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擬選課題國內、外的研究動態(tài)、水平、存在問題,與本人實習、社會實踐、調研的關系,并附主要參考文獻:
擬選題目: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探討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在19世紀以前,資本主義在經(jīng)濟上實行自由主義,在政治上奉行“好政府少管理”,行政權被嚴格限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政訴訟的目的在于防止司法機關對行政權力的干預,因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解決的實際上是法院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處理行政爭議的分工和權限的問題。到了20世紀,特別是“二戰(zhàn)”以后,主張政府對經(jīng)濟進行干預和調節(jié)的凱恩斯主義取代了自由主義的經(jīng)濟思想,行政權力日趨膨脹,“好政府少管理”的信條也讓位于“好政府多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司法權干涉行政權己成為歷史。于是,通過司法程序對行政權進行監(jiān)督和制約的行政訴訟制度就成了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利不受行政權非法侵害的重要途徑。
以下是我國與英國和日本兩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
一 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及著作
我國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對受案范圍的總體劃定,《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BR> 第二:對受案范圍的正面列舉,《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chǎn)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guī)定的經(jīng)營自主權的;(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fā)許可證和執(zhí)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fā)或者不予答復的;(五)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fā)給撫恤金的;(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除前款規(guī)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外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三、對不可訴行為的排除?!缎姓V訟法》第12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二)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四)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 英國的司法審查的受案范圍
普通法上的國家行為,包括政府在外交方面的某些行為,即英國政府在國外對外國人的行為和在國內對敵國人的行為。由于他和國家的重要政策相關,只能由議會監(jiān)督,不受法院管轄。另外,英國也有排除司法審查的法律條款,法院對這些條款的態(tài)度與美國如出一轍,學術界也反對。1、對“后的決定”可以以“是否越權”為由進行審查。2、對“后證明條款或部長認為滿意條款”以“是否有真正的理由和事實或理性的人在同等條件下是否會作出同樣的決定”為由進行審查。 3、對委任立法事項審查其“是否在授權法范圍內”。4、對排除提審令條款審查其法律錯誤。5、對排除任何司法審查的條款審查其管轄權限是否越權。6、法定的救濟手段不排除司法審查。7、行政裁判所和調查法對于排除司法審查的限制,沒有真正排除司法審查。
三 日本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在日本,一般認為,關于政治性或經(jīng)濟性政策的適當與否,以及有關藝術性或學術性評價的爭議,不宜由司法機關來判斷。統(tǒng)治行為是指直接關系到國家利害事項的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國家行為,或屬于憲法上高級國家機關進行的具有高度政治性的行為。包括:內閣與外國的締約行為、國會的解散、行政計劃、經(jīng)濟計劃等。排除對統(tǒng)治行為的審查的原因是,政治問題宜由國民(實際上是國會)解決,符合民主主義的政治原理;另外,將有政治性價值判斷的事項交法院判斷,會使法院卷入政治紛爭的旋渦,使以中立公正為原則的法院喪失權威,或者“具有引起不可收拾的社會性、政治性混亂的危險”。另外,法院的使命在于解決現(xiàn)實的、具體的、個別的紛爭。對于假設的問題或一般抽象的問題,法院不予審查,如法院對違憲法令的效力就不予審查。 為了尊重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和第一判斷權,當法律授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或者第一判斷權時,法院一般也不審查,除非行政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或者判斷權。
四 比較得出結論
受案范圍是行政訴訟中特有的問題,也是行政訴訟立法中爭議的一個焦點。自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初創(chuàng)行政訴訟制度以來,經(jīng) 1989年的《行政訴訟法》及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00年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呈逐步擴大趨勢,這是符合行政訴訟制度發(fā)展方向的。但是從現(xiàn)代法治行政的角度以及與國外的橫向比較來看,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
筆者在本科學習過程中,一直對我國的行政訴訟的方面很感興趣,特別是行政訴訟中受案范圍的問題有深入思考。行政訴訟是一個國家和政府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在我國整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過程中,各方面的法律建設正在進行中,在行政訴訟這一方面,我通過以往的學習和近期的大量閱讀,得出了不少看法,在本文中將一一呈現(xiàn)。
主要參考文獻:
[1]HW Seliger, M.1989:”Scope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89.p9.
[2]孫關宏,政治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3,186-187。
[3] 章劍生,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幾個理論問題探析,中國法學,2008,2:48-49。
[4]陳宏光、尚華,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動態(tài)分析與現(xiàn)實思考,政法論壇,2007, 20:1,83-85。
[5]王珂瑾,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08:34-36。
[6]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xx屆學術討論會論文評選委員會編選,行政法理論與審判實務研究——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xx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選,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7]羅豪才、崔卓蘭,論行政權、行政相對方權利及相互關系,中國法學,2008,3:23-24。
[8]曾繁正,西方主要國家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紅旗出版社,1998,3: 294,291。
[9]王名揚,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8: 676。
[10] 俞可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政治發(fā)展的邏輯,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雙月刊),2010,01:21-35。
[11]威廉.韋德,行政法,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7:377—379。
[12]吳本亮,淺論當代中國政治合法性問題及解決途徑,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8-10。
2、課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意義,完成課題的條件(包括實習單位情況)和論文(設計)的主要內容:
解決的主要問題:從當前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出發(fā),通過對中國近期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發(fā)展的解讀,總結出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目前的進步與瓶頸所在,并試圖對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弊端提出建議。
意義: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實際上是法定的由法院受理并審判一定范圍內行政案件的權限。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實際上涉及到司法權,行政權和訴權三者之間的關系。對法院而言,受案范圍就是法院的“主管范圍”。它決定著法院與行政機關在解決行政案件中的責任與分配。對行政主體而言,受案范圍實質上就是其行政行為受司法審查的范圍。而對行政相對人來講,受案范圍就是“起訴范圍”。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公共權力發(fā)生矛盾時,為了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應該謹慎界定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條件:閱讀了各種資料,特別是新的論文,著作等,在以人為本的科學執(zhí)政理念的指導下,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收集大量研究資料,提取相關數(shù)據(jù),通過比較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對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合理性進行剖析,提出不合理的觀點,并找出相應的對策。
論文設計:
1,前言
2,現(xiàn)行的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3,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大缺陷是過于狹隘
4,亟須擴大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5,結語
擬選題目: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探討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在19世紀以前,資本主義在經(jīng)濟上實行自由主義,在政治上奉行“好政府少管理”,行政權被嚴格限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政訴訟的目的在于防止司法機關對行政權力的干預,因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解決的實際上是法院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處理行政爭議的分工和權限的問題。到了20世紀,特別是“二戰(zhàn)”以后,主張政府對經(jīng)濟進行干預和調節(jié)的凱恩斯主義取代了自由主義的經(jīng)濟思想,行政權力日趨膨脹,“好政府少管理”的信條也讓位于“好政府多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司法權干涉行政權己成為歷史。于是,通過司法程序對行政權進行監(jiān)督和制約的行政訴訟制度就成了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利不受行政權非法侵害的重要途徑。
以下是我國與英國和日本兩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
一 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及著作
我國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對受案范圍的總體劃定,《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BR> 第二:對受案范圍的正面列舉,《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chǎn)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guī)定的經(jīng)營自主權的;(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fā)許可證和執(zhí)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fā)或者不予答復的;(五)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fā)給撫恤金的;(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除前款規(guī)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外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三、對不可訴行為的排除?!缎姓V訟法》第12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二)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四)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 英國的司法審查的受案范圍
普通法上的國家行為,包括政府在外交方面的某些行為,即英國政府在國外對外國人的行為和在國內對敵國人的行為。由于他和國家的重要政策相關,只能由議會監(jiān)督,不受法院管轄。另外,英國也有排除司法審查的法律條款,法院對這些條款的態(tài)度與美國如出一轍,學術界也反對。1、對“后的決定”可以以“是否越權”為由進行審查。2、對“后證明條款或部長認為滿意條款”以“是否有真正的理由和事實或理性的人在同等條件下是否會作出同樣的決定”為由進行審查。 3、對委任立法事項審查其“是否在授權法范圍內”。4、對排除提審令條款審查其法律錯誤。5、對排除任何司法審查的條款審查其管轄權限是否越權。6、法定的救濟手段不排除司法審查。7、行政裁判所和調查法對于排除司法審查的限制,沒有真正排除司法審查。
三 日本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在日本,一般認為,關于政治性或經(jīng)濟性政策的適當與否,以及有關藝術性或學術性評價的爭議,不宜由司法機關來判斷。統(tǒng)治行為是指直接關系到國家利害事項的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國家行為,或屬于憲法上高級國家機關進行的具有高度政治性的行為。包括:內閣與外國的締約行為、國會的解散、行政計劃、經(jīng)濟計劃等。排除對統(tǒng)治行為的審查的原因是,政治問題宜由國民(實際上是國會)解決,符合民主主義的政治原理;另外,將有政治性價值判斷的事項交法院判斷,會使法院卷入政治紛爭的旋渦,使以中立公正為原則的法院喪失權威,或者“具有引起不可收拾的社會性、政治性混亂的危險”。另外,法院的使命在于解決現(xiàn)實的、具體的、個別的紛爭。對于假設的問題或一般抽象的問題,法院不予審查,如法院對違憲法令的效力就不予審查。 為了尊重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和第一判斷權,當法律授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或者第一判斷權時,法院一般也不審查,除非行政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或者判斷權。
四 比較得出結論
受案范圍是行政訴訟中特有的問題,也是行政訴訟立法中爭議的一個焦點。自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初創(chuàng)行政訴訟制度以來,經(jīng) 1989年的《行政訴訟法》及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00年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呈逐步擴大趨勢,這是符合行政訴訟制度發(fā)展方向的。但是從現(xiàn)代法治行政的角度以及與國外的橫向比較來看,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
筆者在本科學習過程中,一直對我國的行政訴訟的方面很感興趣,特別是行政訴訟中受案范圍的問題有深入思考。行政訴訟是一個國家和政府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在我國整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過程中,各方面的法律建設正在進行中,在行政訴訟這一方面,我通過以往的學習和近期的大量閱讀,得出了不少看法,在本文中將一一呈現(xiàn)。
主要參考文獻:
[1]HW Seliger, M.1989:”Scope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89.p9.
[2]孫關宏,政治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3,186-187。
[3] 章劍生,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幾個理論問題探析,中國法學,2008,2:48-49。
[4]陳宏光、尚華,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動態(tài)分析與現(xiàn)實思考,政法論壇,2007, 20:1,83-85。
[5]王珂瑾,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08:34-36。
[6]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xx屆學術討論會論文評選委員會編選,行政法理論與審判實務研究——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xx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選,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7]羅豪才、崔卓蘭,論行政權、行政相對方權利及相互關系,中國法學,2008,3:23-24。
[8]曾繁正,西方主要國家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紅旗出版社,1998,3: 294,291。
[9]王名揚,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8: 676。
[10] 俞可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政治發(fā)展的邏輯,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雙月刊),2010,01:21-35。
[11]威廉.韋德,行政法,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7:377—379。
[12]吳本亮,淺論當代中國政治合法性問題及解決途徑,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8-10。
2、課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意義,完成課題的條件(包括實習單位情況)和論文(設計)的主要內容:
解決的主要問題:從當前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出發(fā),通過對中國近期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發(fā)展的解讀,總結出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目前的進步與瓶頸所在,并試圖對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弊端提出建議。
意義: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實際上是法定的由法院受理并審判一定范圍內行政案件的權限。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實際上涉及到司法權,行政權和訴權三者之間的關系。對法院而言,受案范圍就是法院的“主管范圍”。它決定著法院與行政機關在解決行政案件中的責任與分配。對行政主體而言,受案范圍實質上就是其行政行為受司法審查的范圍。而對行政相對人來講,受案范圍就是“起訴范圍”。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公共權力發(fā)生矛盾時,為了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應該謹慎界定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條件:閱讀了各種資料,特別是新的論文,著作等,在以人為本的科學執(zhí)政理念的指導下,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收集大量研究資料,提取相關數(shù)據(jù),通過比較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對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合理性進行剖析,提出不合理的觀點,并找出相應的對策。
論文設計:
1,前言
2,現(xiàn)行的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3,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大缺陷是過于狹隘
4,亟須擴大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