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活著的黃繼光”——楊朝芬

字號:

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激戰(zhàn)竹林山)時,僅有11個月軍齡的楊朝芬機智勇敢地挺身炸掉敵暗堡,被譽為"活著的黃繼光",戰(zhàn)后被中央軍委授予"黃繼光式的戰(zhàn)斗英雄"稱號,是中國革命軍舍身堵槍眼的16位英雄中的一位。
    據(jù)《徐聞縣志》記載:楊朝芬,1958年出生于廣東省徐聞縣南山鎮(zhèn)竹山村的一家貧窮的農戶家庭,家中有六兄妹,他排為第二,1966-1973年在竹山小學讀書。他自小就愛聽英雄故事,時常會幫村中的孤寡老人挑水劈柴,在讀小學時多次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就讀中學時,成績優(yōu)秀而被學校樹為"學習尖兵"。楊朝芬高中畢業(yè)后,于1978年3月參軍入伍,在粵42軍143師478團1連當戰(zhàn)士,他刻苦學習軍事技術,曾在全連刺殺考核中獲第二名。1978年12月,楊朝芬隨隊開赴廣西前線。
    1979年2月17日清晨6時40分,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的炮聲響起來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正面敵人占據(jù)的一、二、三號等高地被我軍英勇的邊防部隊攻占了。上午9時,上級決定乘勝向四號高地竹林山進攻。
    竹林山,竹樹成林,除了長有惡竹千竿之外,還有半人高的茅草,叢生的荊棘,山坡陡峭,地形險要。敵人從山腰到山頂,密布著大小30多個暗堡,還修筑了環(huán)形戰(zhàn)壕和坑道,易守難攻。敵人自以為工整堅固,把它作為整個防守陣地的中心,企圖負隅頑抗。
    擔任主攻的20連被敵火力壓制著無法前進。楊朝芬所在的21連在距離四號高地六百米外隱蔽待命。戰(zhàn)斗在激烈地進行,已經是下午五點半鐘了,敵人仍在頑抗,上級把主攻的任務交給了21連。連長按照上級的意圖,果斷地下達戰(zhàn)斗命令,組織突擊排,在天黑以前,拿下四號高地,攻占竹林山。
    突擊排成立爆破組與火力組,爆破組9人,第一爆破手由劉樹生擔任,第二爆破手由楊朝芬擔任。下午六時正,在我軍猛烈炮火掩護下,楊朝芬身背手榴彈,手握爆破筒,和爆破手們跟著歐光足排長從右側向高地接近。他們低姿匍匐前進,接著又單個躍進,迅速越過一個小山包,迂回到高地南側。這時我軍炮火停止了,敵暗堡里機槍又狂叫起來,第四爆破手負了傷,排長命令第三爆破手把他救護下去。由于敵火力猛,地形復雜,其他爆破手也被打散了。楊朝芬和劉樹生沖在最前面,劉樹生首先沖上第一個暗堡,只過了兩分鐘,便"轟隆"一聲炸毀了第一個敵暗堡。
    正在這時,高地南側坑道上的另一個敵暗堡的重機槍突然又狂射起來,封鎖住我主攻部隊前進的道路。這是四號高地的"老虎口",炸掉它,敵堡之間就失去火力支援,戰(zhàn)斗勝利就有把握。突然一塊彈片飛來,歐排長負傷了。楊朝芬見了,高呼一聲:"為排長報仇",隨即一躍而起,向敵堡沖去。
    楊朝芬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子彈象飛虻一般在他的頭頂、耳邊尖嘯而過。楊朝芬巧妙地利用茅草的掩護,迅速向敵暗堡沖去。在接近敵暗堡十多米的地方,他從腰間取下一枚手榴彈,使勁向上甩去,正好落在敵堡射擊孔前。敵人慌了手腳,暫時停止了射擊。就在這一瞬間,他乘著硝煙未散,一躍而起,猛虎般沖到暗堡射擊孔旁,迅速地將爆破筒往射孔里一捅,正要拉燃導火索,爆破筒卻被敵人反推了出來。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搏斗!楊朝芬怒不可遏,把牙關一咬,左手拿起爆破筒,右手毅然把導火索一拉,再次捅進了敵堡,剛要轉身,敵人又將爆破筒反推出來,落在楊朝芬右腳旁邊。爆破筒的導火索在冒著白煙。從拉燃導火索到爆炸的時間總共不到十秒鐘。情況萬分緊急!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楊朝芬雙手拿起冒煙的爆破筒,用盡全身氣力,第三次塞進敵暗堡里,順勢來個就地打滾。幾乎就在同時,"轟隆"一聲巨響,爆炸的火焰沖天而起,敵堡里的敵人被炸得血肉橫飛,"老虎口"被炸塌了,前進的道路開通了!我軍沖鋒的吶喊聲,震撼山谷。楊朝芬被蓋在敵暗堡邊的土里,腦袋被震得"嗡嗡"直響,兩耳失去了聽覺。但當他看到戰(zhàn)友們已經沖上來,不顧頭部的劇痛,又和戰(zhàn)友們一起投入總攻戰(zhàn)斗。當年2月18日,部隊黨委在火線上批準楊朝芬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