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MBA英語翻譯復習指導(三)

字號:

1. 狀語位置的調(diào)整
    漢語中狀語習慣于放在主語之后,謂語之前。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也可以放在主語之前。英語中狀語的位置要靈活得多。就單詞狀語而言,它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句末。較長的狀語常被置于句首或句末,句中的情況極少。因此,在漢英,英漢互譯時,狀語位置的變換調(diào)整極為復雜。
    例3:上星期五我們在那家新餐館盡情地吃了一頓。
    譯文: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
    原文中,"上星期五"放在句首,并且在"那家新餐館"之前,而譯文中卻將時間狀語和地點狀語的位置顛倒了過來。這樣一來,既準確地表達了原文意思,又符合了英文語序習慣。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英語里如果句子既有地點狀語又有時間狀語,一般地點狀語在前,時間狀語在后。漢語里則往往把它們置于句首或謂語前,而且通常時間狀語在地點狀語之前。
    2. 增詞法
    譯文中添加一些原文沒有的詞句,表面上看似不忠實于原文,但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增加的詞句所表達的意思并非無中生有,而是隱含在原文中的。要知道,從一種語言文字向另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有時可以找到一種語言文字在另一種語言文字中的對等詞,然而要想全部依賴對等詞的轉換來達到翻譯的目的是幾乎不可能的。不同語言文字所持有的習慣決定了必須根據(jù)其中一種語言文字的習慣來適當?shù)卦鲈~(或減詞)達到多語言交際的目的。如果機械地按照字面意義直譯,不僅不能表達原文的思想,精神與形象,而且還會使譯文前后矛盾,鬧出笑話。試想,如把“七擒孟獲”機械譯成to catch /capture Meng Huo for 7 times,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讀者就很難真正理解這個典故的內(nèi)涵。
    例1: 聽到你平安的消息,非常高興!
    譯文: I was very glad on hearing that you were in safety!(增補主語)
    例2: 勤能補拙
    譯文: It is diligence that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增補強調(diào)句里的it)
    例3: 對不起,打擾一下!
    譯文: Excuse me for interrupting you!(增補作賓語的代詞you)
    除了在翻譯時要注意及時增補語法功能詞之外,有時還需要增補與漢語文化內(nèi)涵相關的信息。如:“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應當譯文: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 the master mind. 譯文里the master mind就是個增補注釋性表達。否則外國人不可能知道Zhu Geliang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