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讀:
人間處處有真情。本組教材就是以“真情”為主題安排教學內(nèi)容的。一共選入了四篇課文:
《窮人》、《別餓壞了那匹馬》、《的聽眾》和《用心靈去傾聽》。課文中的這些人物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人間真情。
《窮人》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yǎng)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表現(xiàn)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zhì),同時也反映了沙俄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shè)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的聽眾》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靈去傾聽》這篇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zhì),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這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圍繞“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展開辯論。通過辯論,提高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做人要講誠信,但有時候也需要善意的謊言。
這次習作內(nèi)容是:寫一寫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guān)愛的事,學習通過具體事例,運用環(huán)境、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抒發(fā)真情實感的寫法;引導學生善于用敏銳的雙眼發(fā)現(xiàn)真情,體會到人間處處有真情。
二、單元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細化)
1.知識與技能:(1)學會本單元18個生字,認讀課文中的二類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zhì)和“我”對這位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續(xù)編《窮人》的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
2.過程與方法:(1)通過拼讀、練習、組詞等達到掌握本課生字與新詞。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3)通過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4)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zhì)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通過理解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本單元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受夫夫婦的高尚品質(zhì)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進而教育學生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進而教育學生要關(guān)心身邊的每一個需要關(guān)心的人。(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guān)愛他人。
三、教學建議:
單元#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中點出本組教材的兩個教學目標:
一是讓學生閱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于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
二是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chǔ)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fā)美好情感的。因此在本組教材的教學中,要緊緊扣住“人間真情”這一專題,整合全組教學資源,把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有機結(jié)合起來。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靈。特別注意有關(guān)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及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了解這些語句對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作用??谡Z交際教學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教師在學生辯論過程中要進行調(diào)控、指導,使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出色的水平;二是引導學生善于傾聽、接受別人合理的見解,不斷完善對知識的認識。習作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回憶本組課文抒發(fā)情感的方法,然后針對實例或舉例進行指導。下面我就選取精讀課文《的聽眾》和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講講自己的一些教學思路,供大家參考。
(一)精讀課文《的聽眾》
1.音樂導入,揭示文題:學生對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會欣賞,因此用音樂導入學習,讓學生對小提琴曲的優(yōu)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讀題解題質(zhì)疑,培養(yǎng)讀文質(zhì)疑思索的學習習慣。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luò):學生通過認真朗讀思考,了解本文作者記敘了自己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之后,再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本文由兩條線索,一條是作者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教授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luò)清晰,層次分明。
3.交流感悟,研讀課文: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圍繞“作為‘我’的聽眾,老教授做了什么”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老教授對“我”講的幾段話,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她為什么這么說。使學生學習讀文思考、質(zhì)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與老師同學一起探究,圍繞老教授的言行展開學習,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心靈,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yǎng)年輕人的美好品質(zhì),領(lǐng)會文章的中心,后理解課題的含義。除了抓人物語言,也可適當?shù)刈⒁馕恼轮腥宋锷駪B(tài)的描寫,這樣可使學生對老教授這個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課文情感真摯,適合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在學琴的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的變化,體會“我”總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
4.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1)情感升華:“我”從老教授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獲得了成功,能熟練地拉出許多曲子,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這都要感謝這位用心良苦的老教授,感謝她的熱情鼓勵,感謝她的真誠關(guān)愛。愛,是世界上美好的禮物,是世界上具感染力的催化劑,它能使人振奮,它能激人奮進,從而獲得事業(yè)的成功。這也是我們同學要學習的一種精神:懂得鼓勵,懂得幫助,懂得關(guān)愛。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呢?
(2)本文語言質(zhì)樸、清新、很有美感。在教學時,除了圍繞老教授言行和“我”心理、行動上的變化進行學習外,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賞析文中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yōu)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該用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做他們的傾聽者,不吝嗇自己的微笑和鼓勵,讓孩子從我們這里找到自信和滿足,健康地成長! (3)拓展閱讀,加深感悟:《改變一生的閃念》,《小小的善》等。
(二)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
《別餓壞了那匹馬》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本課旨在贊揚書攤主人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shè)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 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讓學生感知到生活是復雜的,有時候需要一些著意的謊言,它不是欺騙,與講誠信并不沖突,做人應該追求真善美,對這個世界,我們應該擁有一顆善良、寬厚的心,并隨時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對重點詞句的朗讀、體會、感悟,理解這些關(guān)鍵句子在表情達意上起到的作用,這也是對如何刻畫人物品質(zhì)的學習。后安排一個小練筆,對學生理解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是很有幫助的。我的教學思路是:
1.導入談話,整體感知:學習課文之前先講一個關(guān)于善意的謊言的故事,然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通過欺騙導入課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著疑問去了解文中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欺騙故事。根據(jù)課文前#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的提示,學會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以及從根據(jù)第一印象而產(chǎn)生的一點點體會和感受。課文中擺書攤的殘疾青年為了幫助我能繼續(xù)看書,才謊稱家中有馬,贊揚了殘疾青年想方設(shè)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由此可以看到殘疾青年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2.突破重點,感悟人物品質(zhì):本文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美好心靈,因此,抓住重點詞句朗讀、體會、感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首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突破學習重點,感悟人物品質(zhì)。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通過仔細閱讀課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讓學生學會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體會其中的感情。(2)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著美好的心靈嗎? 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3)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呢?讓學生進一步領(lǐng)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的美好心靈。
3.總結(jié)全文,練筆拓展:(1)課文寫殘疾青年說謊是為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他不計得失,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令我們感動。你身邊也有不少這樣感人的事跡,請拿起筆,用簡練的語言敘述下來。本單元習作要求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質(zhì),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關(guān)愛他人。設(shè)計這樣一個練筆,是為習作積累素材。(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續(xù)寫一個片段:可是遲了!我已經(jīng)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設(shè)計這樣一個練筆,幫助學生理解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體會“我”對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口語交際
1.故事揭題: 用一個故事拋磚引玉,打開學生話匣子?!墩撜Z》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鬧著也要跟著去,他不讓小孩去,他妻子就哄著說,我們回來殺豬拿豬肉給你吃,因為小孩貪吃,這樣就敷住了小孩跟路的想法?;貋碇?,曾子說不能欺騙小孩,我要把這只豬殺了給兒子吃。你們同意曾子的做法?意見發(fā)生分歧,我們這節(jié)課就開辯論會: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
2.自學學習提示,明確要求,確定自己的觀點:正方:人要講誠信,不能說謊;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謊言。辯論的要求:辯論時語速不宜太快,語言表達要清晰;要說清楚自己的觀點,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3.自由練說或小組交流: 按要求進行準備,組內(nèi)交流。
4.全班分成正方、反方兩組,臨時調(diào)整座位進行辯論:
教師此時應成為辯論會主席,辯論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注意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控和指導,讓學生明白辯論不是爭吵,而是要用事實說話,使對方心悅誠服才是。辯論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有:(1)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2)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以理服人;(3)運用反問,增強語氣;(4)辯論時說話要文明禮貌、得體大方、機智敏捷而又不失詼諧幽默。
5.教師總結(jié),達成共識: 誠信是美德, 是大前提社會應該弘揚誠信,時時講誠信,事事講誠信,做到誠信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人做起,不論大小長幼,進而形成良好的誠信環(huán)境,營造強有力的誠信氛圍,誠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場合還是需要善意的謊言。
(四)習作
習作的選材是非常重要的,完成習作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我們每個人都肯定與真情相遇過,但學生不一定能憶起,所以互相交流啟發(fā)這個環(huán)節(jié)相當有用。確定了有價值的題材,再學習本單元通過具體事例,運用環(huán)境、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抒發(fā)真情實感的寫法,完成習作。重視修改習作這個環(huán)節(jié),從自改到互改,既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又是一個相互學習欣賞的過程,對后構(gòu)成一篇優(yōu)秀習作大有裨益。
一、教材解讀:
人間處處有真情。本組教材就是以“真情”為主題安排教學內(nèi)容的。一共選入了四篇課文:
《窮人》、《別餓壞了那匹馬》、《的聽眾》和《用心靈去傾聽》。課文中的這些人物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人間真情。
《窮人》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yǎng)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表現(xiàn)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zhì),同時也反映了沙俄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shè)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的聽眾》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靈去傾聽》這篇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zhì),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這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圍繞“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展開辯論。通過辯論,提高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做人要講誠信,但有時候也需要善意的謊言。
這次習作內(nèi)容是:寫一寫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guān)愛的事,學習通過具體事例,運用環(huán)境、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抒發(fā)真情實感的寫法;引導學生善于用敏銳的雙眼發(fā)現(xiàn)真情,體會到人間處處有真情。
二、單元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細化)
1.知識與技能:(1)學會本單元18個生字,認讀課文中的二類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zhì)和“我”對這位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續(xù)編《窮人》的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
2.過程與方法:(1)通過拼讀、練習、組詞等達到掌握本課生字與新詞。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3)通過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4)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zhì)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通過理解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本單元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受夫夫婦的高尚品質(zhì)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進而教育學生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進而教育學生要關(guān)心身邊的每一個需要關(guān)心的人。(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guān)愛他人。
三、教學建議:
單元#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中點出本組教材的兩個教學目標:
一是讓學生閱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于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
二是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chǔ)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fā)美好情感的。因此在本組教材的教學中,要緊緊扣住“人間真情”這一專題,整合全組教學資源,把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有機結(jié)合起來。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靈。特別注意有關(guān)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及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了解這些語句對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作用??谡Z交際教學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教師在學生辯論過程中要進行調(diào)控、指導,使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出色的水平;二是引導學生善于傾聽、接受別人合理的見解,不斷完善對知識的認識。習作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回憶本組課文抒發(fā)情感的方法,然后針對實例或舉例進行指導。下面我就選取精讀課文《的聽眾》和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講講自己的一些教學思路,供大家參考。
(一)精讀課文《的聽眾》
1.音樂導入,揭示文題:學生對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會欣賞,因此用音樂導入學習,讓學生對小提琴曲的優(yōu)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讀題解題質(zhì)疑,培養(yǎng)讀文質(zhì)疑思索的學習習慣。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luò):學生通過認真朗讀思考,了解本文作者記敘了自己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之后,再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本文由兩條線索,一條是作者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教授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luò)清晰,層次分明。
3.交流感悟,研讀課文: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圍繞“作為‘我’的聽眾,老教授做了什么”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老教授對“我”講的幾段話,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她為什么這么說。使學生學習讀文思考、質(zhì)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與老師同學一起探究,圍繞老教授的言行展開學習,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心靈,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yǎng)年輕人的美好品質(zhì),領(lǐng)會文章的中心,后理解課題的含義。除了抓人物語言,也可適當?shù)刈⒁馕恼轮腥宋锷駪B(tài)的描寫,這樣可使學生對老教授這個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課文情感真摯,適合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在學琴的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的變化,體會“我”總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
4.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1)情感升華:“我”從老教授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獲得了成功,能熟練地拉出許多曲子,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這都要感謝這位用心良苦的老教授,感謝她的熱情鼓勵,感謝她的真誠關(guān)愛。愛,是世界上美好的禮物,是世界上具感染力的催化劑,它能使人振奮,它能激人奮進,從而獲得事業(yè)的成功。這也是我們同學要學習的一種精神:懂得鼓勵,懂得幫助,懂得關(guān)愛。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呢?
(2)本文語言質(zhì)樸、清新、很有美感。在教學時,除了圍繞老教授言行和“我”心理、行動上的變化進行學習外,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賞析文中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yōu)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該用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做他們的傾聽者,不吝嗇自己的微笑和鼓勵,讓孩子從我們這里找到自信和滿足,健康地成長! (3)拓展閱讀,加深感悟:《改變一生的閃念》,《小小的善》等。
(二)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
《別餓壞了那匹馬》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本課旨在贊揚書攤主人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shè)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 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讓學生感知到生活是復雜的,有時候需要一些著意的謊言,它不是欺騙,與講誠信并不沖突,做人應該追求真善美,對這個世界,我們應該擁有一顆善良、寬厚的心,并隨時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對重點詞句的朗讀、體會、感悟,理解這些關(guān)鍵句子在表情達意上起到的作用,這也是對如何刻畫人物品質(zhì)的學習。后安排一個小練筆,對學生理解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是很有幫助的。我的教學思路是:
1.導入談話,整體感知:學習課文之前先講一個關(guān)于善意的謊言的故事,然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通過欺騙導入課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著疑問去了解文中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欺騙故事。根據(jù)課文前#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的提示,學會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以及從根據(jù)第一印象而產(chǎn)生的一點點體會和感受。課文中擺書攤的殘疾青年為了幫助我能繼續(xù)看書,才謊稱家中有馬,贊揚了殘疾青年想方設(shè)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由此可以看到殘疾青年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2.突破重點,感悟人物品質(zhì):本文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美好心靈,因此,抓住重點詞句朗讀、體會、感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首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突破學習重點,感悟人物品質(zhì)。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通過仔細閱讀課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讓學生學會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體會其中的感情。(2)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著美好的心靈嗎? 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3)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呢?讓學生進一步領(lǐng)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的美好心靈。
3.總結(jié)全文,練筆拓展:(1)課文寫殘疾青年說謊是為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他不計得失,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令我們感動。你身邊也有不少這樣感人的事跡,請拿起筆,用簡練的語言敘述下來。本單元習作要求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質(zhì),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關(guān)愛他人。設(shè)計這樣一個練筆,是為習作積累素材。(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續(xù)寫一個片段:可是遲了!我已經(jīng)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設(shè)計這樣一個練筆,幫助學生理解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體會“我”對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口語交際
1.故事揭題: 用一個故事拋磚引玉,打開學生話匣子?!墩撜Z》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鬧著也要跟著去,他不讓小孩去,他妻子就哄著說,我們回來殺豬拿豬肉給你吃,因為小孩貪吃,這樣就敷住了小孩跟路的想法?;貋碇?,曾子說不能欺騙小孩,我要把這只豬殺了給兒子吃。你們同意曾子的做法?意見發(fā)生分歧,我們這節(jié)課就開辯論會: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
2.自學學習提示,明確要求,確定自己的觀點:正方:人要講誠信,不能說謊;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謊言。辯論的要求:辯論時語速不宜太快,語言表達要清晰;要說清楚自己的觀點,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3.自由練說或小組交流: 按要求進行準備,組內(nèi)交流。
4.全班分成正方、反方兩組,臨時調(diào)整座位進行辯論:
教師此時應成為辯論會主席,辯論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注意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控和指導,讓學生明白辯論不是爭吵,而是要用事實說話,使對方心悅誠服才是。辯論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有:(1)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2)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以理服人;(3)運用反問,增強語氣;(4)辯論時說話要文明禮貌、得體大方、機智敏捷而又不失詼諧幽默。
5.教師總結(jié),達成共識: 誠信是美德, 是大前提社會應該弘揚誠信,時時講誠信,事事講誠信,做到誠信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人做起,不論大小長幼,進而形成良好的誠信環(huán)境,營造強有力的誠信氛圍,誠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場合還是需要善意的謊言。
(四)習作
習作的選材是非常重要的,完成習作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我們每個人都肯定與真情相遇過,但學生不一定能憶起,所以互相交流啟發(fā)這個環(huán)節(jié)相當有用。確定了有價值的題材,再學習本單元通過具體事例,運用環(huán)境、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抒發(fā)真情實感的寫法,完成習作。重視修改習作這個環(huán)節(jié),從自改到互改,既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又是一個相互學習欣賞的過程,對后構(gòu)成一篇優(yōu)秀習作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