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他日相呼》,畫兩只小雞,爭搶一條蚯蚓。概括簡當(dāng),神態(tài)生動,水墨浸潤,質(zhì)感逼真,稚氣可愛。但主要的成就不在惟妙惟肖、生動有趣,而在于把觀察的感悟上升為對歷史成說的深思,他概括為四個字,題在畫上:“他日相呼”。熟悉典籍的人知道,齊白石題句中使用了雞為“德禽”的典故,而“相呼”一語,典出《韓詩外傳》?!俄n詩外傳》由軼事、道德說教等內(nèi)容組成,一般每條都以一句《詩經(jīng)》引文作結(jié),既不是《詩經(jīng)》的注釋,也不是闡發(fā)。作者為漢代韓嬰,他在書中說雞是德禽,具有五種美德,原文曰:“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蔽宓轮患词恰暗檬诚嗪簟?,意思是雞得到吃食,就互相招呼,有團隊精神,不吃獨食。但是齊白石向來以造化為師,在實際觀察中,他發(fā)現(xiàn)小雞得到蚯蚓,沒有絲毫謙讓,也不呼喚伙伴共享,而是互相搶奪。
可以想見,他想到:美德看來不是天生的,是教育歷練的結(jié)果,小雞長大了,就會“得食相呼”。所以,他題了“他日相呼”,表達了對文化積淀的反思,對美德形成的深切體悟。用來自實際生活獨特感悟、智慧和真知,超越了古人認(rèn)識,豐富了文化。
可以想見,他想到:美德看來不是天生的,是教育歷練的結(jié)果,小雞長大了,就會“得食相呼”。所以,他題了“他日相呼”,表達了對文化積淀的反思,對美德形成的深切體悟。用來自實際生活獨特感悟、智慧和真知,超越了古人認(rèn)識,豐富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