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復習資料:詩歌鑒賞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復習資料:詩歌鑒賞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高三考試網(wǎng)
    常見題型及解答技巧
     提醒1——托物(人)言志型鑒賞題要答出“表層”及“深層”兩方面
     托物言志型及詠史型的古詩,其所涉及的情感一般分為兩個方面,表面上看,是對某物及某個歷史人物的感嘆,而實際上往往表達自身的某種情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既要答出表層意思,也要答出深層意思,這樣,才能確保拿住全分。
     示例l
    題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點撥 從表層(梅花)及深層(自身)組織答案。
     答案表達了作者對美麗的榴花無人觀賞的慨嘆,并借此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無限感嘆。
     示例2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作者在該詞寫周瑜,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點撥 從表層(對周瑜)及深層(自身)兩方面作答。
     答案抒發(fā)了對周瑜的贊美、敬佩及對他建立了一番功業(yè),志得意滿的羨慕之情,同時也借此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的感傷之情。
     提醒2——煉字型的鑒賞題要答三步
     常見到這樣的問題:“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或者“某字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對這類題,作答時,不要孤立地只讀該字,要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來分析。具體而言,要答三步:(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示例1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點撥按三個步驟組織答案。
    答案同意??矗谠娭兄富赝?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提醒3——意境類鑒賞題要答三步
     我們常見到這樣的題:“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或者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有時也這樣問:“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答這類問題時要從三個部分作答,即描摹詩歌圖景一概括意境特點一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yōu)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清冷寂。
     第三部分,根據(jù)這首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常見錯誤: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于“思與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注釋等來思考,避免出錯。三是硬套某些術(shù)語,不結(jié)合詩句本身的內(nèi)容分析。
     示例1
    山居秋暝
    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者在這首詩中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xiàn)
    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點撥按三步組織答案。
     答案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第一步)。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第二步)。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
    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對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第三步)。
     示例2
    西樓
    曾 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
     點撥 按三步組織答案。
    答案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第一步)。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nèi)心的豪情(第二步)。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guān)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景色(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