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技巧:教孩子3種正確的壓腿方式

字號:

教孩子3種正確的壓腿方法
    家長們必須知道,壓腿是進行腿部柔韌性的練習,需要有堅強的意志,需要持之以恒。壓腿的過程是漫長且枯燥乏味的,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孩子還會出現(xiàn)腿、髖部酸痛的“正?!爆F(xiàn)象,這就好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協(xié)助老師,幫孩子建立信心,要讓孩子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恒之心,不可停歇。因為,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fā)展,也容易消退。因此更應善于自我調整,只要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方法,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自然會逐漸消失。
    壓腿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必須先將腰、胯和膝、踝等關節(jié)、腿部肌肉完全活動開。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只有讓身體的肌肉放松了,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才有利于腿的柔韌性練習。盡管熱身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妨首選跑步,可以先慢跑500~1000米,感覺到身體微微出汗時,說明身體肌肉已經興奮,然后再開始壓腿。
    對于剛剛開始壓腿的孩子來說,除了要掌握“穩(wěn)、輕、緩、短、放松”這5個要素以外,壓腿的高度是首要注意的問題。通常,和髖關節(jié)持平的高度最為安全。專家建議:孩子剛開始壓腿時別超45°,即:腿抬起后的高度不要超過髖關節(jié),兩腿之間的角度約為45°。堅持一段時間后再逐漸抬到90°左右。盡管這個高度看起來顯得矮,但此時的髖關節(jié)處于自然的生理狀態(tài)下,壓腿動作也比較容易做到,不容易摔倒和造成關節(jié)損傷。
    孩子壓腿時,不能只求高度不求質量。應該既要選擇合理的高度,又要注意正確的姿勢。家長們不能為了急于求成,就讓孩子選擇“高壓腿”的方式,即:把腿架到和肩同高,甚至更高,但身體動作完全變形,甚至出現(xiàn)壓完腿后,還要費盡的用手搬下來的現(xiàn)象,這是壓腿的一大禁忌。家長們必須明白:不論孩子對學習舞蹈的熱情有多高,都無法違背生理規(guī)律。腿的柔韌性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出來的。
    “壓腿主要分為“正壓、側壓、后壓”三種方法。主要目的是達到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及加大髖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BR>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孩子在練習時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于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xiàn)一個大空隙,還有的站立不穩(wěn),似乎隨時都要向后摔倒,甚至還會出現(xiàn)拉傷腿部韌帶肌肉。要避免孩子在“正壓腿”時出現(xiàn)以上問題,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規(guī)范動作,分步進行
    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后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并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尖回勾有利于拉長腿部韌帶、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鐘后, 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后,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jié)后之窩肌的伸展性。
    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后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后,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后,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后,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后,進行下一步;
    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頜碰腳尖。此步完成后,說明正壓腿已成;
    Tip:只有通過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xiàn)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