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基金從業(yè)資格《基金法律法規(guī)》講義:金融與居民理財

字號:

所謂金融,簡單來講即貨幣資金的融通。貨幣資金來源于居民(包括個人和企業(yè))從事的生產活動。居民是社會最古老、最基本的經濟主體,在從自給自足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逐步發(fā)展中,居民的經濟活動與金融的聯(lián)結越來越緊密。
    現(xiàn)代居民經濟生活中的日 常收入、支出活動和儲蓄、投資等理財活動構成了現(xiàn)代金融供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居民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勞務、經營性資產等各種渠道獲得收入,現(xiàn)代經濟 中居民收入絕大部分是貨幣性收入。個人居民的收入需要用來滿足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消 費支出,企業(yè)居民的收入需要用來滿足再生產或者擴大再生產的支出。居民的貨幣收入 大于支出即產生盈余;反之,則產生赤字。產生盈余的居民希望將他們的貨幣盈余使用 出去,以獲得更多的回報,因此產生理財?shù)男枨蟆?BR>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 現(xiàn)財產的保值、增值。目前,居民理財主要方式是貨幣儲蓄與投資兩類。貨幣儲蓄是指 居民將暫時不用或結余的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一種存款活動。儲蓄的特 征是其保值性,接受儲蓄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需要首先保證儲蓄的本金安全,除本金外,儲蓄還會帶來一定的利息收益。如果居民希望獲得比儲蓄利息更多的收益回報,就 需要進行投資。投資是指投資者當期投入一定數(shù)額的資金而期望在未來獲得回報,所得回報應該能補償投資資金被占用的時間,預期的通貨膨脹率以及期望更多的未來收益, 未來收益具有不確定性。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是最常見和普遍的投資產品。長 期以來,我國居民的主要理財方式是貨幣儲蓄,改革開放后隨著居民收入快速增加,我 國居民投資的理財需求也迅速增長。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迅速發(fā)展,越 來越多的人通過各類金融工具進入金融市場,獲取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