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怙惡不悛 典故|釋義|同韻詞|近義詞|成語故事

字號:

【注音】hù è bù quān
    【典故】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蹲髠鳌る[公六年》
    【解釋】怙:依靠,依仗;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做壞事
    【結(jié)構(gòu)】連動式
    【近義詞】死不改悔、罪大惡極
    【反義詞】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同韻詞】一柱擎天、逆理違天、毋食馬肝、重于泰山、戒奢以儉、廢寢忘飱、秀色堪餐、送佛送到西天、珠履三千、水宿風(fēng)餐、......
    【年代】古代
    【英文】besteepedinevilandrefusetorepent
    【德語】ohneReueundunverbesserlich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衛(wèi)國聯(lián)合宋、陳等國進攻鄭國。鄭莊公為了離間衛(wèi)國的盟國陳國,就派使者去與陳桓公要求和好結(jié)盟。陳桓公瞧不起鄭莊公,拒絕結(jié)盟。鄭莊公率大軍攻打陳國,打敗陳軍。史學(xué)家評論陳桓公長期做罪惡的事是自食其果的
    【成語舉例】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  《宋史·王化基傳》
    【成語例句】
    ◎ 從上述進攻國家和人民的罪行來說,怙惡不悛的大貪污犯與大盜竊犯究竟是極少數(shù),這些人有的直接謀害人民志愿軍,完全充當(dāng)美國帝國主義的幫兇,有的不但組織攻守同盟乃至生死同盟,甚至對檢舉人進行罪惡的報復(fù),乃至殺人滅跡;他們至死不悟,實際上已十足成為中國民族與人民的敵人,不僅不應(yīng)列入一般的人民的隊伍,也不應(yīng)列入一般的資產(chǎn)階級的隊伍;可是絕大多數(shù)的資本家,不僅有的始終是守法的,而不法的,經(jīng)過法律的譴責(zé)和警戒,群眾的監(jiān)督和影響,也只得悔悟、坦白,而成為守法的人。
    ◎ 一方面,對那些罪大惡極,怙惡不悛,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分子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分子,需要判處死刑;另一方面,嚴(yán)格限制死刑的適用范圍,并規(guī)定死刑案件由人民法院判決或者報請人民法院核準(zhǔn)。
    ◎ 希望你不要怙惡不悛,不要企圖在父罕無恙時取而代之。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gòu)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lián)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 數(shù)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xí)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