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音樂《苗家兒童慶豐收》教案

字號:

 教學目的:
    

  1通過聽辨、模仿、學唱、啟發(fā)、思考等手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首歌曲,并用喜慶、熱烈的歌聲表達、感受苗族人民喜獲豐收后的喜悅心情。
    

  2通過模仿苗寨的賽歌活動,達到復習本冊(如時間允許可包含前三冊)已學歌曲、寓教于樂之目的。
    

  3通過觀看錄像片,學生模仿簡單的苗族舞蹈動作、試跳竹竿舞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其初步了解苗族的人文環(huán)境、感受苗寨風情。
    

  教學難點:
    

  1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是重點。
    

  2用自己的歌聲表達出歡快、熱烈、喜慶的情緒是難點。
    

  3組織、調動全體學生活而不亂地參加各種活動是難點。
    

  教學用具:
    

  相關音響、音像設備及資料、歌片、竹竿或替代品,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階段
    

  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 明
    

一、課堂導入
    

1.教師手持蘆笙,唱著一首苗族人民歡迎遠方客人時所唱的歌曲《苗家兒女歡迎你》進入教室。
    

  2.過渡語:老師剛從苗寨回來,帶來了苗族人民的問候。臨行前苗族的小朋友讓我教大家一首他們喜愛的歌曲。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了解歌曲結構、正確演唱歌曲
    

1.請學生將老師唱的歌曲的節(jié)奏拍擊出來。
    

  師唱:
    

  2.教師反復演唱上述樂句,任意請學生單獨即興用不同聲勢敲擊相應節(jié)奏,且每個人的聲勢不可重復。
    

  3.請學生自己演唱,然后擊掌。教師續(xù)唱后兩個樂句的歌詞。
    

  4.教師重復演唱后兩個樂句,請學生聽辨出它們的區(qū)別。
    

  5.請學生模唱后兩個樂句,復述后兩句的歌詞。
    

  6.請學生從記憶的歌詞當中選擇一句作為歌曲的名字。
    

  7.教師說出這首歌曲的名字并出示歌譜,完整欣賞歌曲演唱錄音。
    

  請學生說出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
    

  8.教師彈琴伴奏,請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己的歌聲試著表達出歡快、熱烈、喜慶的情緒。
    

  9.教師請學生對自己的演唱做出恰當評價,并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提出改進意見。
    

  
    

生拍:
    

  學生單獨即興用不同聲勢敲擊相應節(jié)奏。
    

  學生自己演唱然后擊掌。
    

  學生聽辨后回答:后一個音不一樣。
    

  學生模唱并復述后兩個樂句的歌詞:你吹我敲多熱鬧,年年添幸福吔。
    

  學生思考后回答自己心中的答案。
    

  學生認真聽賞后回答: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熱烈、喜慶的。
    

  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己的歌聲努力表達出歡快、熱烈、喜慶的情緒。
    

  學生對剛才的演唱做出評價,并提出改進的想法和建議。
    

  如;可連續(xù)演唱兩遍。
    

  第一遍由弱到強,表現(xiàn)苗族人民喜獲豐收后從四面八方聚攏過來共慶豐收的歡樂場景。
    

  第二遍可一直保護很強的力度和歡快熱烈的情緒,并可用打擊樂(鼓、鈸)來表現(xiàn)節(jié)奏部分,以增強喜慶氣氛。
    

  也可在演唱形式上提出自己的建議。
    

培養(yǎng)學生聽辨能力,感受歌曲的內(nèi)在結構。
    

  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反應及創(chuàng)造性能力。
    

  掌握歌曲前半部分的演唱,對全曲有一個初步印象。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聽辨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模仿、記憶及專注聽講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賞音樂;感受音樂情感及
    

  語言概括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
    

三、了解民族風情
    

1.過渡語:人們在高興的時候除了唱歌以外還會做什么?
    

  2.觀看苗族人民載歌載舞的風情片。請每個學生從中模仿一至兩個苗族舞蹈動作。
    

  3.分組進行簡單的舞蹈編創(chuàng)活動,共同反復演唱歌曲,各組輪流展示交流。
    

  4.每組由一名同學為代表就大家認為跳得好的組的表演進行簡單評價。
    

  
    

學生答:還想跳舞。
    

  學生觀看、模仿。
    

  教師請到的學生分別模仿苗族舞蹈動作。
    

  學生分組編創(chuàng)、演唱、展示、交流、評價。
    

考查、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觀察、模仿及短時記憶能力。組織、協(xié)調、合作、創(chuàng)編及藝術評價能力。在各組表演時,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做合格觀眾的良好行為習慣。
    

四、模仿苗寨賽歌會、復習已學歌曲
    

過渡語:老師在苗寨中還參加了賽歌會,可有意思了,現(xiàn)在我們來賽一賽。
    

  1.將全班分成兩組,每組選出一名隊長。由隊長帶領大家唱一首歌曲,待歌曲唱完(也可中途停止)隊長立即說一聲“唰!”(隊長也可示意大家共同邊說“唰”邊伸出雙手做推撒狀)以此將歌賽“接力棒”拋向另一個隊。另一隊要在本隊隊長的帶領下迅速唱出另一首歌曲,如此循環(huán)。所唱歌曲均不可重復,且銜接的要緊。后哪個隊不能迅速唱出新歌即輸。
    

  2.本課可設計成大家共唱《苗家兒童慶豐收》為該活動的結束。
    

  3.教師可規(guī)定學生演唱歌曲的范圍(如:只唱本冊所學歌曲)
    

學生分組參加活動,大家積極配合隊長想出新的歌曲。隊長要迅速做出選擇帶領大家整齊、準確地演唱。
    

此活動是苗寨中苗族群眾與來訪客人舉行的一種娛樂活動。旨在活躍氣氛,賽出
    

  水平。激發(fā)學習興趣、鞏固已學知識、考查掌握情況。
    

五、學跳竹竿舞
    

過渡語:苗寨中還有一種跳竹竿舞的游戲,我們也來模仿一下。
    

  1.兩隊繼續(xù)比賽跳竹竿舞,看哪一隊被夾腳的人少,哪隊即獲勝。
    

  2.教師先做“跳法一”示范,可只選用兩根“竹竿”用張開、合并的節(jié)奏來跳。
    

  3.教師請各隊長指派一名學生互做裁判。
    

  
    

跳法一:
    

  第一拍
    

  ▲右腳邁入
    

  左腳抬起
    

  第二拍
    

  左腳跳出△右腳抬起
    

  學生依次練習后,雙方互派一名代表作裁判,計算比賽成績。輸?shù)年牽稍谮A的隊演唱的《苗家兒童慶豐收》的歌聲中跳各組所編的舞蹈。為防止竹竿夾腳誤傷學生,建議用紙卷成圓筒做替代品。
    

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節(jié)奏感及身體協(xié)調能力。全員參與,活躍氣氛。
    

六、課堂小結
    

歡迎同學們有空到苗寨來做客,苗家兒女永遠歡迎你!
    

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全課。
    

給學生留下完整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