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老人帶孩子須糾正的12誤區(qū)

字號:

★這篇《父母必知:老人帶孩子須糾正的12誤區(qū)》,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典型病例:小華是一個剛滿5個月的男嬰,由于爸爸媽媽工作繁忙,大多時間都是由爺爺奶奶看管和照顧。為了小孩的喂養(yǎng)問題,兩個年輕人和兩個老年人經常發(fā)生沖突。因為爺爺奶奶在喂養(yǎng)小華的過程中,總是按照老年人的傳統觀念,給寶寶吃谷物、喝米湯,有時還不讓媽媽給寶寶喂奶,卻給寶寶喂配方奶,由于喂養(yǎng)不當,導致小華經常上吐下瀉。看到寶寶十分受罪的樣子,小華的爸爸媽媽既心疼又無奈。
    第二炮兵總醫(yī)院兒科主任李芳說,在喂養(yǎng)寶寶的過程中,老年人在思想觀念和認識上的誤區(qū)主要表現在12個方面,應該加以糾正,否則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從而造成終身遺憾。
    誤區(qū)1:多給寶寶吃谷物類糧食,比吃蛋白質食物好。
    專家觀點:寶寶六個月以后逐漸添加谷物,因為寶寶胃腸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強,如果過早過多添加谷物類,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誤區(qū)2:給寶寶喂米湯比母乳更有營養(yǎng)。
    專家觀點:小兒喂養(yǎng)最核心的一個觀念就是母乳喂養(yǎng),如果母乳條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證母乳喂養(yǎng),米湯可以作為補充,但不能給寶寶喝得太多。因為米湯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湯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湯代替奶來喂養(yǎng)寶寶,會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
    誤區(qū)3:要早點給寶寶添加輔食。有的老年人認為寶寶兩到三個月就可加輔食,這樣長得更快。
    專家觀點:添加輔食,是幫助嬰兒進行食物品種轉移的過程,使以乳類為主食的乳兒,逐漸過渡到以谷類為主食的幼兒。但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按照月齡大小和實際需要來添加。2—3個月可以添加魚肝油,5—6個月可添加蛋黃、米湯、菜汁等。7—9個月可添加魚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個月可添加稠粥、米飯、面條、水果、蔬菜等。添加輔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單一到多種,3、由粗到細,4、由軟到硬。
    誤區(qū)4:多給寶寶喂菜水比白水好。
    專家觀點:大多老年人認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讓寶寶喝下去。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應該讓寶寶多喝白開水,有利于排泄代謝產物,減輕寶寶的腎臟負擔。
    誤區(qū)5:寶寶不長牙就不能吃飯。
    專家觀點: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一般來說,嬰兒在6個月大時就已經開始長牙,但有些寶寶長牙可能會早些或晚些,無論長牙早或者晚,5—6個月就應該添加輔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黃、米糊等食物,這樣會更利于寶寶成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