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文王封大麥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民間故事:文王封大麥》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麥,很古的時候叫芒麥。相傳,周文王訪賢時才改名叫大麥的。
    一天,他走到一所村莊,肚子饑餓,口中發(fā)渴,難忍難熬,就坐在大樹下歇息。正巧,一位農婦,手提一瓦罐稀面糊糊,從這里路過。文王連忙問農婦道:“大嫂手提稀飯,去到哪里啊?”農婦告訴文王:“丈夫在田間耕作,時已過午,去給他送飯充饑解渴?!?BR>    文王又饑又渴,見了瓦罐里的稀面糊糊,肚子“咕咕”叫得更厲害了,嘴里不覺流了饞涎。他請求農婦,讓些與他充饑解渴。農婦遞給他手里的瓦罐。文王饑不擇食,大口大口地吃了下去,頓時精神爽快,口中余昧無窮,覺得比皇宮里吃的山珍海味都可口得多。
    他謝了農婦,問道:“大嫂,這稀面糊是什么糧食做的?這么好吃?!鞭r婦告訴他:“春荒蘭月,青黃不接,只有芒麥成熟得早,用它救急,搭救性命。”文王點點頭稱贊芒麥的功勞,說它在所有的麥子中,應該占首位。以后就改名大麥,不喊芒麥了。
    正在田間勞作的丈夫,見日頭偏西,妻子不送飯來,就丟下手中的活計,回家吃飯。走到半路上,老遠就看見妻子與一個過路客人說話,隨后妻子又從客入手中接過瓦罐,轉身回去了。便以為妻子行為不端正,心里一陣火冒,追趕上去,抓住就打。
    文王看在眼里,心里很是過意不去。想上前去洗白兒句,又無由頭可牽。丈夫發(fā)完脾氣,到田間去了,農婦回家重新為丈夫作飯。這時,文王尾隨上農婦,抱歉地說:“是我不該吃了你丈夫的飯食,害你遭了打罵?!?BR>    這農婦很會說話,她說:“客人莫見怪,我丈夫不是小氣人,他怪我有失禮貌,沒有把客人請到家里去招待,才打了我的。”
    聽了農婦的話,文王思忖道:“我專程四下里訪問賢德人,眼前的農婦和她丈夫不就是很賢德嗎?文王便解下一根玉帶,遞給農婦說:“大嫂今后若遇急難,可以帶上這根帶子上都城去找文王,他會幫助解危的?!闭f完揚長去了。
    文王回到京城,想起路途吃的大麥面糊,很香甜,就吩咐御廚師做給他吃。他吃了幾口,覺得味道又苦又澀,淡而無昧,遠遠不如路途上那農婦做的好吃。
    一連三年過去了。那位農婦的家鄉(xiāng)遭了天災,實在無法謀生度日,才想起吃大麥面糊的客人留下的一根玉帶來。她夫妻便帶上它,沿途討米要飯,去都城找文王。
    到了都城,文王召見了他們夫婦,安置在皇宮住下,并當著滿朝文武官員封他夫妻為“賢德人”。
    一日,文王又想起那頓大麥稀面糊來,傳旨農婦為他做。農婦做了大麥稀面糊,端給文王。文王嘗了幾口,很不好吃,問農婦是什么原因?農婦告訴文王說:“饑時糠也甜,飽時肉也嫌?!蔽耐趼牶笈陌阜Q好,說:“賢德人使我明白了一個重要道理:飽時不忘饑時苦,富貴莫記貧賤寒?!敝艹桨税倌?,就是因為重用賢德人,聽賢德人的忠言。