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寫人作文大全:做豆腐的爺爺

字號:

高中作文頻道為大家整理的 高三寫人作文大全:做豆腐的爺爺,供大家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 高中作文網(wǎng)頻道。
    不知不覺間冬已深了。天氣格外寒冷,早飯時便決定給自己多加一袋熱豆?jié){,暖暖身體??蓜倧堊烀蛄艘恍】?,就想要把它吐出來,這東西簡直太難喝了,甜得要死,毫無豆香味,口感也差,這叫什么豆?jié){,實在令我難以下咽。這不禁讓我想起爺爺做的那豆香濃郁、口感醇正的豆?jié){來,想起了爺爺和他那磨豆做豆腐的往事來……
    爺爺與豆子打交道有幾十個年頭了,因為爺爺是靠磨豆子、賣豆腐為生的,這是他的職業(yè)。他這輩子做的豆腐呀堆起來恐怕要有小山高。
    俗話說得好:“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做豆腐?!敝劣跔敔敭敵鯙楹螘x擇賣豆腐,我無從得知。家里的人也都不知道,更不敢去問。可我知道,雖然別人以為這是很苦的事,但他卻從不嫌苦,反倒樂此不疲。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腦海里立刻就會充滿豆子,但我從不吃豆子,不管什么豆子,黃豆、綠豆、紅豆……只要是跟豆子沾邊的大都不吃。自己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可我卻很喜歡吃爺爺做的豆腐、豆?jié){、豆腐干……說起這幾樣東西,便感到格外的親切。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喝豆?jié){了,常常一喝就是一大杯,而且一粒糖都不放,偶爾也只是佐以幾塊餅干。父親他們看了直搖頭,因為家里除了我,沒有人喜歡喝不放糖的豆?jié){而且喝不厭。我上初中時,由于學校離家遠,所以每天早上都要帶飯去蒸,因此常常為午飯菜而發(fā)愁,幸好爺爺經(jīng)常拿來豆腐干,這樣一頓午飯就解決了。又或是早飯沒有小菜時,爺爺便劃下一小塊豆腐,加上油、鹽、小蔥末,便有了美味的下粥小菜。每天放學回家后,要是晚飯吃得遲,爺爺總會舀上一碗嫩汪汪的豆腐腦給我墊墊底。那豆腐腦入口即化?;匚队崎L,若是再加上點辣醬就更美味了。我一口氣能吃掉三碗!但爺爺是不給的,不是他小氣,而是怕我撐破肚皮。
    我有幸看過爺爺制作豆腐的全過程。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用的是手推磨,后來改用電機磨了。每天下午三四點鐘時爺爺總會準時地手拿鐵勺站在電機磨旁邊,把身旁桶里泡發(fā)好的顆顆飽滿的豆子舀進磨斗里,還不時地往里加水。隨著豆子滾入一個個磨孔,那伴著泡沫的微黃的生豆?jié){就流了出來。流進了一個木桶中,待這桶里的豆?jié){盛滿了,爺爺便會把它倒人身后的兩口大鐵鍋內(nèi)。于是奶奶就開始點燃柴草,大火燒煮。等到豆?jié){煮開后,挑去上層油皮,再把豆?jié){經(jīng)一層紗布倒入兩口缸中,經(jīng)一層紗布是為了濾去殘余的豆渣以保證豆腐的口感。接下來便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了——點豆腐。與北方不同我們這兒點豆腐用的是石膏而不是鹵水。值得注意的是,石膏與豆?jié){的比例直接影響到最后做出來的豆腐的質(zhì)地與口感。石膏多了則豆腐會很老,“鎖”不住水;石膏少了則豆腐過嫩,甚至根本成不了豆腐;而石膏與豆?jié){的比例要掌握得恰到好處,這完全取決于制作者的技術與經(jīng)驗。爺爺雖說已是技術嫻熟、經(jīng)驗豐富,但每次一到這時,仍顯得謙虛謹慎認真仔細地稱量配制,就像化學老師正在實驗臺上做實驗,可他卻沒有量筒、膠頭滴管,一切全憑手里的一桿秤。最后將凝固成塊的豆?jié){——豆腐腦,用紗布包好,放人木箱,壓去一部分水,便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一大早,爺爺便起床去賣豆腐。爺爺從不設固定攤位,他設的是“流動攤位”。一開始是用擔子挑著賣的,后來因為年歲大了,擔子挑不動了便換了輛三輪車。我們這兒賣豆腐的大都是用電喇叭叫賣出價,但爺爺卻從不用那東西,他依然用著他的老“古董”——豆腐梆子,這是很久以前賣豆腐的專用的了。它是用一小段圓木掏空做成的,有點像獨木舟,再加上一個小圓木棒。爺爺就這樣身穿白大褂,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一路敲,一路賣。每次剛出門就開始敲,那一陣“咚咚……”的響聲,短促而有節(jié)奏,一會便漸漸遠了。
    爺爺每次賣完豆腐回來,車廂里都不會是空空的,因為那里面有別人同他換豆腐得來的豆子,還有一些好吃的,像包子、麻花……這時爺爺總會把我叫來,然后我就拿著那些好吃的,高興地坐在一邊獨享。而他呢,把錢包放到桌子上,掏出里面的錢,一張張地疊好,仔細地點著,點完后,得意地笑了笑,便在他的私人賬本上記了下來。爺爺是“高小”畢業(yè),記賬難不倒他。
    其實,磨豆腐這事,也不是一年忙到頭,是有時令性的。比如,二三月間,正趕上農(nóng)家鬧“春荒”,菜園子里去年冬前種的菜都已吃光,當年的新菜又還沒來得及播種,所以這時爺爺?shù)亩垢庖裁π?。到了七八月,這時天氣炎熱,爺爺也就歇下來不做了。這是一年里爺爺最清閑的日子,他總愛到門前的水杉樹下納涼,躺在一張古樸的栗紅色的竹躺椅上,一手端著精致的紫砂陶茶壺。一手握著拉長天線的小廣播,一邊品嘗著清茗,一邊欣賞他最喜歡的越劇《王樵樓賣豆腐》。實在閑得慌,偶爾也會小酌兩杯,這時桌上必有兩道下酒小菜:一碟是涼拌豆腐皮,另一碟是蒸豆渣。說起豆渣,現(xiàn)在人都不吃了,在他們看來那東西只能拿去喂豬,可又有誰知道,爺爺那輩人曾用它當過糧食,要知道在他們那個只能靠樹皮、草根、“觀音土”度日的年代里,能吃上豆渣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爺爺一直拿它當作寶,一時高興弄了一點,可是家里很少有人肯吃,幾經(jīng)端上桌又端下桌后,最終也只有爺爺自己“包圓”了。
    入秋后,青菜肥了?!扒嗖藷垢笨删统闪恕皶r菜”。農(nóng)家人都喜歡吃,而且其中也有美好的寓意——“青菜豆腐保平安”。進了臘月,那可真叫一個忙!尤其是“送灶”前后,上門來買豆腐的人絡繹不絕,每到這時家里的豆子泡了一桶又一桶,門外的豆渣攤了一片又一片……爺爺、奶奶會一直忙到深夜。夜里很冷。可豆腐房里卻格外暖和,整個屋子里煙霧繚繞。鐵鍋里的豆?jié){不斷向外翻騰著熱氣,灶膛里烈火騰騰,閃爍的火光映紅了奶奶布滿皺紋的臉。柴革聲噼嚦吧啦響個不?!瓲敔?shù)亩垢軙充N,因為他的豆腐與別人的“充氣”豆腐不同,爺爺做的豆腐在鍋里燉煮后,豆腐自身會起無數(shù)小孔滲入湯汁,所以很容易入味,吸飽湯汁的豆腐也格外美味,因此這豆腐在十里八鄉(xiāng)間也算得小有名氣,不少外村人常慕名而來,爭相購買。爺爺豆腐做得好村人盡知,因此在路上遇見時連打招呼也都是一聲:“賣豆腐的,早啊。”我對這樣的稱呼是不大高興的,覺得不免有些失禮??墒菭敔攨s總是不以為然。我為他打抱不平,可他卻始終憨笑著對我說:“他們很實誠,我本來就是個賣豆腐的啊。”聽了這話,我實在是哭笑不得,也就只好作罷。
    春秋代序,光陰荏苒。如今,由于爺爺已年逾古稀,加上奶奶也已不在了,爺爺只好丟下了自己的老本行。其實,前些年父親和姑父們就堅決不讓爺爺繼續(xù)磨豆腐了,是爺爺自己一直堅持要做。我想大概是他打心眼兒里放不下,丟不了。畢竟,他干這行幾十年了,有了感情,人都說:“干一行,愛一行?!?BR>    豆腐是不做了,但爺爺?shù)哪翘讝|西還在,就存放在那間曾經(jīng)的豆腐房里。只是,由于長期不用了。那壓干子的鐵架子早已銹跡斑斑,還有幾處的鐵塊也銹蝕剝落了;那做豆腐用的木箱子也已腐朽了,竟還長出了些不知名的小蘑菇,連壓豆腐的那塊青石上也爬滿了青苔……我曾經(jīng)親眼看到爺爺面對著那磨子,竟老淚縱橫起來。想想在那個困難的年代里,爺爺用它養(yǎng)活了一大家子,因此對它的感情之深,是可以理解的。這時我自己心里也挺難過的。
    又到了歲末年終之時,家里卻格外冷清,沒有了往日那番人頭攢動、“拿碟捧碗”、爭相購買豆腐的熱鬧景象。而爺爺只能每天撫著自己的磨子獨自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