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設計:《沁園春?長沙》

字號:

課題:《沁園春・長沙》
    類型:閱讀理解 學習日期: 年 月 日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
    2.品味關(guān)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學法導航:
    初讀詩歌,讀準字音,把握意象——再讀詩歌,描述畫面——反復朗讀,感悟意境,體會情感
    1、字詞:
    百( )(gě)急流——聯(lián)想——(kē)( )求 孟( ) 沉( )(kě)坎( )
    ( )(màn)江碧透——聯(lián)想——(màn)( )條斯理 輕歌( )舞 ( )延 帳( ) ( )罵 (mán)( )菁 (wàn)順( )摸瓜
    浪( )(è)飛舟——聯(lián)想——(jié)( )力 墓( )
    ( )歲月(不平常的日子)——聯(lián)想——頭角( )(比喻年輕人的氣概、才華超越一般)
    揮斥方( )(意氣奔放,正當強勁有力之時)——聯(lián)想——揮灑自如(寫字作畫十分自如)、揮斥八極(熱情奔放于天地之間)
    萬類霜天jìng( )自由 悵( )liáo kuò( ) 問cāngmáng( )大地
     萬戶hóu( ) màn( )江碧透 浪è( )飛舟
    2、閱讀《導學案》P4—5,了解基本常識。
    3、通讀,由組長進行誦讀過關(guān)檢查,根據(jù)“準確”→“流暢”→“有情感”三級標準評定本組的“誦讀明星”。
    誦讀明星:
    評選理由:
    4、本詞上闕寫景,你能說出詞的上闕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來寫的嗎 ?試概括上闕描繪的景物的特點。
    5、上闕后三句,寫出詩人面對美麗壯觀的寒秋圖,提出了什么問題。
    6、本詞下片中"憶"的是什么內(nèi)容 ,由哪個字統(tǒng)領(lǐng) ,表現(xiàn)了毛澤東的什么精神?
    問題探究:
    1、結(jié)合具體語句分析詩人是如何描寫秋天景色的。
    2、本詞語言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例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請再舉出四個例子來簡要分析。
    3、結(jié)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
    4. 關(guān)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樣描繪的嗎 寫出古人描寫秋景的詩句或一般人對秋的感受,詩人與古人、一般人有何不同。
    學習反饋:
    完成導學方案中“應用演練”
    反思總結(jié):
     學習了詩歌,請你從詩歌的語言、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等角度,寫寫你的收獲。
    相關(guān)鏈接:
    1、 和同學比一比看看誰記得又多又準。
    紅軍不怕遠征難, 。 宜將剩勇追窮寇,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 。
    踏遍青山人未老, 。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
    除此之外,你還能寫出毛澤東的哪些詩歌或詩句?
    2、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按形式分為:
    (1) 古體詩
    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如:
    《陌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迢迢牽牛星》、曹丕《燕歌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王昌齡《出塞》、李白《蜀道難》、白居易《琵琶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近體詩
    包括律詩和絕句。
    ①絕句:五言或七言,全詩四句;無須對仗。押韻:五絕首句一般不入韻,七絕首句入韻較多;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五絕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七絕如王昌齡《從軍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詩:五言或七言,全詩八句;押韻、對仗(對偶):三、四句對仗,五、六句對仗。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五律如孟浩然《過故人莊》、杜甫《春望》、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等。七律如杜甫《登高》、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李商隱《錦瑟》等。
    律詩第一、二句叫首聯(lián),第三、四句叫頷聯(lián),第五、六句叫頸聯(lián),第七、八句叫尾聯(lián)。
    (3)詞
    ①詞的名稱: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如《東坡樂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軒長短句》。詞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
    ②詞的分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③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字到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
    ④詞的牌與題:詞牌與詞的形式有關(guān),規(guī)定詞的調(diào)、字數(shù)、平仄等;詞題與內(nèi)容有關(guān)。
    (4)曲
    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套數(shù)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diào)。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