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總體印象
天地時節(jié),陽光空氣,田園人家,湖光山色,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會使人產生各種感受,感受來自客觀景象的刺激與主觀心態(tài)的契合。最初的感受十分重要,但并不一定深刻。欲使視覺重新回到感覺的第一階段,除了進一步的審視體味之外,應該對景物的地域環(huán)境,社會背景作些調查研究,聯系當前的實物進行分析。這時,便可認定風景的內容特征,初步找到風景畫的構圖焦點和表現形式。
2:發(fā)現典型形象
繪畫之區(qū)別于攝影,就是忠實于自然的同時,又是作畫者把自己的構思,立意從心象變?yōu)槲锵蟮闹鸩矫骼驶?,逐步確定化和逐步完善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對于具體細節(jié),必須有取舍揚抑,不可將所有看得見的東西都一一羅列出來,畫面中的內容也不能平均對待,要有主次,有虛實。一幅好的風景畫,是作者對繁冗雜亂的自然景物進行選擇,找出典型形象,通過取舍,移景,概括來重新組織畫面,它滲透著作者主觀的審美情趣。
加強構思訓練,培養(yǎng)繪畫靈感。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畫家列賓曾經有句名言:一幅畫的開頭和結尾需要才氣,之間要靠勤奮。"我們在構思的基礎上,應該胸有全局,利用各種"矛盾"和"不同",并將那些較好的形象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畫面,并且這個畫面視角怎樣確定,各種形態(tài)要素如點、線、面怎樣進行組織運用等,都要經過多次的推敲和反復的思考,也就是說,只有在提筆正式作畫之前,對自己的作品應有十分的把握,才能看出畫面不是盲目地將一些形象和形態(tài)要素隨便的進行胡亂地擺放,七拼八湊地弄到一起就算完事。這里要明確幾個問題:
1:一幅畫中必須有主體,但并不是指一個物體,圍繞主體的部分形成畫面的中心。畫面只能有一個中心,但它不是以占據畫面地位的大小而定,而是以選擇什么題材,表達什么內容而定。
2:一般來說主體安置在畫面中景,這樣更易于主體突出平穩(wěn)。但有時為了某種需要,也可以在遠或近景中安置主體,這是按需要而定,沒有一定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