶川縣:
49.黑水縣:薩多、薩麥;
50.松潘縣:(松 曲宗)包括毛爾蓋、夏爾科、赤江三部等地;
51.茂汶羌族自治縣:
除上述所劃歸的五十二個縣外,還有很多沒有劃歸到上屬范圍之內的地區(qū)。比如:西藏的部分地方被劃到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有些則劃歸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還有將西藏東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qū)被劃歸到甘肅省的武都和文縣。另外,安多的部分地區(qū)劃歸到四川省的平武縣和北川縣、寶興縣等。除此之外,康區(qū)的許多地方也被劃歸到了中國四川省云南省的其他縣內。與新疆有關的是阿里地區(qū)的部分分界。
某些藏族獨立分子宣傳大西藏,以一種文化區(qū)域來表述一種地理概念。如果按大西藏的方法來區(qū)分,那么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都沒有了,所以中國政府不能同意藏族分裂勢力的大西藏劃分法。
2023年西藏工作座談會心得體會 西藏旅游匯總篇七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開展重大社會穩(wěn)定風險防范化解專項行動工作,先后多次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形成了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由縣委維護穩(wěn)定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籌組織,縣委維穩(wěn)辦負責日常協(xié)調的工作機制。各鎮(zhèn)(辦)各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由單位“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按照屬地和主管責任主動做好“排查化解,源頭預防,動態(tài)管控,應急處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縣維穩(wěn)辦積極履行工作職責,充分發(fā)揮指揮協(xié)調作用,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暢通信息傳遞渠道,統(tǒng)籌各方力量,及時研判各種矛盾和問題,推動工作及時有序開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保證了專項行動順利開展,取得良好效果。
二、突出重點,夯實責任
(一)涉穩(wěn)風險排查化解工作穩(wěn)步推進。按照“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的要求,深入開展了影響社會穩(wěn)定矛盾問題摸排調研工作,全面排查化解各類矛盾問題和風險隱患,最大限度地將各類不穩(wěn)定因素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tài)。一是狠抓維穩(wěn)措施落實。根據工作的需要和特點,對各項重點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進一步強化了工作措施,夯實了工作責任。以兩辦文件印發(fā)了《xx縣重大社會穩(wěn)定風險防范化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和《縣級領導包抓解決影響我縣社會穩(wěn)定突出問題及責任分解。
(二)高度重視社會穩(wěn)定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穩(wěn)定風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執(zhí)法大隊綜合科,具體負責社會風險穩(wěn)定工作的日常事務。要求負責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科室、所要及時掌握工作動態(tài),遇有苗頭,立即向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化解矛盾,確保不發(fā)生一起集體上訪、社會不穩(wěn)定事件。進一步落實了社會穩(wěn)定工作領導責任制。一是簽定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局同各科室、所簽定《社會穩(wěn)定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落實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領導責任,做到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社會穩(wěn)定工作局面。二是對社會穩(wěn)定工作后進科室、所實行“重點管理”和“黃牌警告”。根據各科室全年工作考核結果,對考核評比中領導責任落實不到位,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中存在問題的科室、所實行了社會穩(wěn)定工作“重點管理”,對排在最后第二位的科室實行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黃牌警告”,嚴肅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責任制度。
(三)堅持“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的基本方針,規(guī)范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一是實行每月排查報表工作機制。各科室、所每月五日前向信訪辦報送社會安全穩(wěn)定矛盾問題排查月報表。將發(fā)生在本部門的社會安全穩(wěn)定問題通過報表形式集中上報綜合科,通過綜合科整理后集中將全市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統(tǒng)一上報局委會,使領導能夠及時掌握全市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情況。二是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活動。按照省、市維穩(wěn)辦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集中排查調處活動,通過排查活動將排查出的問題集中交辦到相關科室進行處理,工作效果較好。三是制定了處置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工作應急預案。為了及時妥善處置好市域內群體性社會安全穩(wěn)定事件的發(fā)生。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市政府《關于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制度的實施意見》,制定了突發(fā)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對全市內各類信訪突發(fā)性、群體性問題制定了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具體措施、方法和步驟。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我市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情況看,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部分科室、所負責人對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市委、市政府多次強調做好社會安全不穩(wěn)定因素和人員的排查和穩(wěn)控工作的情況下,仍存著麻痹大意的思想,沒有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保持穩(wěn)定。二是一部分初訪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在處理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問題時,不夠準確規(guī)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我們將進一步落實社會穩(wěn)定工作領導責任制。一是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細心聽取,認真解決,妥善處理。要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要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格局。二是進一步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制度。各科室、所要加大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在工作目標上,堅持化解矛盾促穩(wěn)定,確保穩(wěn)定求發(fā)展;在工作原則上,堅持及時排查,各負其責,預防為主,依法處理;在工作措施上,堅持沒有問題抓預防,潛在問題抓排查,發(fā)現問題抓調處。出現問題抓治理。三是進一步落實社會安全穩(wěn)定工作問題調處制度。各科室、所繼續(xù)推行“首問責任制”,強化“三初”問題的處理,要強化措施,加大力度,提前介入、超前化解,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把問題化解在基層。四是進一步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社會穩(wěn)定工作實行量化管理,并列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