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三年級冬至日記 小學三年級冬至字大全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三年級冬至日記 小學三年級冬至字篇一
    每年的冬至到了,我都喜悅
    小滿
    懷。因為我都會想起那色彩繽紛,q彈絲滑的湯圓以及它那撲鼻而來的香味,使我無法忘記。
    一大早,我便從床上爬起來,一溜煙兒跑到廚房。果然正如我所料,媽媽早已捧著一大個粉紅色湯圓坐在椅子上,笑瞇瞇地等著我。耶!又可以捏小動物啊!想到這兒,我三步并作兩步,沖到房間換好衣服。“叮咚!”門鈴響了,我哼著小調走過去打開門“呀!姐姐是你呀!來來來一起捏小動物吧!”我拉起姐姐走向廚房。
    只見,媽媽已經開始了“手工模式”,漸漸地,一只胖乎乎的小豬,經過媽媽這一番巧手打造出來,可我和姐姐還看得入神,陶醉在其中,還不肯“出來!”呢?
    “我也要捏!”說著我就抓起一團湯圓搓了起來,一個歪歪的身子出來了,緊接著尖尖的小耳朵也“冒”出來了。再接著,不起眼的小眼珠也從胖乎乎的臉中“鉆”了出來。大功告成!這時姐姐和媽媽一同笑了,我趕快跑去照鏡子:啊!我成了大花貓了!
    “妹妹,四不像煮好了!”姐姐一邊笑一邊喊。“四不像”那是什么啊!我湊過去一看,啊!小豬早就成了一團肉呢!哈哈……
    “媽媽,冬至怎么來的?”我一邊吃飯,一邊問媽媽。媽媽告訴我說:“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23日……”我和爸爸聽了,直夸媽媽學問大。媽媽笑著說:“要想學問大很簡單,多讀書即可?!蔽衣犃酥秉c頭。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一個節(jié)氣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特點。作為一個中國人,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
    傳統(tǒng)
    文化
    才對。
    小學三年級冬至日記 小學三年級冬至字篇二
    隨著天氣日漸寒冷,南方的白天越來越短,人們在一派安詳和樂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來。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樣,我也許會很高興,但我面前擺著一個難題:做湯圓。我想在做湯圓之前,先講一下我跟湯圓的
    故事
    。
    我六歲那年的冬節(jié),第一次吃到了湯圓。那時的餡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間,餡料從裂口流進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帶澀,芝麻甜中帶甘的滋味沖擊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湯,心里蕩漾著說不出來的滿足。從那時起,我與湯圓結下了不解之緣。
    說完了我和湯圓的故事,接下來就是解決做湯圓這個難題了。我只知道湯圓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動起手來,我也不知道從哪下手。好在我有一個會做飯的老爸,不多時,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準備好了。他還告訴我:“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團,然后再搓成小球,實心湯圓的制作就完成了。”但單單第一個步驟,我就費了好大力氣,揉著揉著手就沾上了,還一直弄不下來,用另一只手去扯,結果另一只手也粘上了,怎么弄也弄不掉,還把手弄得滿是糯米粉。老媽看了直叫道:“慘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風雨過后便是晴天。過了那個揉面團的環(huán)節(jié),剩下的就簡單多了,只需把大面團切成數(shù)十個小團,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湯圓被老爸放進了鍋中煮,不一會兒,一家人就享受起這甜甜軟軟的湯圓了。吃過了湯圓,我們來講一下中國人與湯圓的故事。
    據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xiàn)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味。因為這種糯米湯圓在鍋里煮時,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湯團。
    漸漸地,湯圓走進千家萬戶,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戶戶都吃湯圓,象征團團圓圓。
    今又冬至,搓湯圓,煮湯圓,吃湯圓,續(xù)著一份未盡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