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初中時段的中國畫教學

字號:

★少兒興趣頻道為大家整理的水墨畫:初中時段的中國畫教學,供大家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少兒興趣頻道!
    水墨畫:初中時段的中國畫教學
    ●關于中國畫意象說
    中國畫經(jīng)過歷代的傳承和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特有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文化,并在世界藝術文化中獨樹一幟,令世人驚嘆,中國畫在線與形、墨與色、畫面空間及創(chuàng)作過程幾個方面都具有極強的意象性特征。意象在中國是個頗為青睞的詞,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專用名詞及獨特的審美意識,它是千百年來中國畫家意欲達到的崇高境界的重要手段。與西方人將概念和邏輯作為思維的主要工具不同,中國古人則將意象和隱喻作為思維的工具?!皶槐M意,言不盡意”,所以“圣人立像以盡意”。中國思維的特點是將感性形象與抽象意義結合起來,因此,可以說,中國傳統(tǒng)思維是一種以具體形象表現(xiàn)抽象意義的意象思維。意象思維既然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的重要特征,就必然要滲入中國人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中國傳統(tǒng)藝術受其影響尤其大,其特征是由意與象的結合而體現(xiàn)的。有意無象,意則失去依附之軀體,有象無意,象則缺乏中國寫意畫就是生命值精氣。林風眠先生在其《藝術叢論》中指出:“西方藝術是模仿自然為中心;結果傾于寫實一方面。東方藝術是以描寫印象為主,結果傾向寫意一方面?!?BR>    中國傳統(tǒng)藝術則從未出現(xiàn)過嚴格的具象性,又從未出現(xiàn)過純然的抽象主義,而是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的廣闊范圍內,建立起自己意象造型的獨特體系。李苦禪先生指出:以八大山人為代表的我國古代文人寫意畫“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寫極目所見的‘具象’,只傾心于以意為之的‘意象’”。所以,中國畫造形是把握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度量上的。明代畫家王 提出中國畫追求的是“似與不似”。齊白石先生則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黃賓虹先生也持同樣的觀點:“畫有三:一,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二,絕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協(xié)議,亦其實盜名之畫;三,惟絕似又絕不似玉物象者,此乃真畫。中國畫正是以這種似與不似之間的度量把握,給人的想象力和空靈的智慧帶來了極大的自由,也使藝術表現(xiàn)豐富而多樣。
    寫實美術具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因此,其自由創(chuàng)作的幅度是極為有限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某種客觀標準,才能有效地發(fā)揮美術教育的功能。而意象與美術的這種不脫離象,才不拘泥于象,以意為重的品質,很適應普通美術教育。學生既不會因為不能畫像對象而苦惱,也不會因為過于抽象而盲惑。意象美術給人以廣大的自由空間,使美術學習和表現(xiàn)的難度更趨豐富變化。另外,由于失去了一種良莠正誤的客觀標準,評價上表現(xiàn)出價值的多元性,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一領域一試身手。
    ●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與中國畫學習
    就美術而言,我們主張從其基本要素“形”的角度進行分類,這一分類結果是使美術分成了具象美術、意象美術和抽象美術教育。
    按照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觀點,7——12歲的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12——14歲的兒童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具有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里,并形成邏輯運算的組織系統(tǒng)。所以,在小學四年級以前,我們強盜的是自由感受、體驗和制作,只注意讓學生意識到一些顯而易見的具體類型,而中學生則應注意讓學生在更本質的層面上去把握知識,按我們的理解,即要從“形”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上去認識視覺藝術。我們主張對“形”采取三分法,即分成具象、意象和抽象三大塊。分類方法和結果本身就是一種有意識的強調,我們的分類,有意使意象這一層次突出起來。意象區(qū)域極大,它既不拘泥于物體的客觀比例,又具有現(xiàn)實的可識性,而且由于其中具象和抽象成份的不等,而顯出不同的特點。
    赫伯?里德在其名著《通過藝術的教育》中引述了白特(Cyril Burt)的分類。白特關于兒童美術發(fā)展階段的劃分,強調的兒童畫向成人繪畫的一個轉變其,是成人畫誕生之前的“陣痛”,在美術教育中,這是很值得重視的。
    白特的劃分是:
    (一) 錯畫階段:大約2——5歲,以3歲為典型。
    (二) 劃線階段:4歲。視覺的控制力已發(fā)展,人像成為感興趣的畫題。以圓為頭部,點為眼睛,兩條單線表示腿,但各部分結合得不完整。
    (三) 圖形的象征主義階段:5——6歲。人像雖已畫得較正確,但仍為概略的象征性圖形。以圖式的方式表現(xiàn)對象。
    (四) 圖形的寫實主義階段:7——8歲。畫仍是主觀的,而非視覺的。兒童仍是畫其所知,而非所見,表現(xiàn)的物體的一般概念,而不是某一具體環(huán)境中所見的某個物體。
    (五) 視覺寫實主義階段:9——10歲。兒童開始了根據(jù)視覺感受的自然作畫。
    (六) 抑制階段:11——14歲。由于感知客觀的能力增強,表現(xiàn)客觀的能力不能相應地得到改善,而導致沮喪及挫折感,興趣可能會轉移到以語言為媒介的表現(xiàn)上。
    (七) 藝術的復蘇階段:青少年早期。大概始于15歲,孩子們開始了真正的美術活動,或者說開始了我們所謂成年美術。
    而初中生,剛好經(jīng)歷抑制階段和藝術復蘇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對中國畫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習中國畫佳的時期。在傳統(tǒng)文化藝術被日漸重視的今天,書法已經(jīng)被列為必修科目,但是中國畫仍處于一個“雞肋”的角色,在整個初中階段,中國畫的學習占總課程不到百分之十。這對于掌握鑒賞中國畫和掌握基本的中國畫技法是遠遠不足夠的,因此,我們應加強中國畫的教學,我們不能讓學生錯過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時期。中國畫的教學傳統(tǒng)長期堅持“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的方法,可以筆筆見形,所以學生只要能認真聽講,認真練習,就能得到一定的收獲。
    ●中學階段中國畫的教學理念
    中國畫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臨摹法,同時結合一定的寫生。這里的寫生不僅僅是觀察能力的訓練,也是繪畫創(chuàng)造的根據(jù)。它不要求嚴格的輪廓比例,而要它的基本形態(tài)和生長結構。畫者一筆下去就行神兼?zhèn)?,正如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一個“身段”就能現(xiàn)出“關云長”、“猛張飛”的神韻一樣。中國畫的教學除上述提到的要領外,應注意下列各點:
    一、學習鑒賞中國畫
    中國畫鑒賞是對中國畫作品的闡釋或解釋作為一個主要工作。闡釋是人類認識活動的一種重要職能,具體在中國畫鑒賞中,就是要揭示出作品的涵義,或者說,理解作者主觀上要表達的東西。
    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美術理論家和批評家費德門(Edmund Burke Fdldman)將美術鑒賞的程序分為敘述、形式分析、解釋、評價四個步驟,很適合應用在中國畫鑒賞教育中,具體內容包括:
    1、 敘述(description)
    陳述畫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東西,暫不顧其含義和價值判斷。這里又有兩種差別,即對寫實作品,應指明畫中畫了哪些東西,如人物、動物等;而對抽象作品,則應指出主要的形狀、色彩與方向等。根據(jù)這一點,對于中國畫這種意象藝術,我認為要結合兩者進行說明。
    2、 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
    指探討一件作品的造形關系,包括各種形狀見得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調的處理,空間的營造,構成原理的運用等。在中國畫中,要分析其筆墨、構圖等。
    3、 解釋(interpretation)
    推測美術作品的含義,或者說探討美術家通過作品所想表現(xiàn)的觀念。這點在中國畫中尤其重要,上述已經(jīng)提過了中國畫是意象畫,“以形傳神”,“形神兼?zhèn)洹?,因此,對于“意”的解釋才能表現(xiàn)中國畫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