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渡荊門送別》鑒賞

字號: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yiwen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
    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
    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
    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cè)?,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游。
    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這首詩首尾行結(jié),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說優(yōu)秀的山水畫“咫尺應(yīng)須論萬里”,那么,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shù)概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