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試題

字號: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35分)
    一、 根據(jù)本單元學到的知識填空。(6分)
    1. 我國是一個( 詩歌 )的國度,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已經(jīng)有( 兩千多年 ) 的歷史。
    2.通過收集資料,我還知道了詩歌的分類。按題材分,可以分為邊塞詩、( 思鄉(xiāng) ) 詩、( 山水田園 ) 詩和詠物詩。按形式分,可以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
    3. 從古到今,我國涌現(xiàn)出屈原、( 李白 ) 、( 杜甫 ) 等許多偉大的詩人。我還知道外國的(拜倫) 、( 普希金 ) 等詩人。
    4、“西江月”是( 詞牌名 ) ,“夜行黃沙道中”是( 題目 ) 。
    二、把古詩詞名句與作者連在一起。(4分)
    海內(nèi)存知己 凌寒獨自開 王 勃
    夕陽無限好 天涯若比鄰 王安石
    遲日江山麗 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
    墻角數(shù)枝梅 春風花草香 杜 甫
    (海內(nèi)存知己天 涯若比鄰 王 勃 )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杜 甫)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王安石)
    三、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5分)
    1、《詩經(jīng)•采薇》描寫對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春夜喜雨》 ( × )
    3、蘇小妹認為黃山谷加上的“舞”和“隱”兩個字仍不夠理想,但比蘇東坡加的兩個字要美。 ( √ )
    4、“路轉(zhuǎn)溪橋忽見”中“見”是出現(xiàn)的意思。 ( √ )
    5、“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個詩句是描寫秋天的。 ( × )
    四、按順序排列下面詞語。(2分)
    1、詩經(jīng)、元曲、唐詩、宋詞(詩經(jīng)、唐詩、宋詞、元曲)
    2、雨雪霏霏 赤日炎炎 涼風習習 楊柳依依 (楊柳依依 赤日炎炎 涼風習習 雨雪霏霏)
    五、選擇恰當?shù)拇鸢?,把序號填在括號里?5分)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出自 。( A )
    A.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B.王昌齡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币痪涑鲎?的詩。( B )
    A.蘇軾 B.文天祥 C.李白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币痪涑鲎?的《春夜喜雨》。( C )
    A.白居易 B.辛棄疾 C.杜甫
    4、“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敝械摹皶浴钡囊馑际?。( B )
    A.使人知道 B.天剛亮的時候 C.曉得,知道,懂得
    5、“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 )
    A.因為 B.坐下 C.座位
    六、我能靈活地運用古詩。(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來勸他:“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2、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 孟郊 ) 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3、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4、當我們浪費糧食里,老爺爺經(jīng)常會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寫春雨滋潤萬物,悄然無聲的一句是“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BR>    七、我向大家推薦“我喜愛的詩歌”。(5分)
    我喜歡的一首詩叫《登鸛鵲樓》。我還能把它默寫出來呢: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我推薦的理由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一句常用來說明“站得高,望得遠”。
    八、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對詩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3分)
    在詩歌的海洋中,知道了如何欣賞詩歌,再讀詩的過程中,體會文章所處境界。還學會了如何寫詩,懂得了現(xiàn)代詩的自由格式,只需押韻,不限制格式。而古體詩的格式有限制,分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
    第二部分:閱讀積累與運用(25分)
    閱讀。(11分)
    錯評詠花詩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與16位朋友結(jié)伴游江西廬山,寫了不少詩,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后來,宋代的科學家、文學家沈括讀了這首詩。他非常驚訝,帶著譏諷的口吻評論道:“既然‘四月芳菲盡’了,怎么會‘桃花始盛開’呢?大詩人也寫出這樣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呀!”說完,他也就把這事給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節(jié),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見到了白居易詩中的奇景:四月天氣,山下眾花凋謝,山頂上卻是桃花紅艷。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詩來,才領悟到自己錯怪了大詩人,也從中發(fā)現(xiàn)了高度對季節(jié)的影響:由于山上氣溫低,春季到來要晚于山下。
    后來,他又找來白居易的詩讀,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寫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時節(jié)絕晚,于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華(花),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鄙蚶ㄗx了,很有感慨地說:“都怪我讀書不細,經(jīng)驗太少啊!”
    1、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2分)
    譏諷( 嘲諷 ) 感慨( 感嘆 )
    2、“桃花始盛開”是怎樣的景象?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2分)
    這句話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意思是說四月的時候人們生活的地方百花已經(jīng)凋謝的長不多了,但是這山上的寺廟里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2、文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沈括覺得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自相矛盾。 。(2分)
    3、 沈括是怎樣發(fā)現(xiàn)自己錯怪了大詩人白居易的呢?請用“—”劃出來。(2分)
    4、 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3分)
    答:勤奮學習各種知識,才能寫好文章,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想象來做出判斷。 人在判斷一件事情對與錯時,要先自己進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斷,一定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